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背景】
2011年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011年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报告》中提出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突出特点,就是把2011年政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数字化。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 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 304.8亿元;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等等。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将达到10 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这几方面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可谓是民生财政。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报告》提出,2011年,要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报告》中强调,2011年,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
3.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 500万人。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4.我国的分配制度。《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5.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报告》强调,2011年,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6.宏观调控的手段。《报告》提出,2011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7.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报告》强调,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报告》提出,2011年,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公民的权利。《报告》强调,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报告》提出,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3.我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报告》内容中的很大篇幅,都是改善民生的措施和部署,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职能。
4.政府履行职能。《报告》强调,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监督权等,也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6.坚持依法治国原则。《报告》提出,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
三、生活与哲学角度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报告》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报告》强调,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等都体现了这一哲理。
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动和依存不断增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报告》强调,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体现了政府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2/3左右,充分体现了政府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
【命题预测】
多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一般都会选取当年两会相关的重要内容作为命题的主要背景材料。2011年高考也不例外,命题者可能选择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政府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以政府在2011年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决策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角度,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政府工作部署和决策的认知能力;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的性质、地位、职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此外,也可能以客观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比如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创新训练】
1.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强调“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2011年政府工作的首位,是因为 ()
A.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需求下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B.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C.稳定的物价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购买力
D.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
2.温家宝总理在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时说,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是发展;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发展。“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表明我国政府 ()
A.看问题分清了矛盾的主次方面 B.办事情善于抓主要矛盾
C.注重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D.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报告》指出,2011年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据此回答3~4题。
3.中央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这体现了国家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能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
4.中央财政支出用于对就业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实现劳动者 ()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据此完成5~6题。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 ()
A.立法权B.决定权 C.监督权D.任免权
6.上述材料表明国务院 ()
①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④坚持依法行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通过网络平台向总理说句心里话,热论国是,把自己最关心和最期待的问题向总理述说,几乎已经成为每年全国两会之前亿万网民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截至2011年3月9日下午,在人民网举办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中,网民的留言提问已超过24万条。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
2011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9 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 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 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 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据此完成8~9题。
8.财政赤字 ()
①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②必然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③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④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9.《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 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 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 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表明 ()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③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0.《报告》强调,2011年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试点再推广,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D.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11.截至2011年3月8日下午2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 762件,比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增加6.11%,涉及领域几乎涵盖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经审查,立案5 408件,占提案总数的93.86%。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5 112件,占提案总数的88.72%;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262件。这表明 ()
A.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B.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C.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12.2011年3月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温总理说,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我国“十一五”GDP年均增长11.2%。从11.2%到7%,降幅可谓明显。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学角度,说说我国为什么要适当降低“十二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
(2)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可能给解决就业问题带来更大压力。请说说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应如何履行职能。
(3)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A 6.D 7.C 8.C 9.D 10.C 11.B
12.(1)①适当降低经济增速,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②适当降低经济增速,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可避免国民经济大起大落,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健康发展。④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可使更多的财政支出直接用于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①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搞好经济调节,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引导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以扩大就业。②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③政府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④政府还要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劳务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和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降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又会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只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S]
2011年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011年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报告》中提出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突出特点,就是把2011年政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数字化。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 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 304.8亿元;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等等。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将达到10 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这几方面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可谓是民生财政。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报告》提出,2011年,要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报告》中强调,2011年,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
3.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 500万人。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4.我国的分配制度。《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5.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报告》强调,2011年,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6.宏观调控的手段。《报告》提出,2011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7.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报告》强调,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报告》提出,2011年,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公民的权利。《报告》强调,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报告》提出,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3.我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报告》内容中的很大篇幅,都是改善民生的措施和部署,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职能。
4.政府履行职能。《报告》强调,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监督权等,也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6.坚持依法治国原则。《报告》提出,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
三、生活与哲学角度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报告》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报告》强调,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等都体现了这一哲理。
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动和依存不断增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报告》强调,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体现了政府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2/3左右,充分体现了政府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
【命题预测】
多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一般都会选取当年两会相关的重要内容作为命题的主要背景材料。2011年高考也不例外,命题者可能选择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政府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以政府在2011年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决策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角度,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政府工作部署和决策的认知能力;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的性质、地位、职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此外,也可能以客观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比如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创新训练】
1.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强调“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2011年政府工作的首位,是因为 ()
A.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需求下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B.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C.稳定的物价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购买力
D.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
2.温家宝总理在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时说,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是发展;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发展。“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表明我国政府 ()
A.看问题分清了矛盾的主次方面 B.办事情善于抓主要矛盾
C.注重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D.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报告》指出,2011年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据此回答3~4题。
3.中央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这体现了国家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能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
4.中央财政支出用于对就业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实现劳动者 ()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据此完成5~6题。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 ()
A.立法权B.决定权 C.监督权D.任免权
6.上述材料表明国务院 ()
①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④坚持依法行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通过网络平台向总理说句心里话,热论国是,把自己最关心和最期待的问题向总理述说,几乎已经成为每年全国两会之前亿万网民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截至2011年3月9日下午,在人民网举办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中,网民的留言提问已超过24万条。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
2011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9 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 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 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 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据此完成8~9题。
8.财政赤字 ()
①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②必然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③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④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9.《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 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 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 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表明 ()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③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0.《报告》强调,2011年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试点再推广,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D.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11.截至2011年3月8日下午2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 762件,比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增加6.11%,涉及领域几乎涵盖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经审查,立案5 408件,占提案总数的93.86%。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5 112件,占提案总数的88.72%;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262件。这表明 ()
A.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B.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C.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12.2011年3月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温总理说,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我国“十一五”GDP年均增长11.2%。从11.2%到7%,降幅可谓明显。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学角度,说说我国为什么要适当降低“十二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
(2)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可能给解决就业问题带来更大压力。请说说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应如何履行职能。
(3)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A 6.D 7.C 8.C 9.D 10.C 11.B
12.(1)①适当降低经济增速,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②适当降低经济增速,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可避免国民经济大起大落,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健康发展。④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可使更多的财政支出直接用于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①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搞好经济调节,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引导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以扩大就业。②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③政府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④政府还要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劳务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和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降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又会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只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