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了由重语言文字训练变为重“人文”。即:语文课堂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如: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让学生小组画画,于是将语文课上成美术课。有的上成音乐课,游戏课等等,这样就把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转”,这样老师所创设的小组画画,游戏等就没有服务于课堂,变成了形式的东西,淹没了我们的语文本体,有的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结果学生坐在了一块,“哇啦,哇啦”读起来了,还没读完,老师就问:“问题找出来吗7”学生回答:“找出来了”,你看好端端的课堂变成形式的了,有的语文课仍是走老路子,将课文掰碎,“牵”着学生走。这些做法使课堂费时低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组织;引导;提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二是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三是教学过程追求形式化,下面我对这三个问题谈点自己初浅的体会。
一、把握课标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它以原来的教学大纲为基础构建了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制定了更为科学的语文课程目标;对实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导向性建议;提供了更为规范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体系;重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由于许多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新课标的宣传推广走过场,教师们对新课标内容的解读存在形式主义,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形式化;有的老师从新课标出发,对过去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缺乏理性的科学分析,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年段目标含混不清。于是盲目地应对课堂,上到哪算哪,这种做法与我们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永远也不能把课上好。
我们应该多学习新课程、将新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始末,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坚守学科本位,正确领悟课标精神,明确阶段目标,把握课时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如:一老师在教学西师版第五册《温暖)一课,引入新课后,老师出示课件(几点默读要求),老师没有讲,也没有让学生读、或是看课件,对学生说:“默读课文”。话音刚落,学生就“哇啦哇啦”读了起来,老师一次又一次走到学生跟前对学生说:“注意,是默读”。紧接着将本课板书全部写在黑板上。然后就是以老师带领学生简单理解课文。老师问:“雷锋这做法是不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答:“是”。老师几乎是串讲为主,很快结束了对课文的理解。老师指名讲雷锋的故事,几个学生起来,呆呆站在座位上,老师只好勉强地说:“不会讲,没关系,课下再来讲给老师听”。下课时间还早呢!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吗?”“‘我瞅瞅你’是什么意思?”“小韩为什么惊奇地叫?”“‘轻手轻脚’是什么意思”……。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不能回答,老师又独自地一个一个地给同学们讲解。下课时间真正到了,老师揭开盖在黑板上的一张白色大纸,出示雷锋的像问:你们有话要和雷锋说吗?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接下来由老师指名,学生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走出座位,再走上讲台,然后再慢慢地说出想说的一句话。完了,老师还要布置,回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此班学生终于下课了,校园里已经很少有人串动了。
看,这老师处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很多。整个教学没有一个严密的教学结构,整堂课,不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而是老师在教课文。原因就是老师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更新,没有正确领悟课标精神,没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把握课时目标。本课是第五册第四组,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歌颂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温暖)一课,体现丁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本课教学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因此,教学效果相当差,学生不懂的地方很多,即使老师给予补充讲解,学生仍然不懂。
二、钻研教材
教材多元化要求,语文课要跳出教材教语文,要超越文本,于是我们许多老师盲目地向课外延伸,出现了重视课堂形式,轻视教学内容的倾向。我认为钻研教材,首先要重视教材,因为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于漪也说过:“潜心钻研教材,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结构、语官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已口,如出已心。”;其次,对教材要熟读成诵,支玉恒老师说:“课前不但要备课。还要‘背’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熟读成诵,在教学中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再次,要整体把握课文,抓住文章的突破口,找准文章的训练点实施教学。文本的切人口,有的在课文题目,如(温暖),有的在文章矛盾处、文章争议处。(如:《守株待兔)“窜”(跑,逃);语言训练点要具有工具性,注意品重点字、词、句、段,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写作方法,重视读写结合。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要内容,这些归根到底就是要备好课,怎样才算是备好课?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分为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隐性备课最重要,它是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隐性备课最重要的又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分四步:第一、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字,我都要一一查字典,把拼音写在字的上面,凡是新词都查字典弄明白。有的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我必须要懂。第二、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是赋于作品以生命。一般我要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如(雪儿),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一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第三、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第四、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主要是预防上课时忘记。教学目标我要记,教学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也要记,我所要讲的重要的话更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一般我要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要写下来。如:上学期积累运用(二)习作百花园,要求写最熟悉、最喜欢的家乡美景、特产。我猜测学生会写熟悉的东风水库,还有同学们喜欢吃、并且正上市核桃。于是我先动手写起了《美丽的东风水库)以及(家乡的核桃>。通过写,我发现观察东风水库要抓住山,水、库边环境,以及这一切构成的倒影。写水库景可能用上哪些词语,出示在小黑板上,写作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参考。尽管这次习作许多同学都表现得不错,但当讲评作文时,我念了自己的习作,说是一位小朋友写的时,许多同学都纷纷表示要重写。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此外,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补充相关资料。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有情感意识,要求教学力求真实,以情激趣,以情激情。师之激情,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文之情境要注意课件只能是教学辅助手段。要有统一意识,要注意工具与人文的统一,要有主体意识,紧扣“读一思一议”组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能走形式。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与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教学环节目的要明确,如:初读课文做到使学生读正确,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细读课文,做到紧扣文章切人口,找出文章疑、重、难点。鼓励学生质疑,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研读课文,要品词析句,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讨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意文本的价值趋向,美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升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做到疏理问题,及时指导,有效评价,点拔纠误。要有开放意识,做到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拙课程资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组织;引导;提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二是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三是教学过程追求形式化,下面我对这三个问题谈点自己初浅的体会。
一、把握课标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它以原来的教学大纲为基础构建了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制定了更为科学的语文课程目标;对实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导向性建议;提供了更为规范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体系;重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由于许多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新课标的宣传推广走过场,教师们对新课标内容的解读存在形式主义,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形式化;有的老师从新课标出发,对过去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缺乏理性的科学分析,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年段目标含混不清。于是盲目地应对课堂,上到哪算哪,这种做法与我们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永远也不能把课上好。
我们应该多学习新课程、将新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始末,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坚守学科本位,正确领悟课标精神,明确阶段目标,把握课时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如:一老师在教学西师版第五册《温暖)一课,引入新课后,老师出示课件(几点默读要求),老师没有讲,也没有让学生读、或是看课件,对学生说:“默读课文”。话音刚落,学生就“哇啦哇啦”读了起来,老师一次又一次走到学生跟前对学生说:“注意,是默读”。紧接着将本课板书全部写在黑板上。然后就是以老师带领学生简单理解课文。老师问:“雷锋这做法是不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答:“是”。老师几乎是串讲为主,很快结束了对课文的理解。老师指名讲雷锋的故事,几个学生起来,呆呆站在座位上,老师只好勉强地说:“不会讲,没关系,课下再来讲给老师听”。下课时间还早呢!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吗?”“‘我瞅瞅你’是什么意思?”“小韩为什么惊奇地叫?”“‘轻手轻脚’是什么意思”……。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不能回答,老师又独自地一个一个地给同学们讲解。下课时间真正到了,老师揭开盖在黑板上的一张白色大纸,出示雷锋的像问:你们有话要和雷锋说吗?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接下来由老师指名,学生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走出座位,再走上讲台,然后再慢慢地说出想说的一句话。完了,老师还要布置,回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此班学生终于下课了,校园里已经很少有人串动了。
看,这老师处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很多。整个教学没有一个严密的教学结构,整堂课,不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而是老师在教课文。原因就是老师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更新,没有正确领悟课标精神,没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把握课时目标。本课是第五册第四组,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歌颂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温暖)一课,体现丁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本课教学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因此,教学效果相当差,学生不懂的地方很多,即使老师给予补充讲解,学生仍然不懂。
二、钻研教材
教材多元化要求,语文课要跳出教材教语文,要超越文本,于是我们许多老师盲目地向课外延伸,出现了重视课堂形式,轻视教学内容的倾向。我认为钻研教材,首先要重视教材,因为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于漪也说过:“潜心钻研教材,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结构、语官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已口,如出已心。”;其次,对教材要熟读成诵,支玉恒老师说:“课前不但要备课。还要‘背’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熟读成诵,在教学中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再次,要整体把握课文,抓住文章的突破口,找准文章的训练点实施教学。文本的切人口,有的在课文题目,如(温暖),有的在文章矛盾处、文章争议处。(如:《守株待兔)“窜”(跑,逃);语言训练点要具有工具性,注意品重点字、词、句、段,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写作方法,重视读写结合。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要内容,这些归根到底就是要备好课,怎样才算是备好课?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分为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隐性备课最重要,它是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隐性备课最重要的又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分四步:第一、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字,我都要一一查字典,把拼音写在字的上面,凡是新词都查字典弄明白。有的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我必须要懂。第二、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是赋于作品以生命。一般我要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如(雪儿),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一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第三、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第四、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主要是预防上课时忘记。教学目标我要记,教学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也要记,我所要讲的重要的话更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一般我要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要写下来。如:上学期积累运用(二)习作百花园,要求写最熟悉、最喜欢的家乡美景、特产。我猜测学生会写熟悉的东风水库,还有同学们喜欢吃、并且正上市核桃。于是我先动手写起了《美丽的东风水库)以及(家乡的核桃>。通过写,我发现观察东风水库要抓住山,水、库边环境,以及这一切构成的倒影。写水库景可能用上哪些词语,出示在小黑板上,写作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参考。尽管这次习作许多同学都表现得不错,但当讲评作文时,我念了自己的习作,说是一位小朋友写的时,许多同学都纷纷表示要重写。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此外,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补充相关资料。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有情感意识,要求教学力求真实,以情激趣,以情激情。师之激情,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文之情境要注意课件只能是教学辅助手段。要有统一意识,要注意工具与人文的统一,要有主体意识,紧扣“读一思一议”组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能走形式。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与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教学环节目的要明确,如:初读课文做到使学生读正确,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细读课文,做到紧扣文章切人口,找出文章疑、重、难点。鼓励学生质疑,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研读课文,要品词析句,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讨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意文本的价值趋向,美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升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做到疏理问题,及时指导,有效评价,点拔纠误。要有开放意识,做到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拙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