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职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经验很多,但还需要从本质上理清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减少创业教育中的盲动性。创业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创办企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高职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创业起点应低一些;课程设置应以宣讲和实践为主;企业应将高职学院实习生做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在环境培植中,应降低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畏难情绪。
关键词: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内部创业
作者简介:王尹芬(1973-),女,湖南邵阳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处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大学生创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53-02
一、创业教育的实质既是创办自己的企业也是在企业中创业,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创业教育是由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翻译而来,后者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提出来的。后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在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总结了他对创业教育的界定。他指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3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质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这第三本教育护照就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创业教育。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面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思想,指出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两个方面,而内部创业既可以包含在“求职”中,也可以包含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
企业内部创业背景是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在对工作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两个因素: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当员工一些基本的福利和待遇被满足后,他们不会甘于在为企业创造大量利润和业绩的同时,却无法满足自身创业欲望的现状。企业的成长往往落后于这些精英分子的成长速度,他们的个人需求已经向“自我实现”、“被人尊重”等更高层次升华,于是内部创业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内部创业,是指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是一种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管理制度。内部创业既是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
在当今社会,一个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也就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选择就业或是自己创业,企业家精神都会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乐于合作、持续学习、坚韧顽强、诚信守法等,这些精神应该融入高职职业教育之中。
二、创业教育的创业起点应定位稍低些
当今,创业教育存在两种倾向,即鼓励学生的创业项目定位在高新产业领域、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另一种是先以就业为目的的创业,即摆一些小摊位、做一点小买卖的形式。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创业的出发点呢?在国外和国内的院校,大部分是以社会环境战略和企业战略分析作为起点,注重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转化,实现其对社会高新产业的引领,但是这对高职学生有点勉为其难了。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性职业人才,那么,学生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少优势,其优势在于极强的动手能力。而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并没有多少资金,其起点不太高。那么在无资金、无技术和市场能力不太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创业应该使用温州企业家的创业模式,去一些起点低但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从低知名度开始创业,以技术创新型企业开始创业。先从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开始创业,走出一条与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小企业形式。而创业的毕业生也必须认识到,企业的组织没有优劣、产业层次高下之分,关键看企业是否与经济“匹配”,是否与中国的市场、文化和国情更加贴近。
三、高职教育下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宣讲材料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创业教育理念和教材,如美国百森创业教育为本科生设计了著名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其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与创业企业融资》;选修课有:《连锁经济、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与税务》等。温州大学则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素质类教育课程,通过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构建了“通识+专业+课外学分”的嵌入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则以就业为导向,在大学生第7个学期所开设的创业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丰富到就业指导课中,并在2009-2010学年第1学期进行了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开设了《创业与就业教育》,但是还缺乏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
美国的文化背景和百森大学的科技能力较高,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基础比较高,理论性高的创业课程也可以被学生所认可。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做了一项调查,发现62%的学生对创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创业意识比较强,但是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38%的学生知道创业的基本概念,但是对创业知识了解较多的占比却很少;17%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选择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解决就业。由此,中国的学生对于创业认识不够高,中国的创业文化也不够浓厚,而学生的创业基础也有待提高,那么,其思想的培植以及创业激情的培养则应被放在首要位置。
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其起点比较低,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创业知识和创业理论没有多少了解,但求知欲又很强,如何在高职学院设置系统的创业理论课程,笔者认为主要形式应该是以了解和宣讲为主,借鉴KAB的课程,把创业的基本知识贯穿到案例分析、名家点评、专题讲座以及小组实践等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在课程中理清学生不正确的创业理念,消除学生对创业的畏难情绪,创业多类型的案例库,主要以讲座、分析和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创业教育。
四、创业教育实践应注重与企业相结合,鼓励企业在学生中培养后备干部
高职学院一直十分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本学院有许多实训场所外,还与许多企业有许多的实训项目。但是,高职学院的项目更多的是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很少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或者没有明确地在实训项目中做出创业精神培养的指导或要求。
在高职学院的实训项目中,应该明确规定创业精神培养的一些方式,如在实训项目中,要突出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在校外实训中,可以要求企业在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企业的后备干部,鼓励学生在企业中参与企业内部创业团队。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密切与企业联系,鼓励企业参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
五、创业教育环境的培植应注重降低学生对创业的畏难情绪
中国的大学生对于创业不太了解,对于创业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高职创业教育应该消除学生对创业的一些迷思,打消学生对创业的一些畏难情绪。一是开设大学创业讲座,建立大学生创业协会,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手把手”地帮扶有志向的大学生,把一些开办企业的程序和手段“手把手”地教给大学生。因为很多大学生认为创建一个公司需要很多的门槛,那么把这一层神秘的面纱给大学生揭开,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二是接纳有志的大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见习,并为大学生建立起适合他们的创业案例库,为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把脉,扶上马、送一程。三是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引进企业进驻。可以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场地,降低创业场地水、电、物业管理等费用,而且还可以从立项到企业的工商注册,实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全程代理低费用”等措施。四是引入社会的一些慈善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职介服务,并按照国家的一些政策,给大学企业争取贴租、补贴、贴息和奖励。五是在重视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为高职学生创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这才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点。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卢立珏、林娟娟.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为案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0,(02).
[2] 蔡宗模.试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民办教育研究,2010,(03).
[3] 张龙.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0,(09).
[4] 赵霞.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措施的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2010,(02).
[5] 朱伟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03).
[6] 杨安、兰欣.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六所高职高专院校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2010,(03).
[7] 何晓飞.从“KAB”的学习浅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科技资讯,2010,(03).
关键词: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内部创业
作者简介:王尹芬(1973-),女,湖南邵阳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处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大学生创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53-02
一、创业教育的实质既是创办自己的企业也是在企业中创业,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创业教育是由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翻译而来,后者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提出来的。后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在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总结了他对创业教育的界定。他指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3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质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这第三本教育护照就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创业教育。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面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思想,指出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两个方面,而内部创业既可以包含在“求职”中,也可以包含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
企业内部创业背景是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在对工作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两个因素: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当员工一些基本的福利和待遇被满足后,他们不会甘于在为企业创造大量利润和业绩的同时,却无法满足自身创业欲望的现状。企业的成长往往落后于这些精英分子的成长速度,他们的个人需求已经向“自我实现”、“被人尊重”等更高层次升华,于是内部创业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内部创业,是指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是一种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管理制度。内部创业既是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
在当今社会,一个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也就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选择就业或是自己创业,企业家精神都会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乐于合作、持续学习、坚韧顽强、诚信守法等,这些精神应该融入高职职业教育之中。
二、创业教育的创业起点应定位稍低些
当今,创业教育存在两种倾向,即鼓励学生的创业项目定位在高新产业领域、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另一种是先以就业为目的的创业,即摆一些小摊位、做一点小买卖的形式。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创业的出发点呢?在国外和国内的院校,大部分是以社会环境战略和企业战略分析作为起点,注重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转化,实现其对社会高新产业的引领,但是这对高职学生有点勉为其难了。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性职业人才,那么,学生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少优势,其优势在于极强的动手能力。而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并没有多少资金,其起点不太高。那么在无资金、无技术和市场能力不太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创业应该使用温州企业家的创业模式,去一些起点低但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从低知名度开始创业,以技术创新型企业开始创业。先从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开始创业,走出一条与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小企业形式。而创业的毕业生也必须认识到,企业的组织没有优劣、产业层次高下之分,关键看企业是否与经济“匹配”,是否与中国的市场、文化和国情更加贴近。
三、高职教育下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宣讲材料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创业教育理念和教材,如美国百森创业教育为本科生设计了著名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其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与创业企业融资》;选修课有:《连锁经济、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与税务》等。温州大学则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素质类教育课程,通过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构建了“通识+专业+课外学分”的嵌入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则以就业为导向,在大学生第7个学期所开设的创业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丰富到就业指导课中,并在2009-2010学年第1学期进行了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开设了《创业与就业教育》,但是还缺乏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
美国的文化背景和百森大学的科技能力较高,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基础比较高,理论性高的创业课程也可以被学生所认可。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做了一项调查,发现62%的学生对创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创业意识比较强,但是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38%的学生知道创业的基本概念,但是对创业知识了解较多的占比却很少;17%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选择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解决就业。由此,中国的学生对于创业认识不够高,中国的创业文化也不够浓厚,而学生的创业基础也有待提高,那么,其思想的培植以及创业激情的培养则应被放在首要位置。
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其起点比较低,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创业知识和创业理论没有多少了解,但求知欲又很强,如何在高职学院设置系统的创业理论课程,笔者认为主要形式应该是以了解和宣讲为主,借鉴KAB的课程,把创业的基本知识贯穿到案例分析、名家点评、专题讲座以及小组实践等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在课程中理清学生不正确的创业理念,消除学生对创业的畏难情绪,创业多类型的案例库,主要以讲座、分析和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创业教育。
四、创业教育实践应注重与企业相结合,鼓励企业在学生中培养后备干部
高职学院一直十分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本学院有许多实训场所外,还与许多企业有许多的实训项目。但是,高职学院的项目更多的是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很少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或者没有明确地在实训项目中做出创业精神培养的指导或要求。
在高职学院的实训项目中,应该明确规定创业精神培养的一些方式,如在实训项目中,要突出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在校外实训中,可以要求企业在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企业的后备干部,鼓励学生在企业中参与企业内部创业团队。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密切与企业联系,鼓励企业参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
五、创业教育环境的培植应注重降低学生对创业的畏难情绪
中国的大学生对于创业不太了解,对于创业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高职创业教育应该消除学生对创业的一些迷思,打消学生对创业的一些畏难情绪。一是开设大学创业讲座,建立大学生创业协会,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手把手”地帮扶有志向的大学生,把一些开办企业的程序和手段“手把手”地教给大学生。因为很多大学生认为创建一个公司需要很多的门槛,那么把这一层神秘的面纱给大学生揭开,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二是接纳有志的大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见习,并为大学生建立起适合他们的创业案例库,为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把脉,扶上马、送一程。三是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引进企业进驻。可以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场地,降低创业场地水、电、物业管理等费用,而且还可以从立项到企业的工商注册,实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全程代理低费用”等措施。四是引入社会的一些慈善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职介服务,并按照国家的一些政策,给大学企业争取贴租、补贴、贴息和奖励。五是在重视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为高职学生创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这才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点。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卢立珏、林娟娟.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为案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0,(02).
[2] 蔡宗模.试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民办教育研究,2010,(03).
[3] 张龙.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0,(09).
[4] 赵霞.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措施的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2010,(02).
[5] 朱伟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03).
[6] 杨安、兰欣.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六所高职高专院校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2010,(03).
[7] 何晓飞.从“KAB”的学习浅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科技资讯,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