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链教学主要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教师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教学模式,其在内容上是环环相扣的,目标步步深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构成了一个问题情境,并在该情境下进行多元问题探索、发现及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高中化学教学问题链设计原则
1.1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问题链设计时,首先要注重知识系统层次性。化学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原子、分子等微粒特征,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必须掌握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等[1]。问题链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要注重问题的层次化,考虑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问题设计覆盖学习程度好到差的学生,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1.2基础性原则
问题链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原则,围绕学生的认知结构展开。在设置问题链时,不能仅想着给学生制造障碍,而是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对提出问题的认知结构,问题链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体现化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浓厚的兴趣,便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产生共鸣。在问题链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链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思维活跃性,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1.4适度性原则
化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学、了解学生,明确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认知特点的问题链。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问题链设计及教师提问都较为随意,部分问题难度过大,学生苦思冥想得不出结果,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2]。而若问题太过简单,学生随口就能答出,不仅不能够发挥问题链设计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问题链设计一定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2.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策略
2.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将上下位概念进行有机衔接,问题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分析,明确各个环节及设计问题的目的,提炼出核心问题。另外,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问题链中应该是主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在学生未学习有机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官能团代替乙烯、乙醇等,与此同时问题链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要。
2.2核心问题链设计
首先要熟知教材,并从中提取出核心知识点,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初始问题链进行设计,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尽可能以学生熟知的化学日常问题入手引入相关新课程,然后着重突出难点及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由旧知识逐渐向新知识衔接,并能够采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课堂进行反思,并对例题进行变式联系,由某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新问题,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
2.3子问题链课堂生成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设计的子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成绩好的学生问题难度可以稍大一些。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等待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有效的追问,如学生在对问题进行阐述后可以进一步追问乙酸物理性质是什么,我们平常见到的乙酸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发问[3],若学生回答不全面或错误,可以询问学生的思路,明确学生出错的关键,然后再启发别的学生对此問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学生回答有什么不同,给予针对性引导。
2.4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明确本节课核心问题链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的反应如何,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问题链教学。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问题链设计要科学、合理,真正为学生服务,提升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1.高中化学教学问题链设计原则
1.1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问题链设计时,首先要注重知识系统层次性。化学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原子、分子等微粒特征,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必须掌握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等[1]。问题链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要注重问题的层次化,考虑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问题设计覆盖学习程度好到差的学生,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1.2基础性原则
问题链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原则,围绕学生的认知结构展开。在设置问题链时,不能仅想着给学生制造障碍,而是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对提出问题的认知结构,问题链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体现化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浓厚的兴趣,便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产生共鸣。在问题链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链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思维活跃性,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1.4适度性原则
化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学、了解学生,明确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认知特点的问题链。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问题链设计及教师提问都较为随意,部分问题难度过大,学生苦思冥想得不出结果,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2]。而若问题太过简单,学生随口就能答出,不仅不能够发挥问题链设计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问题链设计一定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2.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策略
2.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将上下位概念进行有机衔接,问题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分析,明确各个环节及设计问题的目的,提炼出核心问题。另外,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问题链中应该是主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在学生未学习有机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官能团代替乙烯、乙醇等,与此同时问题链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要。
2.2核心问题链设计
首先要熟知教材,并从中提取出核心知识点,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初始问题链进行设计,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尽可能以学生熟知的化学日常问题入手引入相关新课程,然后着重突出难点及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由旧知识逐渐向新知识衔接,并能够采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课堂进行反思,并对例题进行变式联系,由某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新问题,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
2.3子问题链课堂生成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设计的子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成绩好的学生问题难度可以稍大一些。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等待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有效的追问,如学生在对问题进行阐述后可以进一步追问乙酸物理性质是什么,我们平常见到的乙酸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发问[3],若学生回答不全面或错误,可以询问学生的思路,明确学生出错的关键,然后再启发别的学生对此問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学生回答有什么不同,给予针对性引导。
2.4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明确本节课核心问题链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的反应如何,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问题链教学。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问题链设计要科学、合理,真正为学生服务,提升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李庄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