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弯弯绕绕的行政手续,怪诞不经的层级结构,堆积如山的文件……这就是印度官僚制度给人的最深刻印象。摄影师奥勒·维特来到印度公职人员的办公室里一探究竟。
2017年1月抵达印度时,摄影师奥勒·维特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缠着头巾的锡克教教徒,穿着柔软垂坠的莎丽服的女人们,缤纷炫目的色彩……维特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来自其他摄影师在印度拍下的照片。
才到印度没几天,他就意识到,如今的印度还有一个更鲜明的特征——怪诞不经的官僚作风。来到印度西部的艾哈迈达巴德大学学习的维特以为自己需要在警局登记签证。他被从一个办公室“踢”到另一个办公室,反复填同一张表格,见到了一个个坐在高高文件堆后面的官员。
在奔波了一个星期之后,他终于坐在了市警察局长面前。这个坐在空调房里、掌握着正确印章的男人最后告诉他:他根本不需要登记签证!
“那时我才意识到,我该在印度拍摄什么。答案就是:荒唐的行政管理!”维特说。
印度人对他们官僚制度的抱怨和这个国家本身一样历史悠久。相比印度居民数量,印度行政部门雇佣的人数并不算多,在公职部门工作的人数占雇员总数的3.5%。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5%。但是印度行政部门就像一个自虐的魔鬼——数不清的层级机构迷宫,冗繁的行政手续,有着大量不成文规定的行政机构……可能没有什么比在办公室里堆到屋顶的发黄的文件小山更能体现这种体系的模样了。
几乎每个印度人和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都能讲出一个“官僚主义”故事。比如一个美国人想为他新生的儿子申请签证,最后却不得不缴纳罚款,因为他没有在孩子出生14天内办理。当他提出异议,表示要如此迅速地为一个婴儿办好护照是不可能的事时,印度官员只是回答他:“就是这样规定的。”
奥勒·维特开始拍摄这个由官员、文件、电缆、电扇和写字台构成的世界。他去往多个印度联邦州拜访官员们,甚至在获取拍照许可的过程中,他也见识到了印度行政管理方面的巨大问题。“实际上一直都是同样的流程。”他叙述道,“我被从一个官员‘踢’到另一个官员处,看不到希望地喝茶等待着。有次一个官员告诉我,5分钟后我们就知道是否允许拍照了。结果当我终于等来一句肯定的答复时,已经过去14个小时了。”
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政府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几年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的行政管理是全亚洲最糟糕的,不仅低效、腐败,而且阻碍了经济发展。
很多官员都十分畏惧承担责任,害怕卷入丑闻。于是,申请人被从一个办公室“踢”往另一个办公室。提出异议是不受欢迎的。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陷入瘫痪的行政机构是印度在革新和经济增长方面无法跟上竞争对手中国的脚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印度政府首脑莫迪出台的第一批文件中就写明要建设一个数字化的印度。公民不应该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站在公职人员面前,恭敬地奉上贿金,而是在线申请护照或出生证明。目前,一个用指纹和密码完成支付的电子支付体系在印度大获成功,短短几天内就有300万印度人开通了电子账户。但是在大都市之外,数字化进步却了无痕迹,广大乡村地区仍是纸质文件当道。“到处都是宣传数字化的海报,但在公职人员的办公室里,却举目皆是堆积成山的文件。”奥勒·维特说。
他说起自己在艾哈迈达巴德机动车登记处的一次经历。那里的文件被储存在一个巨大的厅堂里,高达几米,有些存放时长已超50年之久,正在慢慢腐化为尘土。我询问那些官员,在这样的混乱中,他们真的能找到需要的文件吗?一个人回答我:“如果我们需要找到某份文件,就会派个人进去找一个月。”维特讲述道,“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的。”
(摘自《海外文摘》)
待在古典咖啡馆的意义是跟同伴互动,现在在咖啡馆工作一天却从不跟同伴互动。上网也许是在跟朋友、恋人保持联络,但他们存在于外面,而不是咖啡馆里。我们在现代咖啡館里不是共享空间,只是在租用它。但以前咖啡馆里那些孤独、疏离的犹太作家也在别处——迷失在书籍和报纸中。重要的不是邻桌人的言语,而是临近感,在公共空间中有私密,迷失于个人空想中时又很公开。
——美国作家亚当·戈普尼克
2017年1月抵达印度时,摄影师奥勒·维特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缠着头巾的锡克教教徒,穿着柔软垂坠的莎丽服的女人们,缤纷炫目的色彩……维特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来自其他摄影师在印度拍下的照片。
才到印度没几天,他就意识到,如今的印度还有一个更鲜明的特征——怪诞不经的官僚作风。来到印度西部的艾哈迈达巴德大学学习的维特以为自己需要在警局登记签证。他被从一个办公室“踢”到另一个办公室,反复填同一张表格,见到了一个个坐在高高文件堆后面的官员。
在奔波了一个星期之后,他终于坐在了市警察局长面前。这个坐在空调房里、掌握着正确印章的男人最后告诉他:他根本不需要登记签证!
“那时我才意识到,我该在印度拍摄什么。答案就是:荒唐的行政管理!”维特说。
印度人对他们官僚制度的抱怨和这个国家本身一样历史悠久。相比印度居民数量,印度行政部门雇佣的人数并不算多,在公职部门工作的人数占雇员总数的3.5%。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5%。但是印度行政部门就像一个自虐的魔鬼——数不清的层级机构迷宫,冗繁的行政手续,有着大量不成文规定的行政机构……可能没有什么比在办公室里堆到屋顶的发黄的文件小山更能体现这种体系的模样了。
几乎每个印度人和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都能讲出一个“官僚主义”故事。比如一个美国人想为他新生的儿子申请签证,最后却不得不缴纳罚款,因为他没有在孩子出生14天内办理。当他提出异议,表示要如此迅速地为一个婴儿办好护照是不可能的事时,印度官员只是回答他:“就是这样规定的。”
奥勒·维特开始拍摄这个由官员、文件、电缆、电扇和写字台构成的世界。他去往多个印度联邦州拜访官员们,甚至在获取拍照许可的过程中,他也见识到了印度行政管理方面的巨大问题。“实际上一直都是同样的流程。”他叙述道,“我被从一个官员‘踢’到另一个官员处,看不到希望地喝茶等待着。有次一个官员告诉我,5分钟后我们就知道是否允许拍照了。结果当我终于等来一句肯定的答复时,已经过去14个小时了。”
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政府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几年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的行政管理是全亚洲最糟糕的,不仅低效、腐败,而且阻碍了经济发展。
很多官员都十分畏惧承担责任,害怕卷入丑闻。于是,申请人被从一个办公室“踢”往另一个办公室。提出异议是不受欢迎的。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陷入瘫痪的行政机构是印度在革新和经济增长方面无法跟上竞争对手中国的脚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印度政府首脑莫迪出台的第一批文件中就写明要建设一个数字化的印度。公民不应该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站在公职人员面前,恭敬地奉上贿金,而是在线申请护照或出生证明。目前,一个用指纹和密码完成支付的电子支付体系在印度大获成功,短短几天内就有300万印度人开通了电子账户。但是在大都市之外,数字化进步却了无痕迹,广大乡村地区仍是纸质文件当道。“到处都是宣传数字化的海报,但在公职人员的办公室里,却举目皆是堆积成山的文件。”奥勒·维特说。
他说起自己在艾哈迈达巴德机动车登记处的一次经历。那里的文件被储存在一个巨大的厅堂里,高达几米,有些存放时长已超50年之久,正在慢慢腐化为尘土。我询问那些官员,在这样的混乱中,他们真的能找到需要的文件吗?一个人回答我:“如果我们需要找到某份文件,就会派个人进去找一个月。”维特讲述道,“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的。”
(摘自《海外文摘》)
待在古典咖啡馆的意义是跟同伴互动,现在在咖啡馆工作一天却从不跟同伴互动。上网也许是在跟朋友、恋人保持联络,但他们存在于外面,而不是咖啡馆里。我们在现代咖啡館里不是共享空间,只是在租用它。但以前咖啡馆里那些孤独、疏离的犹太作家也在别处——迷失在书籍和报纸中。重要的不是邻桌人的言语,而是临近感,在公共空间中有私密,迷失于个人空想中时又很公开。
——美国作家亚当·戈普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