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培养;创造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这里所说的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和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现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书固然重要,然而,不假思索地读,恰恰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二、注重创设适合创新学习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有兴趣地主动学习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基点,没有了兴趣,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学情境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维导向等多种作用。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渗透这一点。导入激趣,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学习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激活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对话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学起来轻松愉快多了。目前,课堂教学中“慢慢说,别着急,你能说清楚的”,“你虽然只说对了一点,但你开始学习独立思维,学会与大家交流了,你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的”,“你的这一想法不错,与众不同,你可以与同学再讨论讨论,让这种想法更细致一点,更准确一点”。这些话经常出自我的口中。由于构筑了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就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脑海中闪现的各种奇思妙想,各种思维火花,创新也就在其中了。
  三、运用比较,启发求异思维
  创新与发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往往开端于求异思维。求异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只有让学生掌握求异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勤学苦练”,“苦练”早已成为思维定势,为什么不能化“苦练”为“巧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后,不是能取得更大的收获吗?在说话训练中,我给出上半句,要求学生接下半句,下半句必须与上半句的观点或意思相对。如师说“近墨者黑”,生对“出污泥而不染”;师说“画龙点睛”,生对“画蛇添足”……刚开始,学生还不大适应,不知如何应答,当掌握了求异思维的基本方法后,便会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得出独特的、创造性的答案。这样多方面全方位地认识事物,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自如地寻求新的思维领域。以思维定势解决问题固然方便,但往往流于一般形式,既不能深,又不能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根据特定内容、目的,灵活地变换思维方法,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还可通过引导比较,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内驱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注入一系列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
  总之,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使学生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了深刻阐述。“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内容,理所当然地成为和谐社会建设措施、目标的题中之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职校德育工作如何顺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培养广大职校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
期刊
从目前的小学课程设置来讲,思想品德课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不但满足了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要求,也符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 要】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应认真分析要研究的对象,去设计恰当的动画或途径,能够很好的通过演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从演示过程中发现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语言文字与社会群体的沟通成了他们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化,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聋童的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参与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聋哑学校;儿童;语文教学  对于聋哑学生,普遍有这么一种看法:十聋九哑或先聋后哑。因为听不见声音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过程;课程改革;计算机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学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成长。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和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育条件,高效地实现教育管理的过程,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小学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初中学生打开数学之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数学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顾名思义是指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将好教法变为学生的好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从而做到既
期刊
【摘 要】尊重学生个性,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个性,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需要教师站在新的高度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
期刊
【摘 要】陶艺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陶艺区域活动中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以陶艺教育为载体,以区域活动为平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陶艺区域;师幼互动;发展美育  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实施美术教育,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表达情感,从而促进快乐成长。秉承这样的理念,我把幼儿的陶艺体验作为美
期刊
【摘 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探究  一、探究式学习要体现方式的多样化,做到常改常新  提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答疑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