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活动或者是班集体活动时,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通过有效的渗透途径与方式,净化小学生的心理境况,使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心理教育;班主任
引言:
目前小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育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其健康发展。现实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左右小学生培养与形成良好的心理,如学校教育、家庭、社会乃至小学生自己的因素。在这繁杂多样的因素中,班主任是对小学生教育管理最具有影响力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努力使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完善健康的心理素养,以此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养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指引。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部分人员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不想到中小学就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无法立刻担任心理教育工作,他們需要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算上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由此可知,根据我国现况来看,每个中小学校都让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是根本不可行的。在这样的情形下,班主任在培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只有班主任实施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式
(一)可视性渗透
1.在讲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班主任能够凭借所讲的学科特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讲学的工作中。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最长时间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认知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智能、发展心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这一段时间完成。轻视这段时间的教育,就相当于放弃了培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时期。另一方面,利用讲学活动实现心理健康目标是潜移的、暗化的、濡染的,能够和知识讲授一同完成,也能够让学生在享受美的体验中净化心灵。
2.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集体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需要他们共同合作,利用集体的才智与力量,依靠矢志不移的毅力才可以取得最终成功。有效积极的团体活动可以形成自主、和睦、欢快、齐心的班级气氛,可以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要挖掘其中蕴藏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养,推动其身心全方位的发展。班主任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征,为小学生讲解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保持自我心理健康的简易技巧,辅助小学生认知自我,掌握自我解忧的方法,防止消极心理,维护心情健康。
(二)隐蔽性渗透
1.老师要以身作则,渗透人格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老师的人格特点、心理素养有着本质的联系。品德素养高、心理良好的班主任,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更好地推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普遍具有效仿老师的天性,老师崇高的品格、优雅的行为以及悦耳的语言等时刻被孩子们所效仿。所以,老师在讲学时应当重视自身的良好品质,能为学生们做个良好的典范。
2.创设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讲学的必要基础以及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就是创设平等互助、和睦共处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在和老师的相处中,察看、效仿老师的待人处事,掌握怎样管理人际关系。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现出的温良恭俭、心胸开阔,会影响小学生现在甚至以后的待人准则。所以,平等互助的师生交流,和谐真挚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小学生与人和谐相处,而心理健康的关键标志就是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需要注意的地方
班主任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去引导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表示,班主任在工作时的教育形象及人格能够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教育的主要力量就是班主任的自身人格。
其次,班主任要重视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在班级管理中,老师的注意力普遍放在少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身上,大部分学习一般的学生通常都由于不用特别“操心”,而受老师忽略,更不用说所谓的“差生”了。但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这种情况是万万不可行的,每个学生都应当被班主任重视和关怀。尽力创设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感知到课堂生活的轻松、和谐,让所有学生都能和老师平等相处。
最后,在学生表现较优异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表扬。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与适当的赞扬、鼓舞,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机,产生学习自信心。在讲学期间,小学生就算取得很小的进步,班主任也应当给予其肯定与赞扬,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推进他们加倍努力学习。
结束语: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着独特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和方面去认知学生,在工作中要真正落实班级心理教育。这不仅是学校深入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6.
[2]陈国楷.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31):164.
关键词:小学心理教育;班主任
引言:
目前小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育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其健康发展。现实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左右小学生培养与形成良好的心理,如学校教育、家庭、社会乃至小学生自己的因素。在这繁杂多样的因素中,班主任是对小学生教育管理最具有影响力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努力使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完善健康的心理素养,以此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养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指引。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部分人员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不想到中小学就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无法立刻担任心理教育工作,他們需要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算上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由此可知,根据我国现况来看,每个中小学校都让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是根本不可行的。在这样的情形下,班主任在培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只有班主任实施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式
(一)可视性渗透
1.在讲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班主任能够凭借所讲的学科特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讲学的工作中。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最长时间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认知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智能、发展心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这一段时间完成。轻视这段时间的教育,就相当于放弃了培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时期。另一方面,利用讲学活动实现心理健康目标是潜移的、暗化的、濡染的,能够和知识讲授一同完成,也能够让学生在享受美的体验中净化心灵。
2.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集体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需要他们共同合作,利用集体的才智与力量,依靠矢志不移的毅力才可以取得最终成功。有效积极的团体活动可以形成自主、和睦、欢快、齐心的班级气氛,可以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要挖掘其中蕴藏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养,推动其身心全方位的发展。班主任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征,为小学生讲解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保持自我心理健康的简易技巧,辅助小学生认知自我,掌握自我解忧的方法,防止消极心理,维护心情健康。
(二)隐蔽性渗透
1.老师要以身作则,渗透人格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老师的人格特点、心理素养有着本质的联系。品德素养高、心理良好的班主任,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更好地推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普遍具有效仿老师的天性,老师崇高的品格、优雅的行为以及悦耳的语言等时刻被孩子们所效仿。所以,老师在讲学时应当重视自身的良好品质,能为学生们做个良好的典范。
2.创设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讲学的必要基础以及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就是创设平等互助、和睦共处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在和老师的相处中,察看、效仿老师的待人处事,掌握怎样管理人际关系。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现出的温良恭俭、心胸开阔,会影响小学生现在甚至以后的待人准则。所以,平等互助的师生交流,和谐真挚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小学生与人和谐相处,而心理健康的关键标志就是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需要注意的地方
班主任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去引导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表示,班主任在工作时的教育形象及人格能够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教育的主要力量就是班主任的自身人格。
其次,班主任要重视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在班级管理中,老师的注意力普遍放在少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身上,大部分学习一般的学生通常都由于不用特别“操心”,而受老师忽略,更不用说所谓的“差生”了。但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这种情况是万万不可行的,每个学生都应当被班主任重视和关怀。尽力创设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感知到课堂生活的轻松、和谐,让所有学生都能和老师平等相处。
最后,在学生表现较优异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表扬。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与适当的赞扬、鼓舞,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机,产生学习自信心。在讲学期间,小学生就算取得很小的进步,班主任也应当给予其肯定与赞扬,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推进他们加倍努力学习。
结束语: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着独特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和方面去认知学生,在工作中要真正落实班级心理教育。这不仅是学校深入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6.
[2]陈国楷.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3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