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用鲜血、生命、智慧铸造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精神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延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郭兰英有一首悠扬动人的歌曲——南泥湾,曾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家喻户晓的歌,一直感动着我们,我们在欢天喜地之际千万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来自无数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而南泥湾精神就是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通过359旅的大生产运动,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方向约45公里处,清朝同治年前曾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富饶之地。到同治七年,回民起义的烈火遍及陕北,这里变成了腥风血雨的战场。南泥湾就变成了沼泽遍地的“烂泥湾”,正如当年人们用歌谣所形容的“南泥湾啊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山鸡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使陕甘宁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的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尖锐的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开荒种地。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通过对南泥湾的实地勘察,提出了让359旅官兵开进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担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屯垦生产双重任务。
1941年3月,359旅官兵高唱“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己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披荆斩棘、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
在开荒生产中,各级指导员都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从旅长到排长全部战斗在第一线,按照王震旅长的要求:凡是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一定要走在最前面。他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劳动,一有空就到山上与部队一起挥锄开荒,后来,他也被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
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战斗中是英雄,生产劳动也是英雄。他组织了一个“陈宗尧开荒小组”,担任组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镢头带领全组上山开荒。他与战士们展开开荒竞赛,他挥舞着镢头,弯着腰,不停地挖,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不休息,一天开荒一亩多,创造了开荒记录。为了夸陈团长,战士们专门编了一首歌叫“生产忙坏了陈团长”。
在战斗中失去右臂的七一八团政委左齐,拿镢头开荒有困难,他就给战士们做饭,送饭送水,当伙夫,他不分春夏秋冬,挑着担子,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送到地里,就这样,左齐政委成了名副其实的“火头军”。他们真正做到了领导生产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
从1941年春到1944年10月,359旅的英雄们,在短短几年就把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呈现出一派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牛羊成群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的欣欣向荣景象,据统计,1940年,359旅种植面积2450亩,收获粮食200石;到1943年,种植面积10万多亩,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1944年,种植面积261000亩,收获粮食37000石,达到了“耕一余一”,上缴公粮一万石,创造了军队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毛泽东视察南泥湾同战士交谈时,他风趣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1942年7月,朱德邀请了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续范亭等十多位老同志到南泥湾游览、休養。看到南泥湾的巨大变化后他们都非常感叹,纷纷提笔赋诗。
在大生产运动中717团的战士们还招待贺老总。我们看到地上摆置的饭菜相当丰盛,它是由717团的每个连拿来一两盘菜而凑起来的。它同战士们之前吃的野菜、米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359旅指战员们屯垦生产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各地学习报道了南泥湾的情况。
1942年主席身着大块补丁裤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的干部作报告,当他正搬着手指一、二、三、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由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吴印咸所拍摄,并取名叫艰苦创业!建国后,主席对这幅照片非常满意,他曾看着这幅照片说:“这张照片表现时代精神是最好的!”
为了使边区各界了解南泥湾的真实情况和学习359旅艰苦卓绝的生产精神,八路军政治部电影团特拍摄了《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的影片。解说词中这样说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这就是南泥湾精神的原生态。
在近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使中华民族走出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迎来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虽然经济发展了,国家物资基础比过去雄厚了,生活生产条件更好了,国际国内坏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仍然需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事业!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洁
延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郭兰英有一首悠扬动人的歌曲——南泥湾,曾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家喻户晓的歌,一直感动着我们,我们在欢天喜地之际千万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来自无数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而南泥湾精神就是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通过359旅的大生产运动,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方向约45公里处,清朝同治年前曾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富饶之地。到同治七年,回民起义的烈火遍及陕北,这里变成了腥风血雨的战场。南泥湾就变成了沼泽遍地的“烂泥湾”,正如当年人们用歌谣所形容的“南泥湾啊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山鸡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使陕甘宁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的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尖锐的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开荒种地。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通过对南泥湾的实地勘察,提出了让359旅官兵开进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担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屯垦生产双重任务。
1941年3月,359旅官兵高唱“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己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披荆斩棘、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
在开荒生产中,各级指导员都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从旅长到排长全部战斗在第一线,按照王震旅长的要求:凡是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一定要走在最前面。他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劳动,一有空就到山上与部队一起挥锄开荒,后来,他也被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
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战斗中是英雄,生产劳动也是英雄。他组织了一个“陈宗尧开荒小组”,担任组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镢头带领全组上山开荒。他与战士们展开开荒竞赛,他挥舞着镢头,弯着腰,不停地挖,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不休息,一天开荒一亩多,创造了开荒记录。为了夸陈团长,战士们专门编了一首歌叫“生产忙坏了陈团长”。
在战斗中失去右臂的七一八团政委左齐,拿镢头开荒有困难,他就给战士们做饭,送饭送水,当伙夫,他不分春夏秋冬,挑着担子,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送到地里,就这样,左齐政委成了名副其实的“火头军”。他们真正做到了领导生产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
从1941年春到1944年10月,359旅的英雄们,在短短几年就把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呈现出一派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牛羊成群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的欣欣向荣景象,据统计,1940年,359旅种植面积2450亩,收获粮食200石;到1943年,种植面积10万多亩,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1944年,种植面积261000亩,收获粮食37000石,达到了“耕一余一”,上缴公粮一万石,创造了军队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毛泽东视察南泥湾同战士交谈时,他风趣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1942年7月,朱德邀请了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续范亭等十多位老同志到南泥湾游览、休養。看到南泥湾的巨大变化后他们都非常感叹,纷纷提笔赋诗。
在大生产运动中717团的战士们还招待贺老总。我们看到地上摆置的饭菜相当丰盛,它是由717团的每个连拿来一两盘菜而凑起来的。它同战士们之前吃的野菜、米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359旅指战员们屯垦生产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各地学习报道了南泥湾的情况。
1942年主席身着大块补丁裤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的干部作报告,当他正搬着手指一、二、三、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由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吴印咸所拍摄,并取名叫艰苦创业!建国后,主席对这幅照片非常满意,他曾看着这幅照片说:“这张照片表现时代精神是最好的!”
为了使边区各界了解南泥湾的真实情况和学习359旅艰苦卓绝的生产精神,八路军政治部电影团特拍摄了《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的影片。解说词中这样说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这就是南泥湾精神的原生态。
在近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使中华民族走出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迎来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虽然经济发展了,国家物资基础比过去雄厚了,生活生产条件更好了,国际国内坏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仍然需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事业!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