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教学改革力度正在逐渐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也开始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变革。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如今也成为了农村数学教学的核心及改革方向。那么在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如何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改革呢?本文就将为此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展现出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也是数学教学根本价值的体现。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下,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这也将彻底改变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面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下面笔者就将从四个不同方面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指的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此为方向进行教学手段的调整,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点最终再次作用于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化学自己的实践技能。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实用”为出发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情感目标以及技能目标的实现,不是盲目的去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知识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并应用这种联系进行教学。如在“数据收集整理”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应制定为“学生能够通过掌握本课内容获得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的能力,总结信息规律”。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本中的语言都是十分专业的,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需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一方面展现出了数学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更易于学生的理解。课本中的数学也只应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预示,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变课数学为生活数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己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数学[1]。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材例题是这样的:“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本例虽然涉及的数量较小,但对于生活经验贫乏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对“原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感到陌生,不容易理解。教学时我改变了例题,进行了如下教學过程:首先让学生说本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再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补上百分数的问题,即“六(4)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然后让学子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含义。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各抒已见,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应用题。接着出示书上例题,让学生练一练,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教学使学生身临现实情景,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沟通了书本与现实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生活化是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想要让学生高效学习、快速理解,教师必须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学生们更愿意接受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充足的兴趣下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2]。
四、教学实践生活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更是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完成了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后,还需要为学生们布置实践性的任务。这一环节更应体现生活化,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展现出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例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去市区,学生有276人,教师有8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如下:大客车限坐50人,每车每天租金600元;小车限坐20人,每车每天租金260元,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吗? 这道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应用题,激起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体验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五、结语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巧借信息技术,展现生活实际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乐于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宋宝和,宋乃庆.回归生活世界,凸显自主选择――从两个教学实例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自主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4,7(22):32-34.
[2]詹小娇.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问题分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为对象[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10(15):53-58+27.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展现出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也是数学教学根本价值的体现。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下,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这也将彻底改变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面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下面笔者就将从四个不同方面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指的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此为方向进行教学手段的调整,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点最终再次作用于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化学自己的实践技能。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实用”为出发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情感目标以及技能目标的实现,不是盲目的去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知识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并应用这种联系进行教学。如在“数据收集整理”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应制定为“学生能够通过掌握本课内容获得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的能力,总结信息规律”。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本中的语言都是十分专业的,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需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一方面展现出了数学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更易于学生的理解。课本中的数学也只应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预示,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变课数学为生活数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己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数学[1]。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材例题是这样的:“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本例虽然涉及的数量较小,但对于生活经验贫乏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对“原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感到陌生,不容易理解。教学时我改变了例题,进行了如下教學过程:首先让学生说本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再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补上百分数的问题,即“六(4)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然后让学子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含义。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各抒已见,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应用题。接着出示书上例题,让学生练一练,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教学使学生身临现实情景,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沟通了书本与现实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生活化是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想要让学生高效学习、快速理解,教师必须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学生们更愿意接受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充足的兴趣下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2]。
四、教学实践生活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更是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完成了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后,还需要为学生们布置实践性的任务。这一环节更应体现生活化,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展现出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例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去市区,学生有276人,教师有8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如下:大客车限坐50人,每车每天租金600元;小车限坐20人,每车每天租金260元,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吗? 这道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应用题,激起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体验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五、结语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巧借信息技术,展现生活实际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乐于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宋宝和,宋乃庆.回归生活世界,凸显自主选择――从两个教学实例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自主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4,7(22):32-34.
[2]詹小娇.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问题分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为对象[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10(15):53-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