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感触颇多。梁任公先生给我的印象,也不再只是戊戌政变的带头人,而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激情,有感染力,有热心肠,有爱国心的恩师益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研究。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政治诀别了,只是醉心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了。
可是细细品读全文,尤其是梁任公先生旁征博引的三个材料,我认为这些材料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来。
梁任公先生在清华的这次演讲,谦逊而幽默的开场白后,首先讲了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梁任公先生给我们活画出了一出悲剧:一个狂夫奔向黄河,怀抱箜篌的妻子紧追上来,大声呼喊——不要渡河!渡河只有死路一条!不要渡河!可是狂夫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了,不顾妻子的劝阻,最终堕河而死。妻子无可奈何,悲痛欲绝。“狂夫呀,你是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于是怀痛弹罢一曲《箜篌引》,投河殉情了。我认为梁任公先生引用这个故事,不只是给我们展示一个悲剧故事,而是在号召人们像狂夫一样,去追求强大的人格力量。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甚至可以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为何要这么理解呢?我们来回顾梁任公先生的一生,他一直在寻觅一个强大的人。当然,这期间道路坎坷,开始误把顽固的保皇派当做强人,之后是反动军阀袁世凯,最后是反动政府段祺瑞。可惜他一路寻来,一路失败,最后哀号:所投非人啊!于是灰心失望,决心从此退出政治舞台。从那以后,他就明告世人,不再关心政治,只做学问了。
但是大家都明白,他虽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但爱国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他的观点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找寻具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依靠这样的人,来拯救中国,强大中国。可是,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他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国心的中国少年就是梁任公先生寻找的强人。这次演讲的地点是清华大学,听众是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他们,完全有望成为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他们,在梁任公先生的指引下,在爱国心的激励下,完全可以拥有拯救中国、强大中国的勇气与魄力。
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首先就引用《箜篌引》这首诗,目的也在于此——寄托救国、强国的梦想于青年学生身上。
然后梁任公先生引用了孔尚任的《桃花扇》。讲到孔尚任的《桃花扇》,梁任公先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看到梁任公先生泪如雨下,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世间异常美好却结局凄惨的爱情多如辰星,梁任公先生为何要单举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呢?并且被这个爱情悲剧感动得肝肠寸断。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故事发生的背景入手分析。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侯方域和李香君,他们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明朝被彻底颠覆后,这场撼人心魂的爱情悲剧自然是国破家亡的产物。梁任公先生就是想告诫清华学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家亡后,还有爱情的归宿吗?
清华学子,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追求美好爱情的季节。在他们已经或者准备沉人甜蜜的爱河之时,梁任公先生给了他们一个很诚恳的忠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再美好的爱情也只能活活夭折。
最后写到梁任公先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梁任公先生可能做了这样的解读:剑门关外忽然传出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初闻此讯,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不知去了哪里,我胡乱地卷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在春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有明丽的春光与家人做伴,一起返还家乡。 我们立即动身,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陆路前往洛阳。讲到这里,梁任公先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梁任公先生是怀着对杜甫无限的崇敬之情在读这首诗。他满怀激动地告诉清华学子,我们应该做一个心怀国家,心忧百姓的人。我们的喜怒哀乐,不能囿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而应该以杜甫为榜样:忧国家之忧,乐国家之乐。
如果国家的年轻人,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我,成大我。这样的国家一定可以谱写太平盛世,在这样的国家生活的人,一定可以安居乐业,共享盛世带来的繁荣富强。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体会到的。梁任公先生口中总说不谈政治了,其实内心一直系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前途。我认为,他是想通过这次演讲,启迪青年学子,争做一个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为国家的太平与强大,做出最大的贡献。惟有如此,才可以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研究。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政治诀别了,只是醉心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了。
可是细细品读全文,尤其是梁任公先生旁征博引的三个材料,我认为这些材料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来。
梁任公先生在清华的这次演讲,谦逊而幽默的开场白后,首先讲了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梁任公先生给我们活画出了一出悲剧:一个狂夫奔向黄河,怀抱箜篌的妻子紧追上来,大声呼喊——不要渡河!渡河只有死路一条!不要渡河!可是狂夫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了,不顾妻子的劝阻,最终堕河而死。妻子无可奈何,悲痛欲绝。“狂夫呀,你是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于是怀痛弹罢一曲《箜篌引》,投河殉情了。我认为梁任公先生引用这个故事,不只是给我们展示一个悲剧故事,而是在号召人们像狂夫一样,去追求强大的人格力量。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甚至可以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为何要这么理解呢?我们来回顾梁任公先生的一生,他一直在寻觅一个强大的人。当然,这期间道路坎坷,开始误把顽固的保皇派当做强人,之后是反动军阀袁世凯,最后是反动政府段祺瑞。可惜他一路寻来,一路失败,最后哀号:所投非人啊!于是灰心失望,决心从此退出政治舞台。从那以后,他就明告世人,不再关心政治,只做学问了。
但是大家都明白,他虽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但爱国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他的观点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找寻具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依靠这样的人,来拯救中国,强大中国。可是,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他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国心的中国少年就是梁任公先生寻找的强人。这次演讲的地点是清华大学,听众是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他们,完全有望成为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他们,在梁任公先生的指引下,在爱国心的激励下,完全可以拥有拯救中国、强大中国的勇气与魄力。
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首先就引用《箜篌引》这首诗,目的也在于此——寄托救国、强国的梦想于青年学生身上。
然后梁任公先生引用了孔尚任的《桃花扇》。讲到孔尚任的《桃花扇》,梁任公先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看到梁任公先生泪如雨下,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世间异常美好却结局凄惨的爱情多如辰星,梁任公先生为何要单举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呢?并且被这个爱情悲剧感动得肝肠寸断。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故事发生的背景入手分析。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侯方域和李香君,他们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明朝被彻底颠覆后,这场撼人心魂的爱情悲剧自然是国破家亡的产物。梁任公先生就是想告诫清华学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家亡后,还有爱情的归宿吗?
清华学子,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追求美好爱情的季节。在他们已经或者准备沉人甜蜜的爱河之时,梁任公先生给了他们一个很诚恳的忠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再美好的爱情也只能活活夭折。
最后写到梁任公先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梁任公先生可能做了这样的解读:剑门关外忽然传出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初闻此讯,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不知去了哪里,我胡乱地卷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在春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有明丽的春光与家人做伴,一起返还家乡。 我们立即动身,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陆路前往洛阳。讲到这里,梁任公先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梁任公先生是怀着对杜甫无限的崇敬之情在读这首诗。他满怀激动地告诉清华学子,我们应该做一个心怀国家,心忧百姓的人。我们的喜怒哀乐,不能囿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而应该以杜甫为榜样:忧国家之忧,乐国家之乐。
如果国家的年轻人,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我,成大我。这样的国家一定可以谱写太平盛世,在这样的国家生活的人,一定可以安居乐业,共享盛世带来的繁荣富强。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体会到的。梁任公先生口中总说不谈政治了,其实内心一直系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前途。我认为,他是想通过这次演讲,启迪青年学子,争做一个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为国家的太平与强大,做出最大的贡献。惟有如此,才可以享受到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