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病理科技术员,每当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询问我的职业时,他们往往对于我的职业感到非常陌生,甚至对于病理科这三个字也很少能有耳闻。但与此同时我又有一丝庆幸,因为接触过医院里的病理科并不是一件好事,往往一份癌症病人的确诊报告就是在那里诞生的。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死亡率为163.83/10万,面对这样庞大的肿瘤人群,有好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在各种肿瘤诊断技术中,病理诊断可以说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简单来说,病理诊断就是通过穿刺、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将其制成病理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做出诊断。
记得在病理科窗口工作时,每天都会有很多病人家属都会来询问,为什么报告还没有好?抽血报告,B超报告等很快就能拿了,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份报告需要至少4-5个工作日的时间,有些病人完全确诊需要两周及以上。一份病理报告的诞生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需要将一块“肉”——病人手术中取下的怀疑病变组织通过很多环节制作成一张病理切片,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染色、封片这些步骤。接下来一起跟着我去瞧一瞧吧。
1 固定标本
手术医生将新鲜标本送至病理科巨检室,双人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部位以及标本数量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将标本放置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使组织得到充分的固定,而固定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组织自溶更重要的是保持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这对于后期需要做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分子病理的病例相当重要。
固定前要根据标本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保证固定充分。比如像肠道标本就需要用剪刀沿着肠系膜对侧剪开肠管,并将粘膜面向上平铺钉于木板上。往往处理这些标本时场面也是比较血腥的,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无法想象,而对于病理科医生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在充斥着福尔马林刺鼻气味的巨检室里,往往他们一站就是一个下午。
2 标本取材
待标本在固定液中浸泡8-24小时之后进入取材环节。取材医生需要从组织中将病变的部位按照取材规范取成大约2*2*0.3厘米的组织块。整个过程不仅要找到躲藏于标本中的那些小小的病灶,更要保证组织标本的完整,这些都要靠医生的经验以及观察能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观察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才能一击就中,挑中关键部位!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取材方法,对于第一次取材组织不能做出明确诊断时,必须再次甚至多次取材。
巨检室的技术员会事先将取材时需要用到的包埋盒事先用打号机处理印上标本号码,不同的专科部位则会体现在包埋盒的颜色上,这样也便于取材医生分专科取材,而事先处理好的标本也会分专科放置于专门的橱柜中,这大大加快了处理标本的效率,使得相对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井井有条起来。取完材后的组织将被放入包埋盒中送往制片室进行脱水处理。
3 标本脱水
接下来我们就要将这个包埋盒里的“肉”变成石蜡块,首先我们就需要进行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脱水。 因为我们的标本经过固定和水洗后会含有大量的水分,而水和石蜡是不能混合的,因此在进行浸蜡和包埋前,必须进行脱水将组织内的水分通过某些溶液媒介置换出来,所以脱水后的组织会比脱水前的组织明显“缩水”不少,这就得归功于我们的溶液媒介了。而现在最常用的脱水剂是乙醇,因为其可以和水随意混合,穿透速度很快,并且可以硬化组织。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脱水后,再利用二甲苯透明剂使石蜡能更好的浸入组织,最后进行三道石蜡的浸泡,整个脱水过程就完成了。现在病理科中使用的都是全自动脱水机,每台脱水机大约一次可以脱水270个左右的组织,脱水时间为12个小时左右。
4 包埋、切片、染色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病理科技术人员大展身手的时刻了。完成浸蜡后的组织用镊子夹取置于包埋框中,注入融化的石蜡,放在冻台上等待冷却,完全凝固后脱模,蜡块就诞生了,这个过程就叫做包埋。这个步骤看上去相当简单其实也蕴藏着专业技巧,包埋面必须平整,不能混入杂物,对于有特殊包埋需求的组织需要进行判断,如有管腔的组织就需要将管腔竖立起来包埋,不清楚时需要与医师及时沟通。特别是一些穿刺、胃镜、肠镜等标本,本身标本就比较小,包埋时更要平整,如果没有包埋在同一个平面上,对于后面的切片步骤也会带来不便。
组织经过蜡块包埋后制成的蜡块,需要通过技术人员使用切片机制成切片。这也是我们病理技术员的日常“一笔一镊走天涯”。先将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修整蜡块,使组织面完整暴露,再连续切片制成蜡带,用镊子将蜡带置于水中,将微皱的组织撑开展平,用镊子挑选最好的蜡片用载玻片捞起放置于50度左右的水中数秒,待完全平整后再用载玻片捞起平铺在玻片的中央位置,这样一张切片就完成了。
切片完成后依旧不能马上进行显微镜的观察,未经染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和组织的轮廓,远远不能满足观察及诊断的需要,所以还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不同的组织和细胞成分被染上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便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染色前将组织玻片放入染色架中放置到60-70度的烤箱中,半个小时后待石蜡融化后就可以使用全自动染色机进行染色,过程约为45分钟左右。使用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将组织中的嗜碱性组织(如细胞质等)染成蓝色,嗜酸性组织(胞质,核仁等)染成红色,病理医生就是通过捕捉这些红蓝相间的病理切片中的“异类”来进行诊断的。
5 疑问解答
5.1 去别的医院会诊的时候为什么要我们带蜡块啊?蜡块不借怎么办?
答:通常去其他医院就诊时,病理科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要求在本医院再做一次免疫组化的检测,这个时候就会需要回原单位医院借取蜡块,若原单位蜡块不能借出,则可以借白片,白片是从蜡块上切下的未染色切片,作用与蜡块相同。
5.2 为什么去取报告时还要再交钱做进一步检测?加做检测还需要做手术取组织吗?
答:常规染色切片针对一些病例是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需要通过加做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进一步诊断。这些诊断也是通过从病人已取组织蜡块上的切片进行制作检测的,病人只需等待结果即可。
5.3 为什么我的报告一直说要讨论?为什么医生的效率那么慢?
答:病理科医生每一张切片都要去反复推敲,每一个异常的细胞都是诊断重要证据,遇到疑难病例时需要进行专科讨论才能下最后的诊断,因为这一份报告决定了病人日后的治疗方案和走向,绝不能轻易地下判断。
经过了这些介绍是不是对于病理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从肉体上的组织再到最后一张张诊断报告,这当中承载着病理医生与技术员的辛劳与汗水。也希望大家能够对于这些“幕后英雄”抱以更多地理解与体谅。让我们一起共同跨越“肿瘤”这道关卡,携手面对健康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姜元庆,马越.病理检验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病理学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杭曉洁(1994-)女,专科,江苏 ,汉族,病理技士,研究方向:病理技术。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死亡率为163.83/10万,面对这样庞大的肿瘤人群,有好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在各种肿瘤诊断技术中,病理诊断可以说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简单来说,病理诊断就是通过穿刺、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将其制成病理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做出诊断。
记得在病理科窗口工作时,每天都会有很多病人家属都会来询问,为什么报告还没有好?抽血报告,B超报告等很快就能拿了,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份报告需要至少4-5个工作日的时间,有些病人完全确诊需要两周及以上。一份病理报告的诞生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需要将一块“肉”——病人手术中取下的怀疑病变组织通过很多环节制作成一张病理切片,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染色、封片这些步骤。接下来一起跟着我去瞧一瞧吧。
1 固定标本
手术医生将新鲜标本送至病理科巨检室,双人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部位以及标本数量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将标本放置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使组织得到充分的固定,而固定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组织自溶更重要的是保持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这对于后期需要做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分子病理的病例相当重要。
固定前要根据标本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保证固定充分。比如像肠道标本就需要用剪刀沿着肠系膜对侧剪开肠管,并将粘膜面向上平铺钉于木板上。往往处理这些标本时场面也是比较血腥的,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无法想象,而对于病理科医生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在充斥着福尔马林刺鼻气味的巨检室里,往往他们一站就是一个下午。
2 标本取材
待标本在固定液中浸泡8-24小时之后进入取材环节。取材医生需要从组织中将病变的部位按照取材规范取成大约2*2*0.3厘米的组织块。整个过程不仅要找到躲藏于标本中的那些小小的病灶,更要保证组织标本的完整,这些都要靠医生的经验以及观察能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观察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才能一击就中,挑中关键部位!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取材方法,对于第一次取材组织不能做出明确诊断时,必须再次甚至多次取材。
巨检室的技术员会事先将取材时需要用到的包埋盒事先用打号机处理印上标本号码,不同的专科部位则会体现在包埋盒的颜色上,这样也便于取材医生分专科取材,而事先处理好的标本也会分专科放置于专门的橱柜中,这大大加快了处理标本的效率,使得相对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井井有条起来。取完材后的组织将被放入包埋盒中送往制片室进行脱水处理。
3 标本脱水
接下来我们就要将这个包埋盒里的“肉”变成石蜡块,首先我们就需要进行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脱水。 因为我们的标本经过固定和水洗后会含有大量的水分,而水和石蜡是不能混合的,因此在进行浸蜡和包埋前,必须进行脱水将组织内的水分通过某些溶液媒介置换出来,所以脱水后的组织会比脱水前的组织明显“缩水”不少,这就得归功于我们的溶液媒介了。而现在最常用的脱水剂是乙醇,因为其可以和水随意混合,穿透速度很快,并且可以硬化组织。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脱水后,再利用二甲苯透明剂使石蜡能更好的浸入组织,最后进行三道石蜡的浸泡,整个脱水过程就完成了。现在病理科中使用的都是全自动脱水机,每台脱水机大约一次可以脱水270个左右的组织,脱水时间为12个小时左右。
4 包埋、切片、染色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病理科技术人员大展身手的时刻了。完成浸蜡后的组织用镊子夹取置于包埋框中,注入融化的石蜡,放在冻台上等待冷却,完全凝固后脱模,蜡块就诞生了,这个过程就叫做包埋。这个步骤看上去相当简单其实也蕴藏着专业技巧,包埋面必须平整,不能混入杂物,对于有特殊包埋需求的组织需要进行判断,如有管腔的组织就需要将管腔竖立起来包埋,不清楚时需要与医师及时沟通。特别是一些穿刺、胃镜、肠镜等标本,本身标本就比较小,包埋时更要平整,如果没有包埋在同一个平面上,对于后面的切片步骤也会带来不便。
组织经过蜡块包埋后制成的蜡块,需要通过技术人员使用切片机制成切片。这也是我们病理技术员的日常“一笔一镊走天涯”。先将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修整蜡块,使组织面完整暴露,再连续切片制成蜡带,用镊子将蜡带置于水中,将微皱的组织撑开展平,用镊子挑选最好的蜡片用载玻片捞起放置于50度左右的水中数秒,待完全平整后再用载玻片捞起平铺在玻片的中央位置,这样一张切片就完成了。
切片完成后依旧不能马上进行显微镜的观察,未经染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和组织的轮廓,远远不能满足观察及诊断的需要,所以还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不同的组织和细胞成分被染上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便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染色前将组织玻片放入染色架中放置到60-70度的烤箱中,半个小时后待石蜡融化后就可以使用全自动染色机进行染色,过程约为45分钟左右。使用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将组织中的嗜碱性组织(如细胞质等)染成蓝色,嗜酸性组织(胞质,核仁等)染成红色,病理医生就是通过捕捉这些红蓝相间的病理切片中的“异类”来进行诊断的。
5 疑问解答
5.1 去别的医院会诊的时候为什么要我们带蜡块啊?蜡块不借怎么办?
答:通常去其他医院就诊时,病理科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要求在本医院再做一次免疫组化的检测,这个时候就会需要回原单位医院借取蜡块,若原单位蜡块不能借出,则可以借白片,白片是从蜡块上切下的未染色切片,作用与蜡块相同。
5.2 为什么去取报告时还要再交钱做进一步检测?加做检测还需要做手术取组织吗?
答:常规染色切片针对一些病例是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需要通过加做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进一步诊断。这些诊断也是通过从病人已取组织蜡块上的切片进行制作检测的,病人只需等待结果即可。
5.3 为什么我的报告一直说要讨论?为什么医生的效率那么慢?
答:病理科医生每一张切片都要去反复推敲,每一个异常的细胞都是诊断重要证据,遇到疑难病例时需要进行专科讨论才能下最后的诊断,因为这一份报告决定了病人日后的治疗方案和走向,绝不能轻易地下判断。
经过了这些介绍是不是对于病理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从肉体上的组织再到最后一张张诊断报告,这当中承载着病理医生与技术员的辛劳与汗水。也希望大家能够对于这些“幕后英雄”抱以更多地理解与体谅。让我们一起共同跨越“肿瘤”这道关卡,携手面对健康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姜元庆,马越.病理检验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病理学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杭曉洁(1994-)女,专科,江苏 ,汉族,病理技士,研究方向:病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