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质效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13631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来战争是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联合作战,战场空间广、战斗消耗大、战情转换快、保障对象多,这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未来信息化战争,只有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动员功效,精准保障作战所需,才能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树立科学的国民经济动员观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国民经济动员是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活动,效果显现在战时,动员准备靠平时。只有认清和把握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趋势,树立科学的动员观,才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质效。
  树立精确动员观。未来信息化战争,作战行动日趋精确,“精确用兵、精确打击、精确保障”成为其突出特点。这就决定未来国民经济动员必须走精确化动员之路,努力实现动员过程最优化、军事效益最大化。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战争周期相对较长,无论是作战部队还是动员部门,都有多多益善的思想,实施的是粗放型经济动员,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曾动用4万个集装箱才将剩余的作战物资运回国内。信息化战争时代,战争节奏加快、战争周期缩短、作战规模变小,为实施快速机动,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作战力量的携行量日渐减少,需要实施精确化保障,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精准的物资保障。特别是战争已进入“秒杀”时代,过多的保障物资不仅增加运输保障负担,还容易被敌人发现,暴露作战动机。因此,未来战争,国民经济动员应由粗放型动员向精确化动员转变,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哪里缺补哪里,几时需要几时补”,在保障物资、时间、线路、地点上做到精准无误。
  树立法治主导观。经济环境决定国民经济动员基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推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动员资源越来越多分散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而国防物资属于公共产品,供给者通常较难从中获得更多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营企业一般不愿意参与。但这类产品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政府必须借助宏观调控,确保公共产品供给充足。因此,在行政手段不断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制度,在相关法律授权下实施依法动员,才能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当下,国民经济动员应根据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平时应急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市场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体制机制,实现由“行政主导型”向“法治主导型”转变。这既合乎时代需要,又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选择。
  树立物资产能储备观。谁能在战争最需要的时候,迅速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战争能力,谁就能赢得战争先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研制费用越來越高、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物资保障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调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当今时代,过去的国民经济动员物资产品储备观,已难以适应经济和战争发展的需要。过多的物资产品储备不仅耗资巨大,还容易因过时被迫淘汰,给国民经济带来较重负担。同时,信息化战争消耗呈几何级数增长,动员资源的种类与数量可能更加庞大,一旦爆发战争,无论储备多少产品,随着战争进程的延续,很容易被快速耗尽。因此,必须依靠巨大产能的快速释放,以及庞大生产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能力,否则就难以保障战争所需。

夯实国民经济动员的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战争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战争面貌和国家经济运行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质效,需要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动员根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架构,着力解决阻碍国民经济动员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确保国民经济动员快速高效运转。
  强化国民经济动员组织领导。国民经济动员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数量大,包括能源、卫生、食品、被服等物资,既有公有制企业又有私营企业,需要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好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专业保障力量和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探索建立“军政企三位一体”动员中心领导机制,健全完善以行业为主线、以企业为主力、以政府为主体、以军队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动员运行格局。尤其要加强专业保障力量建设,在国动委统一安排下,将国民经济动员专业保障队伍与民兵预备役整组一并筹划、同步展开、统筹推进。在具体编组上,以物资、工程、卫勤分队为重点,根据保障任务需求,灵活编组联合保障大队,做到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专业保障队伍平时由组建单位管理和使用,战时由经济动员部门统一调配使用。
  推进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时代,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的考验,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统计、管理和使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不二选择。依托政府政务网、信息管控网和军队综合信息网,联通国家、战区、省、市、县经济动员信息系统,集成各方资源,建立信息互通、纵横互联的国民经济动员网络体系。同时,规范标准设计,按照国标、军标及国民经济动员行业标准,采取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数据转换标准,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交互数据网,实现动员潜力资源全领域的实时感知和快速更新。另外,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打通军地信息数据链,实现军地数据的横向共享、纵向互通。
  健全国民经济动员运行机制。在新军事变革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涉及要素更多、动员领域更广、协调难度更大,需要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动员工作制度,理顺内外之间、军地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关系,科学区分任务,切实解决好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动员工作高效开展。其次,要保护好动员对象的经济利益,采取签订保护采购合同、出台生产优惠政策、设立动员基金等措施,把落实军事需求与企业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参与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积极性。再次,要实行有偿动员与强制征用相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军事需求将主要采取有偿方式,但应结合运用强制手段以保证动员需求的落实。在平时重大军事行动和部队演习期间,应加强军地协商,采取赔偿、补偿等形式,解决必要的保障等问题。切实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积极贯彻军事需求,使具备一定国防潜力的经济成分处于预备状态,从而有力地增强国民经济的国防功能,为实现快速动员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国民经济动员法规。目前国家已出台国防动员法,在此基础上,应抓紧出台国民经济动员相关法规政策,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目标、原则、范围,准备与实施的程序,军队和地方各级动员主体的组织体制、职责、权限与相互关系,以及各级各类动员组织应履行的义务和违规处罚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如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相关法规、物资动员相关法规等,使国民经济动员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地方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经济动员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形成系统配套的国民经济动员法规体系,确保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抓好国民经济动员对接演训


  战争既是经济实力的比拼,也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战争消耗大,需求物资种类多,保障对象复杂,为确保战时国民经济动员顺畅运转,将国民经济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在平时多制定几套方案预案,通过实战化演练检验其可行性,从而不断地完善补充,以满足战时需求。
  力求动员供需无缝对接转化。国民经济动员涉及军地双方,实施精确动员,必须弄清支援保障作战对象需要什么物资、需要多少以及保障时间、地点。同时,还要摸清地方哪些企(事)业单位有什么物资、有多少,能否直接拿来为战时所用,产能情况怎么样等诸多情况,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因此,要做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工作,及时更新统计数据,提高潜力数据保鲜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平台,根據战争发展变化、支援保障对象的需求调整以及产能的发展,定期组织召开军地联席会议,明确物资保障的种类、数量、运输、对接方式等,推动国民经济动员紧贴作战保障需求、无缝对接。
  制定动员方案预案。动员方案预案是国民经济动员专业保障队伍战时的“路线图”。要按照一项作战行动配备一套经济动员方案预案的标准,组织制定各类方案预案,做到左右配套、军地衔接。特别是要把专业保障队伍编组使用、储备物资预置与运输等内容的筹划具体化,把集结地域、机动方式、行动路线、联络方法说明白、讲到位,确保方案预案拿来就能用,照着就能做。通常,应建立以省(市)、行业部门、县(市、区)三个层次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动员方案预案体系,在种类上,应紧贴未来战争需求,比如制定医疗卫生、车辆船舶、燃油、粮油及副食品、住用设施等动员征用方案预案;在内容上,注意明确具体动员任务、实施程序及组织指挥机构,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以增强国民经济动员方案预案的可操作性。
  常态组织训练演练。“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和平年代,唯有通过实案化演练,才能切实搞清楚国民经济动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健全完善,补足短板。因此,应将国民经济动员专业保障队伍演训,纳入国动委年度工作安排,重点围绕国民经济动员机构的组织指挥、组织程序和组织方法等开展演训。以室内演练和网上演练为主,带动部分单位实兵演练,做到室内作业与实兵演练相结合、分级演练与整体演练相结合、单项演练与综合演练相结合、网上演练与实地演练相结合,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职能部门在应战中的动员能力。同时,利用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重大演习等时机,组织国民经济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实施支援保障,在用兵中练兵强兵。另外,利用部队推行区域集中采购这一有利条件,结合组织大项采购,赋予编组单位应急生产任务,检验专业保障队伍扩产供应和快速运输能力。
  (摘自9月8日《中国国防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纪录片中存在的主观性因素进行分析,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主观性存在的必然性以及通过搬演等手段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纪录片 格里尔逊 真实 主观性 搬演  一、格里尔逊与《漂网渔船》  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1898—1972)是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创始人,被誉为“纪录电影的教父”。他的作品只有一部《漂网渔船》,但许多经典纪录片(如《夜邮》、《
【摘要】 文章从经济增加值(EVA)理论出发,论述建筑施工企业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根据笔者工作实际,探讨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EVA导向预算管理的具体做法和实施EVA导向预算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 经济增加值; 预算管理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一份建造合同对应多个项目的某种材料或工种,几份建造合同对应一个项目某种材料或工种的交叉混合型合同日趋普遍。交叉
【摘要】曹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作为曹禺的成名作自然受到了诸多关注。本文以曹禺的《雷雨》和易卜生的《群鬼》为例,从人物形象、剧本结构、象征意象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分析,说明曹禺是怎样在学习和模仿易卜生的作品的基础上,把作为舶来品的戏剧变成优秀的本土话剧形式,赋予其顽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曹禺化风格的。  【关键词】雷雨 群鬼 模仿 独创性  创作《雷雨》时,曹禺还是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
【摘 要】 以2013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2013年年报数据,考察了企业家风险偏好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的角度考察了二者关系的作用程度。研究发现:企业家风险偏好与盈余质量负相关,企业家风险偏好越高,盈余质量越低;产权性质对于企业家风险偏好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相比于非国有控制公司,在国有控制公司中,企业家风险偏好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本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强烈冲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013-2014年被评为“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方面做出有益尝试。本文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作为转型实例进行分析,以为当今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介融合报业转型  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面临着很大的危机,特别是近年来,报纸的发行
【摘要】舆论监督报道采访难度大,主要原因是不少被监督者否认事实或避重就轻。同样,有些举报者反映时隐瞒或夸大问题,让记者难以辨别真假。如何运用技巧,甄别谎言,去伪存真?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实践,探讨了舆论监督报道中采访的技巧。  【关键词】舆论监督采访技巧甄别谎言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有一句话说得好,“三分写,七分采”,可见新闻采访,尤其是舆论监督新闻的采访,是何等重要。因为舆论监督新闻采
漂洋过海来看你——  在101大楼看夕阳超赞,在西门町享受夜市的熱闹,时尚与怀旧,现代与传统,激情与慢热,在这座城市自由释放。
【摘要】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关注和研究纳税筹划问题,政府和税务机关领导也反复强调要重视纳税筹划问题的研究。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已成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华林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进行了纳税筹划的实例研究。  【关键词】 企业; 纳税筹划; 措施  税收关系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利润乃至影响企业的生存。许多企业已意识到
【摘要】本文将一次新闻采写想像成一次小型战役或者战斗,结合实例并借用《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具体分析了新闻线索判断中应具备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新闻线索发散性思维三十六计  我们可以把一次新闻采写想像成一次小型战役或者战斗。战争,首先是不能输,其次是想赢,最好是大胜;新闻,首先是写了能发,其次是写得比别人好,超越越多越好。其本质诉求是一样的。战场瞬息万变,新闻线索判断、采写过程其实也是
《魏略》记载:“亮(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来,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而石广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级官职。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即提纲挈领地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的读书方法。  《三国演义》里多次写到诸葛亮深夜还在勤奋读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