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距离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广东汕头出现了一批活跃的摄影人,当时那里的摄影活动很多,得以有机会去过好几次遥远的汕头。说它遥远,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较偏,到10几年前才通火车。在汕头结识了马卡、蔡希仁等多位摄影圈的朋友,但近几年也疏于往来。直到去年,在锦溪水乡见到了前来领奖的郑思琪,才又勾起了对汕头的回忆。
  郑思琪获得了“‘青春之歌’第二届锦溪杯全国摄影大展”的全场大奖——“希望之星”,他获邀前去领奖。初见小郑印象颇好,朴素低调,少有年轻人的浮夸之气。他刚从平遥摄影节赶过来,问他有展览在那办?他说只是去看看。我问他答,绝不多说半句。
  今天是冬至,天黑得早,锅里煮着饺子,拿着手机随便翻看,刚好此时小郑发了条新微信:“收到之前某赛事获奖的奖金,抽出一部分明天捐出。我没那么穷,也没那么有钱,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别人希望,向上的力量。有兴趣的朋友明天一起。金钱也可以有不低俗的一面。”我毫不犹豫,当即就点了个大大的“赞”。
  记得在锦溪时和小郑聊天,他问我摄影圈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不解。他说这次得了一万多奖金,想捐出部分给更需要的人。我的确很惊讶,一个尚没有工作,还需要到处跑着拍照片的年轻人,应该是非常需要这笔奖金的,莫非他是所谓“富二代”?在后来的聊天中,谨慎地打听到,他只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这世风不古的年头,小郑的这份善良真切地感动着我。我不知道小郑的具体经济状况,但后来的一件事让我得知他并不宽裕。他让我帮忙打听北京高校的摄影进修班,他想去学习。我帮他问了中央美院摄影教研室,一年制进修,学费三万多。当他听到不匪的学费时,沉默了。
  今年22岁的郑思琪,高中毕业后考进了某高校学习服装设计专业,学了一年之后,
  “实在是厌倦了那个专业,也实在是太喜欢摄影”,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毅然退学,开始了边拍照边学习的摄影之路。他独自一人去了不少地方,包括国外的一些地方,当然也带回了不少不错的照片,也在国内外的摄影展赛中获得了不少荣誉。
  22岁的经历,简单干净,几十个字就写完了。但是小郑所具有的某些气质与理想,确实很难说明白。
  小郑的作品不像他年龄般稚嫩,其中不乏成熟老道之作。当然,我们并非觉得这种老道是值得夸赞,但起码可以看出他对摄影驾驭的娴熟。
  毕竟摄影时间仅仅三年,小郑的作品题材虽广,但有些杂乱,比如有室内人像,也有现场抓拍;有社会活动的记录,也有个人化的独自表达。表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多次曝光、拼贴合成、直接摄影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小郑同许多摄影人一样,在初涉此道时,必经的一个多尝试多实践,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语言之路。
  也许是生长在汕头的缘故,小郑的作品多少带有些“沙龙”的味道。摄影前辈陈复礼的家乡就在汕头,至今他还是汕头摄影协会的名誉主席,所以他的摄影风格对汕头摄影的影响不小,许多汕头摄影人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带有唯美的倾向。在小郑那些纪实类的作品中,仍然存留着漂亮讲究的表现方式,怎样的表达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纪实作品中过于考究似乎容易削弱真实感的力量。过多技术上的把握和画面的经营,会影响或夺走主题表达的集中。
  小郑说,他拍照片是“靠感受去按下快门,随心所欲地进行发挥。”那么上述所说“沙龙味”的出现,并非他主观故意,或许在他生长的地方,那些他的前辈们的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沙龙味”没什么不好,如果过多的模仿跟风就该修正了。
  小郑是个爱思考的小伙子,他说:“2013年,我开始拓宽我的眼界往外走,深入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寻找我的创作灵感。其实刚开始,我只是错误的把表象与自身作对比,沉浸在当地人们贫瘠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无法自拔,期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向他人展示出他们的不幸以帮助他们。但是,在与他们深入接触之后,我了解到,他们都有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与目标。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喧嚣城市中那些纷繁复杂的影响,他们拥有着我们所没有的澄澈心灵,坚信着只要每天都脚踏实地的奋斗着,总有一天,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的不仅只是失意,也有得意,但他们对于生活的坚持与热爱却是永不改变的。摄影时,我把我每次按下快门的瞬间都视为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创作,所以在每一次的出行中,我都会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用镜头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我生命旅途中无法泯灭的印记。”
  小郑也是勤奋的,前面提到的他在“锦溪杯”上获得“希望之星”奖,是凭着一幅《梦的距离》,为了这幅作品,当时在北京学习的他,乘公交车往返几十公里去北京南苑机场跑了十几次。他去尼泊尔风餐露宿很多天,有时水都喝不上也全然不顾,他还计划好2014年去孟加拉国一带拍上半个月。
  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摄影,听上去有点危险,因为不能预测未来生命的状态,也不知道将来的摄影会是怎样的模样,但是,如果选择了,就先如此,海誓山盟的爱情也常常落寞地别离。
  小郑是个好小伙子,即使不学服装设计,不拍照,也一定能得到他的幸福。我和同事打趣说,如果他是我的儿子,一定会好好爱他。
  面对一位善良、聪明、勤奋、个性的年轻人,没有理由不期待他的成功,也没有理由不去发自心底的祝福他。
其他文献
在数字后背领域里,品牌不多,但是有一个品牌非常活跃,那就是利图。在很多地方,很多知名的摄影师和影像机构,都在应用利图数字后背。如以高品质印刷著称的北京雅昌印刷公司、以思想著称的影像艺术家徐勇、以影像教育著称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商业摄影著称的广州骏豪广告公司等,都在使用利图数字后背。见此情形我饶有兴趣,一路追问利图用家,才发现这个犹太人的产品是如此优秀,以至于被几次“倒手”,仍然战斗在数字后背一线
期刊
在柯顿《这就是当代摄影》里,译者张世伦将介绍当代之对象摄影的第四章章名Something and Nothing,译为“对象与空无”,我觉得相当高妙。柯顿评介相关作品的内容时,对这类题材的摄影艺术,大抵仍赋予正面的解读,并无负面批评或价值判断。但notching这个字本身,尤其张世伦的“空无”一词,却包含了对“对象摄影”丰富的理解或讨论空间。  对象(objects/thing)作为当代摄影创作的
期刊
问:利图色彩还原为何如此准确?跟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在技术控制上有何独特之处?  答: 如果你查看一下利图的历史,就会发现有很长一段时间,利图属于赛天使的一部分,这使利图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影像处理和色彩控制的经验,并且具备了独特的数字影像的控制沉淀,这就是为什么利图数字影像色彩真确层次分明的原因。我们经年累月地细心聆听客户对影像色彩的需求,不断地提升利图影像的品质,我们创建测试版本,在软件正式推出前先让
期刊
所有的喧哗已经安静,所有的热闹终将平复,如果这是一场无法挽回的告别,怀念便从此开始。  在曾经的熟悉中,找寻你曾经的身影;在过去的时空里,寻找你过去的温热。  如果命运终将我们分开,我会在生命的彼岸长久地等待。如果明天的太阳依旧照耀着我们,我会在月光里拍摄你安详的表情。  离别是一种痛苦,但在痛苦中我们学会了坚强。离别是一种惆怅,但在惆怅中找到了怀念的理由。  所有的思念在离别中展开,所有的离别在
期刊
温馨私密的闺房内,一名金发美女正顾镜自怜,倏然间,一名“高富帅”驾着飞机飘然而入——像极了“9·11”的夺命情节,却给提姆·沃克(Tim Walker.1970-,下称提姆)弄得无比香艳。不仅香艳,它还让读者会心一笑,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我看懂了你”的智力优越感。  在今日的欧美时尚摄影界,提姆是继安妮·莱布尼茨之后,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时尚摄影的标杆人物,既有强烈的时尚精神,又有高度的个性化风格。他
期刊
尼康Df最吸引入之处是其复古的外观造型,十分适合那些具有怀古情结的人士把玩。尼康Df是一款采用复古设计并搭载全画幅传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它具有1600万像素的分辨率、防泼水机身以及多个用于直接调用众多功能以获得专业影像品质的拨盘以及按键。  在相机左侧有三个接口:用于数据传输的USB接口、用于高清电视影像显示的HDMI端口以及一个用于连接遥控选件的尼康专用接口。这款新型尼康相机在机顶上有很多拨轮,
期刊
拍照即生活,生活既是拍照,我总是把生活和拍照混为一谈。每当在生活中看到打动我的瞬间,我总是对着家人大喊一声“停!等我去取相机”,家人就会习惯性地僵在那里等待我熟练地支起相机,测光,调焦。等我完成拍摄,他们又像暂停的影像恢复活力。我坦言,我呈现出的影像不及之前的一瞬间看到的那么精彩,我多么想让自己的双眼能变成一台相机,在我眨眼的瞬间就能从容地记录下它们……  魏志杰,1975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工作
期刊
FM的影子  Df具有两款外观设计,一种是银色外壳加黑色覆皮,另一种是全黑外壳。而无论是哪种外观设计,你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经典的尼康FM系列胶片单反的影子,全铝镁合金的外壳,繁复的金属操控拨盘,甚至连底壳上的电池舱盖锁,也采用了传统胶片相机才使用的胶卷解锁铰链。让经历过FM时代的摄影师摸上去,会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而在重量和体积上,这部相机在全画幅单反中堪称轻量级,760克的重量相对易于携带,同
期刊
很多手里拥有老镜头的朋友在单反时代又让老镜头焕发了新的生命,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单相机从早期的4/3系统到后来的APS-C系统再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全画幅微单,技术不断地演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拍摄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烦恼,比如在转接老镜头时,由于镜头非数码设计,所以转接广角镜头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暗角及红移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微单相机在取消了反光镜后,镜头后组距离感光元件太近,无法解
期刊
对于许多人像摄影师而言,当使用全画幅相机时,标准的50mm镜头在拍摄半身人像时视角略微大了一些,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像摄影师会偏爱使用60mm焦距的微距镜头来进行半身人像的拍摄,以求获得更合心意的视角。但60mm微距镜头最大f/2.8的光圈则在弱光或需要获得更柔美的焦外成像时显得力不从心,也正因为如此,尼康于2013年10月17日,发布的兼容FX格式的标准定焦镜头AF-S尼克尔58mm f/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