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间文学文本的俄汉家庭图景对比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民间文学 家庭图景 俄汉对比
  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是民族记忆与民族传统的载体,被普希金称作“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民间文学不仅具有审美与娱乐功能,更蕴含着民族鲜明的情感判断与价值取向,反映民间对周围世界真实而鲜明的态度。民间文学的世界是规范的世界,肯定符合民族道德判断的人物行为,批判违背民间伦理的品质,因此民间文学中的世界图景是具有取向性与规约性的图景。世界图景作为术语首先出现在物理学界,被定为外部事物內部形象的总和。后进入到语言文化学、民间文艺学等人文学科领域,被定义为人对自身及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世界的总体形象”。世界图景是人精神能动性的结果,但外化存在于文本之中。民间文学作为集体意识的产物是世界图景外化的文本之一,其中承载的世界图景即为民间文学图景。民间文学图景属于素朴世界图景,由人思维中的日常概念所构建,是人日常经验的结果,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受民族道德伦理的影响,具有民族性。
  家庭是民间文学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家庭图景也是民间文学图景基本组成部分。人物的行为常发生在已有家庭中或建立新家庭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行为与关系是衡量人物品行的重要标尺。通过对作为家庭成员的人物行为的道德情感评价可以看出民族传统家庭伦理的特点。俄语中的家庭一词源自古俄语,初指丈夫和妻子。在汉语中家即为家庭,最初指人住的房子。现今家庭普遍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因此通过描绘民间文学中婚姻与血缘关系的特点可以勾勒出其中的家庭图景。中俄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语料,本文以阿法纳西耶夫的《俄罗斯民间故事集》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苏卷》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为文本,从亲子、婚姻、兄姊以及三者关系的等级差异可以对比俄汉家庭图景的异同。
  一.民间文学中俄汉家庭图景的相同点
  民间文学创作时间较早,传播的时代较长,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因此俄汉民间文学中都保留着封建宗法家庭的印记。
  1.封建家长制
  民间文学中的中俄家庭都是以父母为权威的宗法家庭。父母承担着照顾子女和为儿女寻谋生之路的责任,因此也拥有对子女的权力,可以决定子女的财产分配与婚姻。在俄罗斯故事中的父母会送子女去学手艺,目的是“在父母年轻时可以安慰他们,老年时可以赡养他们,而死后能够有人扫墓”。中国民间故事《六百万招女婿》、《李母教子》中的父母则供孩子读书,好考取功名。
  父母应为子女的品行负责,尽到教养指责。俄罗斯的父亲会教育孩子“诚实的生活,不要伤害任何人”,对待不听训诫的子女,父亲会对他们进行体罚,如在《火鸟与瓦西丽萨公主》故事中,由于两个大儿子为了争夺功绩伤害了小儿子,沙皇将他们关押进监狱。中国故事《桑要从小育》等故事也强调“惯养忤逆儿,要得桑木直,还要从小育”。
  父母握有在子女财产分配的决定权。在民间文学中的家庭中基本是按照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分配父母财产的。俄罗斯故事《宝马》中父亲两个大儿子留学各200卢布,而只给小儿子100卢布;《野兽的奶》中,父亲去世前将牲畜和土地都留给了大儿子,但什么也没给小儿子和小女儿,兄妹二人只好去流浪。中国故事《李太公分牛》中也是将牛的二分之一留给了大儿子,小儿子只得到九分之一。财产分配的不公会导致子女间的矛盾,也会给遭受财产损失子女造成困境。
  父母有决定子女婚姻的权力。根据父母的标准为子女挑选伴侣是中俄民间文学家庭图景中又一具有宗法制家庭的特征。在俄罗斯民间文学中,沙皇通常是通过粘贴告示的形式,告知娶到公主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是商人,则会向权贵推荐自己的女儿。在中国民间文学中,父母会在子女出生前就定下婚约,或者到了适婚年龄为子女物色门当户对的人家。如果子女违背父亲的意志,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心仪的对象则会被父亲惩罚。在《海沙皇和智慧的瓦西里萨》,海沙皇一直追踪私奔的女儿和女婿,要宣泄被忤逆的愤怒。《李耕和五姑娘》中父亲将未经其允许而同意嫁给贫穷李耕的五姑娘赶出家门。
  2.以丈夫为主导的婚姻关系
  缔结婚姻,成立自己的家庭是中俄民间文学主人公行为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娶到心仪的姑娘,主人公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如《三个王国:金国、银国和铜国》中俄罗斯的伊万王子可以斩杀蛇妖,救出被囚禁的公主。《如意菜》里的中国小伙子凭借“韭菜盘龙笋”这道菜展示里自己的机智与能力,娶到员外的女儿。姑娘则通常是因为美貌和勤劳吸引了小伙子。《无腿勇士和盲眼勇士》中俄罗斯王子对画中美丽的公主一见钟情,《画上的媳妇治县官》中的中国小伙子也爱上了捡到的画上清秀的姑娘。而俄罗斯的青蛙公主、中国的贝壳姑娘因为心灵手巧与勤劳治家赢得了不仅为丈夫赢得了勇于与财富,也得到丈夫真心的爱护。
  民间文学家庭图景中十分重视夫妻间的忠贞。《伊万王子与灰狼》中,王子找到美丽的瓦西丽萨作为妻子。但在返回自己的国家后失忆忘记了瓦西丽萨,遵照父皇的意愿要娶另一位公主为妻,但恢复记忆后仍娶瓦西丽萨为妻。《麻风女》中赶考的秀才娶投宿人家善良的麻风姑娘为妻,虽然考中功名后主考官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但秀才以已有妻室为由推辞了。
  民间文学中俄汉家庭图景中的婚姻关系都突出丈夫的主导地位。和谐的婚姻中妻子经常扮演着温顺的丈夫助手角色。俄罗斯故事《去到不知道去哪里的地方,带回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中妻子三次帮助射手丈夫摆脱沙皇设下的圈套;《古斯里琴手》中扮作古斯里琴表演者的妻子来到丈夫被俘的国家,巧妙得救下了关在地牢的丈夫。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妻子则多会鼓励支持丈夫考科举,《四鼎甲的故事》中大奶奶和大少爷成婚后鼓励丈夫“多读些书,求一个上进”,并且亲自教丈夫读书。婚姻中也有挑战丈夫权威的妻子,但这样的妻子最终还是被驯服,得到的也都是负面的评价。在俄罗斯故事中有一类女勇士型的妻子,她们亲自和前来求亲的男子较量体力或智力,虽然开始她们展示了高于丈夫的能力,但最后丈夫会借助神奇助手的帮助战胜她们,从而让她们服从丈夫的意志。中国民间文学中的恶妻通常和不尽孝的儿媳联系在一起,在《伍元头与十元头》的故事中丈夫就惧怕凶悍的老婆,不敢想妻子要钱孝敬母亲,但最终妻子都会受到惩治。   俄罗斯谚语“丈夫是头,妻子是颈”是民间传统上对夫妻婚姻地位的评价。“妻子的美是会治家”也反映出对女性主内的要求。16世纪出版的《治家格言》更是明确规定了丈夫对妻子的教导细则。中国古代对女性三从四德的要求让即使有才能的妻子也只能从属于丈夫,以丈夫为行为的中心,只能通过善于家务来体现价值。民间夫妻伦理如实反映在中俄民间文学中对婚姻双方品行的评价标准中。
  3.长幼有序的手足关系
  民间文学中的俄汉家庭中都用大哥、大姐或哥哥、妹妹来区分手足问的长幼,依据年龄将手足排序不仅是表明他们的排行大小,主要是“建立一个长幼秩序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年长的哥哥不仅在财产方面获得数量要多于弟妹,而且在父母不在时弟妹要服从于他。《西弗科一布尔科》中的两个哥哥会让最小的三弟替他们去为父亲守灵,在弟弟不去田间干活时批评他。中国《娶蛤蟆》的故事中,两个哥哥分家得到更好的房屋和土地,把弟弟赶到草屋去住。年长的一方虽然较之年幼的一方有较多的话语权,但俄汉民间文学仍提倡手足之间友爱互助。《神奇的母鸡》中的俄罗斯两兄弟在逃难中齐心协力战胜获得宝物,并终于向父亲说清了事情的原委。《生姜遇辣手》中的中国农民小伙在哥哥工钱被狡猾的地主克扣后,用计为哥哥讨回了公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手足间应遵守年幼尊重年长,年长关爱年幼的“悌”的原则在俄罗斯民间文学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对应,因此在两国民间文学中都肯定长幼有序的手足伦理。
  二.民间文学中俄汉家庭图景的差异之处
  1.最小兄弟的形象不同
  俄罗斯民间文学中通常是兄弟三人,而如果是出身农民家庭,则最小的兄弟总被称作“傻瓜伊万”。伊万外表上不休变幅,衣衫邋遢,喜欢红帽子红靴子。举止也有些粗鲁,不拘小节,此外还懒惰,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整体躺在火炕上,不去下地干农活,不帮两兄长维持家中生计,因此总是受到哥哥和嫂嫂们的嘲笑与呵斥。但故事的最后傻瓜伊万会完成沙皇张榜招亲的任务,娶到公主,从而从农民直接进入上层阶层。傻瓜伊万能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的缺点,而是在外在表现下所具备的真正值得肯定的品质:尊重传统伦理、不看重物质。父亲去世前嘱咐兄弟三人为其守灵,但两个哥哥都将这个承诺推给了伊万,最终父亲呼唤出宝马赠予伊万,正是这匹宝马帮助伊万达成愿望。俄罗斯多神教时期认为逝去的祖先仍会对家庭生活产生影响,因此会向逝去的家中长辈表达敬意从而获得庇护。伊万正是因为能遵守对父亲的承诺,善尽人子的职责才得到祖先的赠予。伊万凭借其对父亲的尊重与隐忍与看似精明的哥哥们形成对比,得到了民間褒奖,是民间文学创作者对那些在原始社会关系链破裂后受到伤害,失去财产最小孩子命运的同情。
  中国民间文学中通常是两兄弟,如果涉及分家,弟弟只能得到很少的财产。但他从不抱怨自己的贫穷,而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获得幸福的生活。如《灵芝草》中,弟弟上山采药,好心救一条黑蛇,之后弟弟在山里挖药材的时候遇到了黑蛇变成的小伙,带着他去挖了一棵草,去药铺卖了二百个金元宝,从此过上了好日子。《神磨》中弟弟每天辛苦耕田,还好心的帮助一位老爷爷,后来得到了一个可以实现愿望的石磨,从此不再为金钱发愁。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弟弟和俄罗斯的傻瓜伊万不同,勤劳不抱怨,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持生活,即使向哥哥求助被拒也继续任劳工作,而且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仍具有同理心,能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中国民间对吃苦耐劳与善的推崇,对兄弟间孝悌秩序的维护让能遵守上述道德品质的弟弟摆脱了贫苦的生活。
  2.家庭成员关系的等级不同
  在亲情、爱情与手足情中,民间文学中的俄汉家庭呈现不同的等级排序。在俄罗斯民间文学的家庭中,爱情处于首要位置,高于亲情和手足情。关于爱情俄罗斯的谚语认为,“青春需要爱就像生命需要阳光”,“为了爱人可以奉献一切”。东正教教义也将婚姻之爱列为最强烈的爱,将婚姻之爱类别为上帝对其献身的教会之爱。可见不论是民间智慧还是宗教信仰,都表明爱情在俄罗斯人生命中的重要性,炽热的爱情如同太阳激发人的生命力。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主人公渴望爱情,为建立自己的家庭倾力付出,有时不惜牺牲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甚至生命。《熊勇士、胡子勇士、山勇士和橡树勇士》中巫婆的女儿为了能够嫁给松树勇士,将母亲宝物的秘密告诉了松树勇士,结果勇士调换了巫婆的宝物,杀死了巫婆。《野兽的奶》中,兄妹原本相依为命,但妹妹被蛇怪变幻的青年男子迷住,想要满足男子愿望,加害有能力对抗蛇怪的哥哥。《会下金蛋的鸭子》中的母亲喜欢上了其他男子,为了取悦情人,竟然想要杀死误吃金蛋的二个儿子。《莫罗兹卡》中丈夫为了让第二任妻子满意,把第一任妻子留下的女儿在寒冬时带到森林中并转身离去。后两类故事类型既是人物将爱情置于其他亲属关系至上的体现,也是氏族外婚制度的反映,外来男子或女子对配偶前任子女的迫害是氏族内婚制度被破坏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家庭是奉行“百善孝为先”的家庭,推崇对长辈的顺从、孝敬,子女应对自己及配偶的长辈尽赡养之责,“孝亲是道德本位”,因此对父母的顺从占据家庭关系的首位。中国民间文学较之俄罗斯民间文学,父母对子女婚后生活仍持续产生影响。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男女主人公经过共同的考验以进入幸福的婚姻生活为结尾。中国民间文学则会延伸到婚后生活。《孔雀东南飞》的婚姻悲剧即是因为仲卿母亲逼其解除与妻子刘氏婚姻,致使二人殉情。可见家长不仅决定子女的婚配人选,而且在子女婚后仍可握有其婚姻决定权。家长权力得以实行的基础是儿女及其配偶孝顺的义务。《贝壳姑娘》中的夫妻俩看丈夫的继母可怜,即使曾虐待过丈夫,但夫妻还是将继母借来赡养。未尽赡养义务的儿媳中国民间文学强烈批判的对象。《陆骨平背娘》中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两口子尽吃好的喝好的,叫老人喝刷锅水”。不孝为为大罪之首,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抢老子》故事中的两个亲生儿子将老人弃养山林,好心的砍柴人和穷书生将其认作父亲,后书生中举做官,两个亲儿子又来追着认亲,结果各被打了三十板子。“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应代际传承,因此长辈应以身作则,为晚辈树立榜样。《祖孙三代》和《葫芦瓢》中的孙子都看到父亲或母亲未尽心照顾爷爷奶奶,因此向父母表态,等他们老年时也将如此对待他们。中国民间民间文学中数量众多的关于孝的故事充分发挥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巩固孝在民间家庭伦理中的首要位置。
  作为对世界认识的载体,民间文学记录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承载着一个民族带有价值判断的精神活动。民间文学在对人物行为的评判中,勾勒出创作及流传时期家庭图景特点。
  俄汉民间文学由于经历相同的封建时期,因此在对家庭图景的呈现,家庭理想的表达中具有共同性。但受两国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家庭图景又具有差异性。在共性中发现不同并探寻构成不同的原因,有助于了解俄汉传统的家庭价值取向和民族心态,为进一步深入探索两个民族完整的世界图景,加深彼此问的认识有一定的助益。
其他文献
关键词:古风歌词 古意反思性判断力 时间性 死亡叙事  随着最初作为“亚文化”产品的古风歌曲不断出圈,关于“古风”的讨论日益复杂,无论如何,这个在各大音乐平台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的音乐部类已然不可忽视。笔者认为用时间范畴的“古”解读“古风”尚不能描述它的核心内涵,而通过“古意”这一范畴进行描述则能较好地把握古风歌词的审美特征。  一.分析进路下对古风歌词“古意”的尝试描述  与历史上的经典音乐风格相比
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生命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同时也是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此深感焦虑,为了学生
关键词:盛唐 “风骨”理论 诗学观 审美特征  自魏晋风骨以来,初唐时期至盛唐时期,“风骨”诗学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魏征对齐梁诗风的纠正,为“风骨”声律论的提出做出了铺垫;之后是“初唐四杰”发出“风骨”先声,诗歌中开始出现一种刚健之美;最重要的是陈子昂,他标举了唐诗“风骨”的明确方向,高举“兴寄”和“风骨”两条创作原则。由于国力的空前强盛,到了盛唐时期,知识分子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向上的
二0一八年腊月三十,城乡到处一派喜庆忙碌的景象,太阳也显得格外温暖。我和爱人早早地起床,从县城出发到继母居住的胡家营去过年。自从2007年父亲结了这个后妈之后,每年春节我们都去那里过年。父亲在哪家就在哪,况且父亲八十多岁了,还能与他一起过得了几个年呢?  我算了一下,今年是父亲在胡家营过的第十一个年了。因为每年过年时,天气都不凑光,不是下雨就是下雪,回老家的路有一段还是泥巴路,车子进不去。今年冬天
期刊
关键词:《大雷雨》 《雷雨》 主题 女性  《大雷雨》和《雷雨》虽然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内容情节和人物性格也各有差别,但它们在“雷雨”的基本主题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相似之处在两部剧各自女主人公卡捷琳娜与蘩漪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她们几乎具备了“雷雨”的所有特点翻,可以说,她们是剧中“雷雨”形象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以卡捷琳娜和蘩漪的悲剧命运为线索,分析其主题。  一.背景  《大雷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歌德论战 文学批评  在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十分看重歌德本人及其作品,他们把歌德看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十分重视研究歌德,其中了解“歌德论战”各方观点是研究歌德的一个重要视角。1810年代开始的“歌德论战”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的必然,它受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客观条件和不同阶级派别不同的政治需求的主观条件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运用唯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