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涌现了大量的文物遗产,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符号,更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带有浓郁的艺术属性。抓住时光美学,用艺术记录历,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出发点与美学价值,探索中国古典文物的现实意义,为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文物;设计艺术;美学欣赏;价值
文物与其他类型资源有很大的不同,文物具备很强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记录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生活、艺术和文化。文物的种类很多,可以分成瓷器、陶器、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等类型[1]。从历史维度来看,不管文物的类型怎么样,每件历史文物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把握文物的历史美学,探寻文物背后的设计理念,立足现代眼光来去欣赏文物美学,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物的构成元素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下蕴含了不同文物元素,共同记录了社会生活、政治文化和艺术等,本文将中国古代文物元素概括为以下三类。
(一)图案元素
图案元素是中国古代文物最突出的元素之一,图案元素的类型很多,每种元素分别记录了时间发展、人文历史、大好河山或者代表美好寓意、民俗祭祀等。这些元素都通过线描或雕刻方式实现的,利用不同的线条记录了历史。
(二)纹样元素
纹样元素主要体现在吉祥纹样上,对吉祥事物形象表达。纹样元素在文物中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纹样元素在古代文物上表现得非常多,一般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利用纹样快速地记录在器物上。其中,吉祥紋样是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方式,这类纹样线条流畅、笔法有力。
(三)色彩元素
色彩元素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息息相关,色彩元素主要与中国水墨画因素有关。在中国早期文物中,黑白灰是最常见的颜色[2]。灰色是黑白色调相间衍生出来的文化元素。除此之外,随着中国色彩元素的发展,红黄蓝三色合理搭配和红色逐渐成为一些经典文物色彩表现元素。
二、中国古代文物的艺术设计与美学欣赏
(一)文物设计源于生活,具有明显的器物属性
中国古典文物大多源于生活,经典文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器物属性。将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与古人巧妙的设计构思融合到一起,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实用价值与时尚艺术表达。例如唐代的“巩县窑白瓷胡人驭象烛台”,将胡人风俗习惯和生活照明融合到艺术设计中,在彰显器物属性的同时体现了唐代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见图1)。
从巩县窑白瓷胡人驭象烛台看,驭象烛台文物设计兼顾了力学、色彩、文化和器物属性。圆形底座设计承受了烛台重量,传统白瓷与中国瓷文化相得益彰。将胡人骑象这一风俗融合到生活中,让烛台不仅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虚拟化了驭象人头部,把驭象人头作为照明烛底座。代表胡人的帽子演变成了烛油积淀器。从整体上看,驭象烛台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综合体现了唐代开放文化艺术作品。
(二)纹样元素注重细节,具有明显的祝福意义
国际设计领域将文物的器用价值称之为“人体工学”,纹样元素被称为“人体美学”[3]。细致经典的古典文物纹样元素的细致性被古代当成“天规”,绝大多数文物的纹样都非常精美。从出土文物来看,具有祥瑞意义的纹样占据绝大多数。如唐代“鱼隔梁澄泥砚”(见图2)。
整体观鱼隔梁澄泥砚,不管是砚的整体形状和砚中的鱼,都集中体现了砚台的器用价值。以鱼入砚,寓意深刻。而其中的鱼不只具有其形,其纹样也与生活中现实的鱼相差无几。砚台中央的鱼纹样刻画流畅,重点部位刻画力道较大,其他地方相对流畅。纹样的使用,增加了砚台的灵气,让人联想到前途美好的寓意象征。鱼儿游弋在墨砚中,可以体现古代文人墨客如鱼得水、“墨尽见鱼”的美好向往。
(三)传统色彩运用广泛,具有明显的文化内涵
传统色彩在古典文物中运用得相对广泛,宋代以后的文物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黑白色调。以中国红、中国黄为代表的经典色系融合到文物中。这一点在古代漆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南宋朱漆套盒主要以红色为主,套盒上的装饰主要以黄色为主。发展到晚清时的朱漆套盒,传承了红色为主的底色原则,“描金”成为装点颜色的主要色系。除此之外,“当黑即白”的传统文化色系在瓷器中运用非常广泛。
文物中的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红色与黄色是中国历史上皇权的象征,很多上档次、有地位的文物几乎都是采用这种主流颜色。欣赏古代文物时,需要带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去欣赏,只有在文化内涵下才能有效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了解其中艺术价值。
三、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与美学价值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国古代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最宝贵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化的集合,分析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与美学价值,可以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这对新时期大国工匠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中国古典文物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文物的表现形式、设计意图、图形搭配、纹样和色彩等,都综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新时期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语境下分析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与美学,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文物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文化和精神,每一件古代文物都融合古人的智慧和创作精神,这对新时期艺术人才的信仰和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根和魂,重走历史文物路,可以在时光美学艺术主线中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化工程,分析古代文物的设计和美学价值,对新时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与古代艺术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增强当前文物的保护力度。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文化遗产被保存下来。其中,文物遗产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类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古代文物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分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杜磊.中国设计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及其对中国设计的影响[J].西部皮革,2020,42(13):51+61.
〔2〕孟姝芳.文物活化与国家形象的美学建构[J].中国美学研究,2019(01):183-193+305.
〔3〕郭术山.多元化展陈形式设计阐述文物内涵与价值——以“金石书香沁后人——周叔弢捐献文物与古籍特展”展览设计为例[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9(03):
99-101.
关键词:文物;设计艺术;美学欣赏;价值
文物与其他类型资源有很大的不同,文物具备很强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记录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生活、艺术和文化。文物的种类很多,可以分成瓷器、陶器、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等类型[1]。从历史维度来看,不管文物的类型怎么样,每件历史文物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把握文物的历史美学,探寻文物背后的设计理念,立足现代眼光来去欣赏文物美学,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物的构成元素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下蕴含了不同文物元素,共同记录了社会生活、政治文化和艺术等,本文将中国古代文物元素概括为以下三类。
(一)图案元素
图案元素是中国古代文物最突出的元素之一,图案元素的类型很多,每种元素分别记录了时间发展、人文历史、大好河山或者代表美好寓意、民俗祭祀等。这些元素都通过线描或雕刻方式实现的,利用不同的线条记录了历史。
(二)纹样元素
纹样元素主要体现在吉祥纹样上,对吉祥事物形象表达。纹样元素在文物中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纹样元素在古代文物上表现得非常多,一般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利用纹样快速地记录在器物上。其中,吉祥紋样是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方式,这类纹样线条流畅、笔法有力。
(三)色彩元素
色彩元素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息息相关,色彩元素主要与中国水墨画因素有关。在中国早期文物中,黑白灰是最常见的颜色[2]。灰色是黑白色调相间衍生出来的文化元素。除此之外,随着中国色彩元素的发展,红黄蓝三色合理搭配和红色逐渐成为一些经典文物色彩表现元素。
二、中国古代文物的艺术设计与美学欣赏
(一)文物设计源于生活,具有明显的器物属性
中国古典文物大多源于生活,经典文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器物属性。将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与古人巧妙的设计构思融合到一起,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实用价值与时尚艺术表达。例如唐代的“巩县窑白瓷胡人驭象烛台”,将胡人风俗习惯和生活照明融合到艺术设计中,在彰显器物属性的同时体现了唐代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见图1)。
从巩县窑白瓷胡人驭象烛台看,驭象烛台文物设计兼顾了力学、色彩、文化和器物属性。圆形底座设计承受了烛台重量,传统白瓷与中国瓷文化相得益彰。将胡人骑象这一风俗融合到生活中,让烛台不仅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虚拟化了驭象人头部,把驭象人头作为照明烛底座。代表胡人的帽子演变成了烛油积淀器。从整体上看,驭象烛台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综合体现了唐代开放文化艺术作品。
(二)纹样元素注重细节,具有明显的祝福意义
国际设计领域将文物的器用价值称之为“人体工学”,纹样元素被称为“人体美学”[3]。细致经典的古典文物纹样元素的细致性被古代当成“天规”,绝大多数文物的纹样都非常精美。从出土文物来看,具有祥瑞意义的纹样占据绝大多数。如唐代“鱼隔梁澄泥砚”(见图2)。
整体观鱼隔梁澄泥砚,不管是砚的整体形状和砚中的鱼,都集中体现了砚台的器用价值。以鱼入砚,寓意深刻。而其中的鱼不只具有其形,其纹样也与生活中现实的鱼相差无几。砚台中央的鱼纹样刻画流畅,重点部位刻画力道较大,其他地方相对流畅。纹样的使用,增加了砚台的灵气,让人联想到前途美好的寓意象征。鱼儿游弋在墨砚中,可以体现古代文人墨客如鱼得水、“墨尽见鱼”的美好向往。
(三)传统色彩运用广泛,具有明显的文化内涵
传统色彩在古典文物中运用得相对广泛,宋代以后的文物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黑白色调。以中国红、中国黄为代表的经典色系融合到文物中。这一点在古代漆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南宋朱漆套盒主要以红色为主,套盒上的装饰主要以黄色为主。发展到晚清时的朱漆套盒,传承了红色为主的底色原则,“描金”成为装点颜色的主要色系。除此之外,“当黑即白”的传统文化色系在瓷器中运用非常广泛。
文物中的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红色与黄色是中国历史上皇权的象征,很多上档次、有地位的文物几乎都是采用这种主流颜色。欣赏古代文物时,需要带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去欣赏,只有在文化内涵下才能有效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了解其中艺术价值。
三、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与美学价值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国古代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最宝贵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化的集合,分析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与美学价值,可以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这对新时期大国工匠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中国古典文物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文物的表现形式、设计意图、图形搭配、纹样和色彩等,都综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新时期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语境下分析中国古代文物的设计与美学,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文物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文化和精神,每一件古代文物都融合古人的智慧和创作精神,这对新时期艺术人才的信仰和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根和魂,重走历史文物路,可以在时光美学艺术主线中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化工程,分析古代文物的设计和美学价值,对新时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与古代艺术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增强当前文物的保护力度。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文化遗产被保存下来。其中,文物遗产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类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古代文物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分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杜磊.中国设计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及其对中国设计的影响[J].西部皮革,2020,42(13):51+61.
〔2〕孟姝芳.文物活化与国家形象的美学建构[J].中国美学研究,2019(01):183-193+305.
〔3〕郭术山.多元化展陈形式设计阐述文物内涵与价值——以“金石书香沁后人——周叔弢捐献文物与古籍特展”展览设计为例[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9(03):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