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电网发展的趋势,必须寻找新的电网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电网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电网调控一体化应运而生了。本文研究了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在各地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对电网管理产生的有利影响,明确了调控一体化模式在电网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电网管理,调控一体化,应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如今,在电力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为适应电网发展的趋势,需要寻找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来替代传统管理模式。而据调研显示,传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在我国仍占据我国电网管理模式中的主要地位,为顺利配合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对现有的变电技术、调控技术以及电网管理集约集团化进行研究,从而建立适应电网智能化发展趋势的电网管理系统。
电网调控一体化,顾名思义是指将电网调度与设备运行监控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工种合二为一,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同台值班,最终实现电网调度员与监控员的一体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将调控员及运维单位的责责完全分开,实现明确分工,调控一体化不仅缩短了相关工作流程,而且强化了电网运行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电网调度、设备监控的工作效率和電网事故快速处理能力。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人值守厂站的出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必将成为电网管理发展不可替代的产物,也是电网管理效率提高的保障。其必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首先,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需要现场值班人员在监控管理的同时负责电网的运行维护,这就决定了现场值班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同时分工不明确,不能达到各尽其职的效果,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率的同时也影响了管理效率。其次,在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程中,传统电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发展的步伐,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当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再者,在传统电网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操作压力过大且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电网运行造成安全隐患,而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可以避免这些现象,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将原有的集控站模式中的监控中心变为调控中心,方便了调度中心更好的掌握设备的信息,以便及时、全面、准确的对事故进行处理的同时,有效缩短了管理链条,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朝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对公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各地区实现跨越式进步、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地区电网的调控一体化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要从技术上建立起调控一体化技术相关的支持系统;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电网集中管理的运行及管理体系。
在电力调度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前提下,在每个地区的电网系统和所有的35~330KV的变电站中建设一个调控调度中心,通过收集该地区所有变电站的信息,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控,从而建立起调控一体化的电网系统。在调控调度中心,分别设有调度席位(对各地区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监控席位(负责监控该地区所有的变电站)以及县调席位(县调不受县域划分的限制,对该地区的县调业务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促进了地县两级调控一体化的实现。
2.1 技术层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厂站、调度等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以及光通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电力系统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能够实现异构、跨操作系统以及跨平台的硬件配置成为可能,调控一体化的支持系统向着更灵活、可定制且有着统一的软件平台等功能日益完善的方向迈进。能处理高达50万点以上信息量的国产技术支持系统促进了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日渐成熟。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电网规模以及级别因为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别,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地带,地级的电网以110KV为主,县级地区则大都为35KV及以下的规模,据统计信息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表明,位于城区的大型变电站,存在着间隔多、信息量大的特点,而城郊及县区变电站规模小且间隔较少。在整个地区中,大型变电站占变电站总数的30%上下并且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以及变电站总数的增多,其所占比例会持续下降到约25%。
2.2 经济方面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从目前各地区的变电站规模来看,实现10个相同规模的地区调度系统、集控系统以及县调系统的自动化,所需资金约为3.7亿元,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实行以地区为主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辅以县调的辅助系统的方案,若建设10地区相同规模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则可直接减少资本约1亿元。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实现地区的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其效益相当可观。
3 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影响
3.1 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收益的影响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收益,最直观的部分是由减员所带来的。其次,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更多功能完备、性能优越的设备运用在电力系统中,使得电力系统的停电损失成本、大修以及技改成本等各项费用都会相应的减少,也为收益的增加做出了贡献。因此,下面(表1和表2)分别从减员变动率和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对收益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表 1 减员变动率与内部收益率的关系
表 2 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与内部收益率的关系
减员变动率是在基本减员人数的基础上按不同比例变动得到的比率。可以看出,内部收益率随着减员变动率的增加在不断地上升。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企业效益以及员工安置等问题的制约,不能随意提高减员人数。因此,减员变动率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设备越来越先进,停电损失成本和大修技改成本都相应的有所下降,因此预计大修技改成本为传统模式下的70%。在此基础上,提出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的概念,即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大修技改成本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变化幅度。可以看出大修技改成本越低,及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的负值越高,则内部收益率越大。
从以上两组对比中可以看出,减员变动率对收益的影响远大于大修技改成本对收益率的影响。在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进程中,由于无人监控的逐步实现,人员需求量大大减少,因此减员数量会大大增加,从上述减员变动率对收益率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此举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国家电力机构的收益。
3.2 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其他影响
除却收益上最直观的影响,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系统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改变。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了电网管理理念的转变
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极大的改变了电网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传统的电网管理方式相对独立且过于分散,对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而调控一体化模式合理的配置了资源,建立了协调的工作机制,利于故障的及时发现及处理,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实施。
(2)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
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将各部门人员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划分明确到位,不仅加强了对各岗位人员的监控力度,同时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人员不足的问题,使得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尽其所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除此之外,明确的分工有利于对各个岗位进行监督,发现不规范现象时责任到人,极大的提高了人员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
(3)增强了信息掌握的准确度
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下业务流程的冗长,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业务流程,可以方便、快速、全面的掌握电力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相关信息,对事故处理的核对、汇报等中间环节进行了合理的删减,有效促进了故障的及时发现及解决。因此,电网调控一体化在掌握精确信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电网管理及事故处理的效率。
(4)降低了电网管理的安全风险
在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由于有调度员专门负责电网运行中的遥测、异常以及开关变位等的监控,可以方便的对电路中的分合断路器等进行遥控操作,避免了现场操作过程的资源浪费。同时,全程24小时的图像监控,保证了操作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操作失误的发生,有效的确保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网调控一体化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在电网管理中实施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随着智能电网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电网安全性能以及经济性要求的提高,未来电网的管理模式必将遵循着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提高电网管理效率、促进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吕洪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2] 浅析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影响. 周敏,李小华. 通讯世界,2014,6.
[3] 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对集约化管理的影响. 江波. 新疆电力技术,2012,02.
[4] 地级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许凤茹. 华北电力大学,2011.
[5] 浅谈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李彦平. 科技资讯,2013,22.
关键词:电网管理,调控一体化,应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如今,在电力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为适应电网发展的趋势,需要寻找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来替代传统管理模式。而据调研显示,传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在我国仍占据我国电网管理模式中的主要地位,为顺利配合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对现有的变电技术、调控技术以及电网管理集约集团化进行研究,从而建立适应电网智能化发展趋势的电网管理系统。
电网调控一体化,顾名思义是指将电网调度与设备运行监控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工种合二为一,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同台值班,最终实现电网调度员与监控员的一体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将调控员及运维单位的责责完全分开,实现明确分工,调控一体化不仅缩短了相关工作流程,而且强化了电网运行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电网调度、设备监控的工作效率和電网事故快速处理能力。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人值守厂站的出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必将成为电网管理发展不可替代的产物,也是电网管理效率提高的保障。其必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首先,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需要现场值班人员在监控管理的同时负责电网的运行维护,这就决定了现场值班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同时分工不明确,不能达到各尽其职的效果,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率的同时也影响了管理效率。其次,在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程中,传统电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发展的步伐,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当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再者,在传统电网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操作压力过大且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电网运行造成安全隐患,而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可以避免这些现象,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将原有的集控站模式中的监控中心变为调控中心,方便了调度中心更好的掌握设备的信息,以便及时、全面、准确的对事故进行处理的同时,有效缩短了管理链条,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朝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对公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各地区实现跨越式进步、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地区电网的调控一体化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要从技术上建立起调控一体化技术相关的支持系统;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电网集中管理的运行及管理体系。
在电力调度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前提下,在每个地区的电网系统和所有的35~330KV的变电站中建设一个调控调度中心,通过收集该地区所有变电站的信息,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控,从而建立起调控一体化的电网系统。在调控调度中心,分别设有调度席位(对各地区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监控席位(负责监控该地区所有的变电站)以及县调席位(县调不受县域划分的限制,对该地区的县调业务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促进了地县两级调控一体化的实现。
2.1 技术层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厂站、调度等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以及光通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电力系统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能够实现异构、跨操作系统以及跨平台的硬件配置成为可能,调控一体化的支持系统向着更灵活、可定制且有着统一的软件平台等功能日益完善的方向迈进。能处理高达50万点以上信息量的国产技术支持系统促进了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日渐成熟。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电网规模以及级别因为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别,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地带,地级的电网以110KV为主,县级地区则大都为35KV及以下的规模,据统计信息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表明,位于城区的大型变电站,存在着间隔多、信息量大的特点,而城郊及县区变电站规模小且间隔较少。在整个地区中,大型变电站占变电站总数的30%上下并且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以及变电站总数的增多,其所占比例会持续下降到约25%。
2.2 经济方面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从目前各地区的变电站规模来看,实现10个相同规模的地区调度系统、集控系统以及县调系统的自动化,所需资金约为3.7亿元,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实行以地区为主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辅以县调的辅助系统的方案,若建设10地区相同规模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则可直接减少资本约1亿元。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实现地区的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其效益相当可观。
3 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影响
3.1 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收益的影响分析
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收益,最直观的部分是由减员所带来的。其次,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更多功能完备、性能优越的设备运用在电力系统中,使得电力系统的停电损失成本、大修以及技改成本等各项费用都会相应的减少,也为收益的增加做出了贡献。因此,下面(表1和表2)分别从减员变动率和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对收益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表 1 减员变动率与内部收益率的关系
表 2 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与内部收益率的关系
减员变动率是在基本减员人数的基础上按不同比例变动得到的比率。可以看出,内部收益率随着减员变动率的增加在不断地上升。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企业效益以及员工安置等问题的制约,不能随意提高减员人数。因此,减员变动率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设备越来越先进,停电损失成本和大修技改成本都相应的有所下降,因此预计大修技改成本为传统模式下的70%。在此基础上,提出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的概念,即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大修技改成本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变化幅度。可以看出大修技改成本越低,及大修技改成本变动幅度的负值越高,则内部收益率越大。
从以上两组对比中可以看出,减员变动率对收益的影响远大于大修技改成本对收益率的影响。在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进程中,由于无人监控的逐步实现,人员需求量大大减少,因此减员数量会大大增加,从上述减员变动率对收益率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此举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国家电力机构的收益。
3.2 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其他影响
除却收益上最直观的影响,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系统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改变。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了电网管理理念的转变
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极大的改变了电网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传统的电网管理方式相对独立且过于分散,对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而调控一体化模式合理的配置了资源,建立了协调的工作机制,利于故障的及时发现及处理,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实施。
(2)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
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将各部门人员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划分明确到位,不仅加强了对各岗位人员的监控力度,同时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人员不足的问题,使得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尽其所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除此之外,明确的分工有利于对各个岗位进行监督,发现不规范现象时责任到人,极大的提高了人员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
(3)增强了信息掌握的准确度
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下业务流程的冗长,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业务流程,可以方便、快速、全面的掌握电力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相关信息,对事故处理的核对、汇报等中间环节进行了合理的删减,有效促进了故障的及时发现及解决。因此,电网调控一体化在掌握精确信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电网管理及事故处理的效率。
(4)降低了电网管理的安全风险
在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由于有调度员专门负责电网运行中的遥测、异常以及开关变位等的监控,可以方便的对电路中的分合断路器等进行遥控操作,避免了现场操作过程的资源浪费。同时,全程24小时的图像监控,保证了操作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操作失误的发生,有效的确保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网调控一体化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在电网管理中实施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随着智能电网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电网安全性能以及经济性要求的提高,未来电网的管理模式必将遵循着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提高电网管理效率、促进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吕洪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2] 浅析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影响. 周敏,李小华. 通讯世界,2014,6.
[3] 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对集约化管理的影响. 江波. 新疆电力技术,2012,02.
[4] 地级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许凤茹. 华北电力大学,2011.
[5] 浅谈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李彦平. 科技资讯,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