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仙走”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几乎要绝迹的东西,用刀将竹子劈成一根根粗细均匀的小棒子,选取一把握在手里,仔细地将他们整理好,大致变成圆柱,在靠近一端两三厘米的地方用带子扎上,稍分开下侧如伞,便制成了。人们叫它“仙走”,现在鲜少有人知此物,然而“仙走”在我的生命力将会一直存在,并且是那样清晰。
  外公是做竹制品的能手,竹椅躺椅都是小菜一碟,是受整个村子称赞的好手。只是晚年多病,体力大不如前,没有精力做那些“浩繁的大工程”,就只能做些“仙走”,让外婆拿到集市上卖,也算是给自己找件事做,收益多少都拿些来给我买白糖棒冰吃。
  他常在下午开工,中间那间屋子是他的工作室,我仍记得那时的外公,坐在自己编的椅子上,一手握着细竹棒,一手拿着绳子,在竹棒上一圈一圈缠,缓慢地、细心地,如同侍弄新生婴儿般。有时竹棒粗糙,带了些毛刺,外公的手被扎破,血珠子滴到竹棒上,他就赶紧擦一擦,只是在竹子上留下一个淡淡的痕迹,像是沾到了什么赤色的颜料,在上头绽开一朵红梅。每一把“仙走”都满载着他的诚信、真挚。
  而今外公去世已十年,他的工作室成立他在这人世中最后停留的地方,如今布满了灰尘,可关于他的点滴,在我脑海里都是那样清晰。时光里的外公与“仙走”总是不经意间浮现在眼前,一不小心就泪流满面。
  外婆有一副好口才,嗓门也大得很,一开口必定让整个院子都震一震抖三抖。她更是卖东西的行家,三两句吆喝就能引来不少人。外婆往往早早地来到了菜市场,寻一块“风水宝地”,摆好“仙走”,就开始招呼:“自家做的‘仙走’,很好的咧!”每有人挑时,外婆就会一反大大咧咧的性子,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把“仙走”,仔细检查一下是否有什么瑕疵,这才放心地交给买主。傍晚收了摊,她又细心地将未卖出去的“仙走”装进袋子里,在夕阳的斜晖里,蹬着三轮车回家。
  可那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外公去世后,她再也没有卖过“仙走”。如今的她早已不复初时的稳健,会将不能手洗的衣服洗得縮水,甚至会往青菜里放糖。一个人可以抵挡苦难的侵蚀,却无法抗拒岁月的风霜。时光里的“仙走”永远停留在十年前,可其中对儿孙的爱意和对生活的乐观,是这对夫妇遗留下的永存的财富。
  生活中的惊喜总是在无意中到来。那一个黄昏我放学回家,在小区门口发现一位老人,手艺娴熟地在现场制作“仙走”,地上已摆了几个成品,周围站了一圈人。我愕地受了些感动,在那里伫立良久,看着老人专心工作。我本想买一个,却还是打消了这个主意。外公的“仙走”与别的不一样,时光里外公的“仙走”,倾注了他对世事的温柔,像是晴朗天气里的天空,一碧如洗,纯真善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对外公的思念,都倾注在了“仙走”上。时光里的“仙走”,一如十年前,散发着竹子特有的清香。岁月如花,时光如歌,每每忆起,都让人陶醉又心安。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中学)
其他文献
【1】  清晨,伴随着窗外传来的一声声鸟叫声,我匆匆起床,踏上上学之路。  顺着双眼,我看到了温柔恬静的广州。  街边的早餐店刚刚开业,胖胖的老板叉着腰,用长筷子拨弄着锅里的油条。老板娘忙着将炸好的油条装进袋子里递给顾客。若是买得多,老板娘还会贴心的送上一杯豆浆,赠上一个亲切的微笑。  杂货店老伯伯打开了卷门帘,探出一个花白的脑袋,打了个呵欠,继续躺回躺椅上,顺手打开广播,里头甜美清脆的女声正播送
期刊
细雨湿衣,云能看到;闲花落地,风能听清。泰戈尔说:“飞鸟虽不曾留下痕迹,但它已从天空飞过。”  那天,我心情烦躁。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切都显得那么莫名其妙。我本以为音乐能舒缓我的情绪,可当戴上耳机的时候,我才明白:心情烦躁的时候,都容不下一首歌的前奏。音乐的疗治能力体现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觉得是自己疗治了自己,而音乐不过是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借口。  那天,我忘了带伞,被困在学校里一片躲雨的屋檐。那时,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钱塘吴都,临安宋府。带盘之江,珮系西湖。钟灵毓秀,东坡居士设堤;鸾翔凤集,醉吟先①生留书。丙申之秋,菊月既朔②;众芳残而岳峦苍,雨凇潇而江天暮。随雁北来,访刹小驻。  吾观夫金乌欲浮,粼光渐现。泫露隐而雾霭霏,湉水碧而穹涯玄。萍迷津渡,苇簇汀沿。鹜溯芳芷,鱼跃激涟。舳舻决眦,熏风拂面。林缀金玉,莫能穷之以目;溪蔽叠翠,殊难觅其所源。  至若日悬重霄,洞天遄开。蜷云俱凝波齐舒,灵鹫携晕霞共来。碧瓦朱
期刊
放学前,突如其来下了一场雨。  我有些不悦地拿出伞,往校门口走去。老天爷的脸真是说变就变,这雨下的可真是时候。  ——她怎么还没来?  我开始焦躁起来了。我在心里估算着,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可以写一道数学大题,再做几道选择题,但我连个背英语单词的本子都没带,我以为她会准时的。  终于,隔着模糊的雨幕,我看见了那把土气的红伞,以及伞下那矮胖的、走路微微晃着的中年妇女——我的母亲。  她看见我,加快
期刊
我曾经也涉足过许多花丛,闻过许多花香,但我固执地认为,每个冬季,家乡淡淡的驴粪味,是這个世界最美的清香。  秋去冬来,雪悦相伴。她泛着淡淡的幽香,弥漫在道路边、田野上。寒霜降临的清晨,她裹一厚厚的白色外衣,静静地酣睡在尘土中。初阳斜射,她开始换上固有的装束,彻底的风干着自己,有心的路人总会将她轻轻地捡起,带她回家-------  身处他乡,相隔多年,幼时的记忆最难以抹去。我试着将这份回忆放在孩提那
期刊
青黑色的砖瓦上纵横的暗纹和残缺的边角是时光趟过留下的痕迹,城楼上连绵冗长的石阶仿佛连接着另一个遥远的世界。当时光的巨轮缓缓前行,轧碎了万古风尘,在这里我早已无法寻觅到与他相连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可当我真真切切站在超然台下,一种超然之气、敬畏之感便油然而生。他的精神绕过时代更迭的山水,碾过冷暖交替的岁月,穿过梨花带雨的清梦,静静地守在时光深处,对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似是在倾诉,又似是在劝告。  超然台边
期刊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求学的路是漫长永无止境的。知识就是力量,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武装自己,不断强大自己,才能活到精彩,活出自己的漂亮。  学习不单指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掌握技能也是一种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与行是并列的,而不是谁先谁后,从读中获取知识,丰富感情;从行中收获方法,掌握技能。《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句话,四次赶考的经历让他游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对农业技能的了解
期刊
第6天①:46°E,10°N(海域)②  周围只有大雾,和我到过的999颗星球一样无趣,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报告,前方……”,探测器的喊叫给我打了一剂强心剂,脖子比脚更早抵达窗口。啊!一艘大船!坚硬的钢制船身,宽敞豪华的甲板……  船里一定有个巨大的舞厅,人们在那儿欢快地舞蹈……我痴痴地想着。  然而——寬敞的甲板像经历了暴风雨冲刷般荒凉,空无一人……  我稍稍有点儿遗憾,准备转身从窗前离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