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就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有效地提供商品,对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进行整合的一种营销战略。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连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位置十分重要,福州港距上海480公里,距香港450公里,距基隆港276公里,发展物流具有明显区位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我省已具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时机和环境,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一、 当前我省物流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
1、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低下。
我省尚未形成以福州、厦门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物
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低下。据统计,我省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1%,物流过程占用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80%,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在国际竞争中更显得相当被动。
2、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物流学科教育相对贫乏。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省中高级物流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万余人。主要原因是我省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滞后,省辖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3所;福州大学研究生层次教育才起步不久;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参差不齐,通过委托培训方式的企业也寥寥无几。同时对于适合我省省情的物流理论缺乏深入研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3、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滞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
在物流管理上,我省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过去纸笔时代,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缺乏对EDI、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没有把物流当作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把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相当多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归入一个统一管理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4、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国际竞争力不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WTO成员国之间区域性经济区之间经贸往来日趋活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与日本企业竞争时,他们先后实施联盟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节奏,企业各自为政,省内、市内之间互相竞争,“自我残杀”,没有充分利用好供应链的整体优势,造成我省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竞争力不强。
5、政府重视和扶持力度不足,物流业配套环境建设落后。
我国目前物流法律法规颁布相对落后,有些还相当不规范和完整。1999年之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概念。政府重视不足,在服务和扶持物流业发展上力度不足,政策、金融、投资、生产、土地、交通、税务、工商等各方面软环境建设有所欠缺。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我省物流发展。
二、 福建物流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根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30%—40%的制造基地将落户中国。制造业对物流行业的需求非常庞大,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届时中国估计共需物流人才100万,我省也估计需8万多人,大力培养物流人才和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大有发展前景。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5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高校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我省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我省福州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首个物流研究院,并于2004年被国务院评定为拥有物流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这对我省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更是契机。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加快能力人才培养,仍是我省属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以便更好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我省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2、实施“区港联动”战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有力保证。
保税物流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国际自由贸易区“区内关外”的基本特征,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我省厦门已率先建立厦门象屿保税区,封关面积0.6平方公里,以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保税、免税、免征”的政策优势,用足用活“政策更加优惠、功能更加突出、通关更加便捷”。同时大力加强国际物流功能开发,使之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尤其是海峡西岸主要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我省物流发展作出排头兵的贡献和发挥窗口作用。
3、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空港、海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台物流业,尽快形成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我省与台湾隔海相望,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主要。福州港距上海480公里,距香港450公里距基隆港276公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我省港口自北而南拥有宁德港、福州港、兴化湾、湄洲湾、后诸港、厦门港等,天然良港星罗棋布,港口资源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两岸专案货运包机今年7月20日实现首航,且我省拥有福州、厦门、晋江、武夷山机场,更应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加快推进对台物流业发展。厦门物流业要全面启动,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福州应在马尾港、长乐国际机场、江阴港建立大型仓储中心,构建物流平台,建立福州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和邮件快件中心。要尽快形成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为福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更大贡献。
4、创造和完善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我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完善的宏观环境和配套的环境服务至关重要。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限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厦门、福州、泉州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加快综合物流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除调集自资金外,我省各级政府要有专项扶持资金,结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解决资金“瓶颈”。
5、加强协作与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我省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理念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达成“双赢”。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实行供应链管理,选择好供应链一是依据产品特征选择供应链;二是依据客户服务需求选择供应链;三是与伙伴同步选择供应链。另我省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内国际竞争。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我省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总之,我省物流发展优势明显,后劲强势,发展前景广阔。大力推进福建物流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更大贡献。
展,我省已具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时机和环境,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一、 当前我省物流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
1、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低下。
我省尚未形成以福州、厦门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物
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低下。据统计,我省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1%,物流过程占用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80%,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在国际竞争中更显得相当被动。
2、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物流学科教育相对贫乏。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省中高级物流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万余人。主要原因是我省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滞后,省辖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3所;福州大学研究生层次教育才起步不久;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参差不齐,通过委托培训方式的企业也寥寥无几。同时对于适合我省省情的物流理论缺乏深入研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3、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滞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
在物流管理上,我省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过去纸笔时代,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缺乏对EDI、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没有把物流当作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把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相当多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归入一个统一管理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4、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国际竞争力不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WTO成员国之间区域性经济区之间经贸往来日趋活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与日本企业竞争时,他们先后实施联盟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节奏,企业各自为政,省内、市内之间互相竞争,“自我残杀”,没有充分利用好供应链的整体优势,造成我省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竞争力不强。
5、政府重视和扶持力度不足,物流业配套环境建设落后。
我国目前物流法律法规颁布相对落后,有些还相当不规范和完整。1999年之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概念。政府重视不足,在服务和扶持物流业发展上力度不足,政策、金融、投资、生产、土地、交通、税务、工商等各方面软环境建设有所欠缺。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我省物流发展。
二、 福建物流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根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30%—40%的制造基地将落户中国。制造业对物流行业的需求非常庞大,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届时中国估计共需物流人才100万,我省也估计需8万多人,大力培养物流人才和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大有发展前景。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5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高校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我省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我省福州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首个物流研究院,并于2004年被国务院评定为拥有物流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这对我省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更是契机。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加快能力人才培养,仍是我省属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以便更好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我省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2、实施“区港联动”战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有力保证。
保税物流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国际自由贸易区“区内关外”的基本特征,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我省厦门已率先建立厦门象屿保税区,封关面积0.6平方公里,以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保税、免税、免征”的政策优势,用足用活“政策更加优惠、功能更加突出、通关更加便捷”。同时大力加强国际物流功能开发,使之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尤其是海峡西岸主要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我省物流发展作出排头兵的贡献和发挥窗口作用。
3、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空港、海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台物流业,尽快形成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我省与台湾隔海相望,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主要。福州港距上海480公里,距香港450公里距基隆港276公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我省港口自北而南拥有宁德港、福州港、兴化湾、湄洲湾、后诸港、厦门港等,天然良港星罗棋布,港口资源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两岸专案货运包机今年7月20日实现首航,且我省拥有福州、厦门、晋江、武夷山机场,更应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加快推进对台物流业发展。厦门物流业要全面启动,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福州应在马尾港、长乐国际机场、江阴港建立大型仓储中心,构建物流平台,建立福州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和邮件快件中心。要尽快形成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为福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更大贡献。
4、创造和完善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我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完善的宏观环境和配套的环境服务至关重要。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限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厦门、福州、泉州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加快综合物流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除调集自资金外,我省各级政府要有专项扶持资金,结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解决资金“瓶颈”。
5、加强协作与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我省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理念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达成“双赢”。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实行供应链管理,选择好供应链一是依据产品特征选择供应链;二是依据客户服务需求选择供应链;三是与伙伴同步选择供应链。另我省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内国际竞争。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我省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总之,我省物流发展优势明显,后劲强势,发展前景广阔。大力推进福建物流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