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是促进化学知识向化学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要充分认识结构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知识结构化设计,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结构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已于2018年1月16日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是促进化学知识向化学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结构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知识结构化设计,尤其是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結构化教学助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教育部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丰富学科育人价值:探索课堂育人方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学科育人方法论,打造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样板”的目标,提倡教师积极参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我校针对目前学生的生源质量不高的学情,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结构化概念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期,以布鲁纳、施瓦布等为代表掀起的一场课程改革运动,其核心思想是各学科以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为核心,去组织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结构要素和内在联系。学科结构化理论主张以“探究教学”为主导,要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经历真正的知识发现过程,探究问题并解剖问题。把教学当作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这些事物之间联系的过程。结构化教学将丰富的教学内容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使之更具有活力,使学科更容易理解。结构化理论研究从学科核心化概念教学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有益的启示,符合当下新课改的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模型认知和建构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结构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与记忆
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和教师对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也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改进我们的教与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多是侧重知识结构化层面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方向较单一,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和深入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校教师尝试从知识结构化、教学设计结构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结构化等多方面的、多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究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的结构化教学设计和模式,建立高效系统的结构化教学体制,探索促进化学知识向核心素养与学科学习能力转化的途径,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得以落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 如果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那是多半被遗忘的知识。”通过前期对我校2020级(高一)596名学生的的问卷调查,发现92%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琐碎、零乱、易学难记,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的仅占13.2%,有时能的占23.6%,不能的占52.9%。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新教材的编排采取了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合理穿插, 但教材的知识结构并没有顺利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生获得的知识仍然是零乱的,琐碎的,难记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在需要应用时才能被成功地提取。结构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归入某种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组块,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在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上,通过这些联系搭建知识组块,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思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思路,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选择特定的认识角度与推理思路,开展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解决活动,实现在问题解决中巩固学科知识、发展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素养的目的,去构建、优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思路,针对化学学科特点,以结构化教学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结构化、教学设计的结构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结构化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切实改变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杂乱难的认识。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是以“结构化”为抓手,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师深入研究相关文献、教学案例、教材、学情等各种素材,将素材与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化学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自主建构,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的知识组块或者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 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引导学习进行深度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向高阶发展,实现知识向素养与能力的转化,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素养发展水平。
三、结构化教学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为顺利推进结构化教学进度,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素材收集,老师们借助网络和书籍刊物,分工查阅关于化学结构化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归类整理和共享,为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鲁科版化学普通高中教科书(新教材)的部分知识模块进行分工整理加工,结合前期收集的素材,进行整合,形成“素养为本”的结构化知识组块,老师们经过经过反复的研讨和打磨,形成可行性较强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最后,将教学设计和案例在不同的级部进行教学实践,尝试在同一级部相同的班型不同的班级进行实践和效果对比 ,老师们跟踪观评课,并对实验班级进行了量化考核,制定量化考核表,有过程和结果不同的评价角度,并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料和素材留有备份,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
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结构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新高考下学生对化学科目的选考不再在爱舍两难中纠结,让更多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抱有信心和认同。在教学实践中检验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的有效性,助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改革,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真实的落点和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结构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已于2018年1月16日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是促进化学知识向化学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结构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知识结构化设计,尤其是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結构化教学助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教育部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丰富学科育人价值:探索课堂育人方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学科育人方法论,打造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样板”的目标,提倡教师积极参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我校针对目前学生的生源质量不高的学情,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结构化概念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期,以布鲁纳、施瓦布等为代表掀起的一场课程改革运动,其核心思想是各学科以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为核心,去组织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结构要素和内在联系。学科结构化理论主张以“探究教学”为主导,要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经历真正的知识发现过程,探究问题并解剖问题。把教学当作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这些事物之间联系的过程。结构化教学将丰富的教学内容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使之更具有活力,使学科更容易理解。结构化理论研究从学科核心化概念教学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有益的启示,符合当下新课改的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模型认知和建构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结构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与记忆
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和教师对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也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改进我们的教与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多是侧重知识结构化层面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方向较单一,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和深入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校教师尝试从知识结构化、教学设计结构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结构化等多方面的、多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究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的结构化教学设计和模式,建立高效系统的结构化教学体制,探索促进化学知识向核心素养与学科学习能力转化的途径,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得以落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 如果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那是多半被遗忘的知识。”通过前期对我校2020级(高一)596名学生的的问卷调查,发现92%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琐碎、零乱、易学难记,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的仅占13.2%,有时能的占23.6%,不能的占52.9%。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新教材的编排采取了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合理穿插, 但教材的知识结构并没有顺利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生获得的知识仍然是零乱的,琐碎的,难记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在需要应用时才能被成功地提取。结构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归入某种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组块,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在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上,通过这些联系搭建知识组块,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思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思路,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选择特定的认识角度与推理思路,开展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解决活动,实现在问题解决中巩固学科知识、发展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素养的目的,去构建、优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思路,针对化学学科特点,以结构化教学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结构化、教学设计的结构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结构化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切实改变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杂乱难的认识。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是以“结构化”为抓手,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师深入研究相关文献、教学案例、教材、学情等各种素材,将素材与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化学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自主建构,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的知识组块或者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 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引导学习进行深度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向高阶发展,实现知识向素养与能力的转化,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素养发展水平。
三、结构化教学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为顺利推进结构化教学进度,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素材收集,老师们借助网络和书籍刊物,分工查阅关于化学结构化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归类整理和共享,为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鲁科版化学普通高中教科书(新教材)的部分知识模块进行分工整理加工,结合前期收集的素材,进行整合,形成“素养为本”的结构化知识组块,老师们经过经过反复的研讨和打磨,形成可行性较强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最后,将教学设计和案例在不同的级部进行教学实践,尝试在同一级部相同的班型不同的班级进行实践和效果对比 ,老师们跟踪观评课,并对实验班级进行了量化考核,制定量化考核表,有过程和结果不同的评价角度,并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料和素材留有备份,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
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结构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新高考下学生对化学科目的选考不再在爱舍两难中纠结,让更多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抱有信心和认同。在教学实践中检验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的有效性,助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改革,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真实的落点和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