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来上海是1995年。我来上海师范大学留学。来上海之前,除了中国最大经济城市之外,我对上海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我的日本室友带我去市中心,让我第一次“接触”上海时,上海这个城市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
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当年是上海整个城市的改造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外滩浦西的老建筑让我们仿佛回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最辉煌的时代。浦东的风景(当年只有东方明珠和一些高层建筑)告诉我们21世纪上海将领先世界。静安、徐汇等,曾经的租界让我们看到在上海的西方,南市、城隍庙那一带让我们看到在上海的旧时的中国。在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的大街,我们能感觉时代的脉博。但隔了一条路,我们能感受几十年没变的情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新的、旧的、西方式的、中国式的,上海什么面貌都有。
那就是上海。上海就像一个箱子,里面放着很多玩具。我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上海——乱、杂、骄傲或潇洒,但我知道我来上海只有4年,根本不能形容上海。对我来说,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就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我觉得这几年的开发,就是上海再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现在的上海好象再一次拥有对老建筑、弄堂怀旧的感觉,再一次找回了当年的辉煌。在这些过程当中,上海创造了城市新的面貌、酿成了独特的气氛。很多上海人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历史、找到了自己的“根”。
探索它的“根”之前,先简单地介绍我的家乡——广岛。我从小在广岛长大。上大学、就业,都没有离开过广岛。我喜欢广岛比较淡的口味,我在家里讲稍微快、稍微粗鲁的广岛话。但我在上海发现的东西,在广岛找不到。修饰上海的华丽、潇洒,在广岛没有。我不知道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当然两个城市根本有差异,那不仅是国土、民族或者城市规模的问题,还有城市的历史、面貌带来的一种“风格”的差异。
从金茂大厦88层眺望上海,我就明白上海与广岛两个城市哪里有差别。上海的“杂”,在广岛几乎没有。为什么?是因为广岛有彻底破灭的历史——那就是“原子弹”。1945年当时,广岛市有40万人口。原子弹的闪光下,十几万人死亡了。一刹那的时间里,城市的活力、生命都消失了。被破坏的东西不止是建筑、生命等,甚至历史、人的精神等。广岛失去了一切,什么都没有了。一个悲惨的记忆不能影响人的心理。二战战败后的日本,包括治安、经济,到处都发生了很混乱的情况。广岛特别严重。人心荒废,谁都想,重建广岛的工作特别艰难。当年很多人说“原子弹爆炸后75年的时间,所有草木、植物类都长不出来。”
也许是在原子弹爆炸后第二年的春天,发新芽的时候,人们开始对前途拥有希望。后来广岛实现重建,直到现在。虽然广岛重建的起步是在彻底被破坏的情况下,但受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影响,成功地进行了重建。广岛有六条河川和很多的桥梁,濑户内海平静的波涛和无数的岛屿,这些都成为这个城市的特色。广岛自然山水比较丰富,给我们舒服的感觉。但遗憾的是,经过“毁灭”和“重建”的历史,广岛失去了城市原先拥有的很多面貌。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复苏不能留下不同的面孔,只能允许追求经济效率。横滨、神户的异国风情,东京的老街风景,广岛都没有。也许这是一个重建的代价。
我又想,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广岛本色?什么地方能代表广岛?比如,市中心的“平和公园”。曾经原子弹爆炸的地点,现在成为一个公园。和平的象征、鸽子与广大的绿化给市民带来舒畅的感觉。和平的情况下,人们才能享受娱乐。平和公园的旁边有棒球场。小时候,我父亲经常带着我来看经赛。现在每一次来这里,我不仅能找到我跟父母一起看比赛的童年的回忆,而且能感受到广岛人的热情。
这几年上海的发展,让上海人重新看上海,要恢复过去的辉煌。上海好象迈向怀旧的方向。上海人在城市过去的遗产里,发现了上海的“根”。广岛人在哪里发现广岛的“根”?广岛只有痛苦的遗产。广岛人的回头,还是不能不回到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人类面对最大悲剧的那一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在悲惨的记忆里发现自己城市的“根”。平和公园有一个纪念碑,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纪念碑的地下有仓库,仓库里有原子弹遇难者的名单。我外公、外婆的名字也在那个名单上(他们分别于1997、1989年去世了)。我继承了他们的血统,在他们生活过的城市里长大了。1975年广岛队第一次获得日本职业棒球联赛的冠军时,不仅给广岛,而且给全国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是因为这个球队是在1949年广岛还留下废墟的时候成立的,它代表广岛的重建和人们的希望。
依我看,上海是一种怀旧的力量造成的城市,广岛是痛苦的记忆造成的城市。就是说,广岛是把它的记忆作为城市的精神而发展的。广岛的“根”就在那痛苦的记忆里。现在二战结束后过了50多年,日本也早就告别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未来,这个城市好象需要重新选择自己将要走的路。留下那个记忆,仍然把它当作城市的力量?还是不在乎过去,再寻找新的城市面貌?其实写到这里,我还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70年代出生,没看到城市复苏前一半过程,也没有完全共有城市的“根”,所以说不定未来这个城市的“根”还在那个历史上。这个城市走到哪里去呢?
平和公园里的几棵树,它们亲眼看到那一天原子弹带来的惨痛的情景。后来每年它们长出的新芽,给城市带来希望。我回答不了的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它们知道。过去50多年它们把根留在广岛,目睹这个城市的荣枯盛衰。以后它们自己产生新的生命力,同时他们继续看这个城市充满新的生命力。
(注: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留学生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实习编辑·王海巍]
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当年是上海整个城市的改造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外滩浦西的老建筑让我们仿佛回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最辉煌的时代。浦东的风景(当年只有东方明珠和一些高层建筑)告诉我们21世纪上海将领先世界。静安、徐汇等,曾经的租界让我们看到在上海的西方,南市、城隍庙那一带让我们看到在上海的旧时的中国。在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的大街,我们能感觉时代的脉博。但隔了一条路,我们能感受几十年没变的情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新的、旧的、西方式的、中国式的,上海什么面貌都有。
那就是上海。上海就像一个箱子,里面放着很多玩具。我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上海——乱、杂、骄傲或潇洒,但我知道我来上海只有4年,根本不能形容上海。对我来说,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就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我觉得这几年的开发,就是上海再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现在的上海好象再一次拥有对老建筑、弄堂怀旧的感觉,再一次找回了当年的辉煌。在这些过程当中,上海创造了城市新的面貌、酿成了独特的气氛。很多上海人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历史、找到了自己的“根”。
探索它的“根”之前,先简单地介绍我的家乡——广岛。我从小在广岛长大。上大学、就业,都没有离开过广岛。我喜欢广岛比较淡的口味,我在家里讲稍微快、稍微粗鲁的广岛话。但我在上海发现的东西,在广岛找不到。修饰上海的华丽、潇洒,在广岛没有。我不知道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当然两个城市根本有差异,那不仅是国土、民族或者城市规模的问题,还有城市的历史、面貌带来的一种“风格”的差异。
从金茂大厦88层眺望上海,我就明白上海与广岛两个城市哪里有差别。上海的“杂”,在广岛几乎没有。为什么?是因为广岛有彻底破灭的历史——那就是“原子弹”。1945年当时,广岛市有40万人口。原子弹的闪光下,十几万人死亡了。一刹那的时间里,城市的活力、生命都消失了。被破坏的东西不止是建筑、生命等,甚至历史、人的精神等。广岛失去了一切,什么都没有了。一个悲惨的记忆不能影响人的心理。二战战败后的日本,包括治安、经济,到处都发生了很混乱的情况。广岛特别严重。人心荒废,谁都想,重建广岛的工作特别艰难。当年很多人说“原子弹爆炸后75年的时间,所有草木、植物类都长不出来。”
也许是在原子弹爆炸后第二年的春天,发新芽的时候,人们开始对前途拥有希望。后来广岛实现重建,直到现在。虽然广岛重建的起步是在彻底被破坏的情况下,但受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影响,成功地进行了重建。广岛有六条河川和很多的桥梁,濑户内海平静的波涛和无数的岛屿,这些都成为这个城市的特色。广岛自然山水比较丰富,给我们舒服的感觉。但遗憾的是,经过“毁灭”和“重建”的历史,广岛失去了城市原先拥有的很多面貌。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复苏不能留下不同的面孔,只能允许追求经济效率。横滨、神户的异国风情,东京的老街风景,广岛都没有。也许这是一个重建的代价。
我又想,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广岛本色?什么地方能代表广岛?比如,市中心的“平和公园”。曾经原子弹爆炸的地点,现在成为一个公园。和平的象征、鸽子与广大的绿化给市民带来舒畅的感觉。和平的情况下,人们才能享受娱乐。平和公园的旁边有棒球场。小时候,我父亲经常带着我来看经赛。现在每一次来这里,我不仅能找到我跟父母一起看比赛的童年的回忆,而且能感受到广岛人的热情。
这几年上海的发展,让上海人重新看上海,要恢复过去的辉煌。上海好象迈向怀旧的方向。上海人在城市过去的遗产里,发现了上海的“根”。广岛人在哪里发现广岛的“根”?广岛只有痛苦的遗产。广岛人的回头,还是不能不回到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人类面对最大悲剧的那一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在悲惨的记忆里发现自己城市的“根”。平和公园有一个纪念碑,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纪念碑的地下有仓库,仓库里有原子弹遇难者的名单。我外公、外婆的名字也在那个名单上(他们分别于1997、1989年去世了)。我继承了他们的血统,在他们生活过的城市里长大了。1975年广岛队第一次获得日本职业棒球联赛的冠军时,不仅给广岛,而且给全国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是因为这个球队是在1949年广岛还留下废墟的时候成立的,它代表广岛的重建和人们的希望。
依我看,上海是一种怀旧的力量造成的城市,广岛是痛苦的记忆造成的城市。就是说,广岛是把它的记忆作为城市的精神而发展的。广岛的“根”就在那痛苦的记忆里。现在二战结束后过了50多年,日本也早就告别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未来,这个城市好象需要重新选择自己将要走的路。留下那个记忆,仍然把它当作城市的力量?还是不在乎过去,再寻找新的城市面貌?其实写到这里,我还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70年代出生,没看到城市复苏前一半过程,也没有完全共有城市的“根”,所以说不定未来这个城市的“根”还在那个历史上。这个城市走到哪里去呢?
平和公园里的几棵树,它们亲眼看到那一天原子弹带来的惨痛的情景。后来每年它们长出的新芽,给城市带来希望。我回答不了的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它们知道。过去50多年它们把根留在广岛,目睹这个城市的荣枯盛衰。以后它们自己产生新的生命力,同时他们继续看这个城市充满新的生命力。
(注: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留学生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实习编辑·王海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