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负数”的学习是对学生数感的一次提升。在认识负数以前,学生接触到的数大多表示“多”与“少”,而负数是有相对性的,它不仅表示“多”与“少”,还表示一种状态。下面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中《认识负数》为例,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负数的概念,丰富数感。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悟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中的数是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而产生的。教师让学生知道数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这既有利于学生厘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新课伊始,开展“相反话”游戏,即根据教师说的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前走200米;②电梯上升5层;③在银行存入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这个游戏列举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相反意义的量,为负数的认识作铺垫。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出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并提问:如果用10℃表示零上10摄氏度,那么零下10摄氏度用什么数来表示?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生发了探究欲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二、借助温度计和存折等物象,感悟負数的含义
儿童的数学认知通常需要经历“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过程。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在具体的认数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可感的“物象”来体验和理解数的概念,将数的概念与“物象”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联系,使学生直观地感悟数概念的含义,培养数感。
教学时,教师出示下图6个城市的气温,让学生借助温度计找到各个温度。通过操作,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更直观地看到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在结合具体的温度初步认识正号、负号,会读、会写6个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并理解各数所表示的意思后,学生直观地感悟到正数、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是由“0”来区分的,“0”在这里所表示的意义与学生之前的认知完全不同,以前表示“没有”,这节课表示的是一定的基准、一种状态。
例2的教学借助存折上的收支明细,引导学生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明白“发生金额”为正数时表示“收入”,为负数时表示“支出”,也是以“0”来区分。
三、用分类、迁移、联系,感悟有理数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第二学段是第一学段的迁移和拓展。“认识负数”安排在第二学段,教师可以将第一学段数感培养的方法迁移到“认识负数”中,并加强相关概念的联系,通过分类,体验数系扩充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感悟引入负数后形成的有理数域。
在教学完《认识负数》例1和例2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前面出现的数进行分类,借助温度计和数轴表示正数、负数和“0”,再通过归纳概括,引出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让学生了解怎样的数是正数和负数,突出“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从而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然后利用数轴直观地感知正数有很多,负数也有很多,并且从“0”向左的数越来越小。这样教学让负数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把原来学过的数纳入新的数系之中。
四、体验不同抽象的基准,感悟负数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让学生明白数概念的含义和它适用的范围,分析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及相对关系,从相关的判断和辨析中丰富数感。
负数的产生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是由一定的基准“0”来区分的。这里的“0”是多样的,可以是温度计上直观的“0”,也可以是其他抽象的数量,数量不同,负数的大小也不同。负数的相对性不仅针对正数而言,还涉及与不同基准“0”的相对性,当基准发生了变化,数的正负值也会发生变化。教师要利用相关的练习强化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认识负数》的练习中,练习一第2题内容如下:
伦敦4:00,巴黎5:00,北京12:00,东京13:00,悉尼14:00。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 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出其他时区的时间。
悉尼时间(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悟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中的数是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而产生的。教师让学生知道数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这既有利于学生厘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新课伊始,开展“相反话”游戏,即根据教师说的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前走200米;②电梯上升5层;③在银行存入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这个游戏列举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相反意义的量,为负数的认识作铺垫。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出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并提问:如果用10℃表示零上10摄氏度,那么零下10摄氏度用什么数来表示?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生发了探究欲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二、借助温度计和存折等物象,感悟負数的含义
儿童的数学认知通常需要经历“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过程。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在具体的认数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可感的“物象”来体验和理解数的概念,将数的概念与“物象”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联系,使学生直观地感悟数概念的含义,培养数感。
教学时,教师出示下图6个城市的气温,让学生借助温度计找到各个温度。通过操作,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更直观地看到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在结合具体的温度初步认识正号、负号,会读、会写6个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并理解各数所表示的意思后,学生直观地感悟到正数、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是由“0”来区分的,“0”在这里所表示的意义与学生之前的认知完全不同,以前表示“没有”,这节课表示的是一定的基准、一种状态。
例2的教学借助存折上的收支明细,引导学生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明白“发生金额”为正数时表示“收入”,为负数时表示“支出”,也是以“0”来区分。
三、用分类、迁移、联系,感悟有理数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第二学段是第一学段的迁移和拓展。“认识负数”安排在第二学段,教师可以将第一学段数感培养的方法迁移到“认识负数”中,并加强相关概念的联系,通过分类,体验数系扩充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感悟引入负数后形成的有理数域。
在教学完《认识负数》例1和例2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前面出现的数进行分类,借助温度计和数轴表示正数、负数和“0”,再通过归纳概括,引出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让学生了解怎样的数是正数和负数,突出“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从而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然后利用数轴直观地感知正数有很多,负数也有很多,并且从“0”向左的数越来越小。这样教学让负数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把原来学过的数纳入新的数系之中。
四、体验不同抽象的基准,感悟负数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让学生明白数概念的含义和它适用的范围,分析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及相对关系,从相关的判断和辨析中丰富数感。
负数的产生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是由一定的基准“0”来区分的。这里的“0”是多样的,可以是温度计上直观的“0”,也可以是其他抽象的数量,数量不同,负数的大小也不同。负数的相对性不仅针对正数而言,还涉及与不同基准“0”的相对性,当基准发生了变化,数的正负值也会发生变化。教师要利用相关的练习强化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认识负数》的练习中,练习一第2题内容如下:
伦敦4:00,巴黎5:00,北京12:00,东京13:00,悉尼14:00。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 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出其他时区的时间。
悉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