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探秘地球三极”科学考察活动圆满成功
2011年8月12日,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西藏珠峰科学考察活动圆满成功。此活动也是俱乐部历时五年,先后组织的南极、北极、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系列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的完美成功。
活动于2007年第一次考察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2009年第二次考察北极格陵兰岛西部,2010第三次、2011年第四次、第五次对北极格陵兰岛东部、斯瓦尔巴德群岛以及冰岛进行了考察。2011年初登上南极大陆。2011年夏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北京中学生的足迹留在了北纬81度45分、南纬66度55分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5600米处。
这项“探秘地球三极”科学考察活动是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的精彩一笔,具有科学普及及科学考察的双重意义。对参加活动的俱乐部会员来说,是一生难得的经历。 □文/记者姚世春
院士候选人被质疑学术造假
一只人耳老鼠,竟然把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内组织工程领域“头号人物”曹谊林推上了“学术造假”的风口浪尖。据了解,“人耳”其实是用牛软骨细胞培植的软骨。先制定设计图,再用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做成模型支架,将牛软骨细胞“种”在支架上,繁殖生长出建造人耳所需的细胞外基质后,再植入老鼠体内。等完全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消失后,软骨组织与老鼠皮肤长在一起,就成了外观酷似真耳的“人耳”。这项研究很轰动,为曹谊林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也得到了很多科研费用 。
质疑者称,曹谊林赖以成名的“人耳鼠”是维持了十余年的谎言,他因此获得众多荣誉和资金支持,之后却停滞不前,让巨额投入打了水漂——“一只假耳朵,骗取三个亿”。曹谊林的导师以及弟子都公开驳斥了这个消息。
民间科技爱好者望与“官科”良性竞争
由北京创造学会、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天地生人讲座等单位、机构联合主办,北京创造学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民间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于2011年8月20日至23日在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创造创新与社会发展及民间科技成果交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研究领域的数十位民间科技爱好者参加。
会议组织者之一孙惠军教授向记者介绍,民间科技简称“民科”,又叫体制外科研,与“官科”相对。谈到“民科”的现状,孙教授十分担忧,他说国外很多国家都有发明家协会,但是我国的民间科技发展却面临着学阀压制、被称作“伪科学”、没有资金、研究条件不够、立项没人立、官方不承认等等很多问题,发展得十分艰难。尽管有一些人是因为想出名从事了民间科技研究,但是更多的民间科技研究者还是因为责任感和对科技的兴趣一直在坚持。他希望能模糊“民科”与“官科”的界限,两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甚至是良性竞争,就像老教育家敢峰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说的那样,“科学殿堂里的科研和民间科研应是当代科技研究发展中的两个轮子”,共同为科技发展做贡献。
文/王昊
中国发现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
大千世界,各类物种难以计数。而对于像包括人类和其他如老虎、狮子、大象、猪、牛、羊等等在内的、用胎盘繁育后代的哺乳动物,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祖先是谁呢?
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袁崇喜两位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还有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一起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距今1.6亿年的髫髻山组发现了这件哺乳动物化石,并将之命名为中华侏罗兽(新属、新种),含有“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的意思,代表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8月25日,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分析表明,中华侏罗兽是当今所有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曾姑奶或曾祖母。据季强博士介绍,这件化石保存了长约2.2厘米的不甚完整的头骨、部分头后骨架以及残留的软体组织印痕,如毛发等。“其牙齿特征表明,它是一种食虫类的哺乳动物。更为重要的是,化石还保存有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表明其具有攀爬能力,能够在树上生活,这使它在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统治的侏罗纪环境中得以生存下来。”季强说。 □文/记者 罗中云
5天不上链,国产腕表也能实现超长动力储备
喜欢佩戴机械表的人们往往最担心的是腕表偷停和发条动力储备不足。从手动上链到自动上链,是腕表的一次革新,而能够突破72小时动力储备则是考验制表师设计和灵感的关键。北京手表厂许耀南和石文礼两位独立制表师联袂设计的新品“儒迦”则实现了超过5天不用上链的动力储备。
“儒迦”的B24机芯有两个串联的发条盒,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擒纵机构和摆轮游丝系统,是世上罕有的双盒双擒手上链机芯。两个发条盒共储存了17.5圈发条,可以为机芯提供不少于100小时的动力。机芯主传动轮系在秒轮组件实现动力的差动分配,发条盒的动力被均匀地传递给两套擒纵调速机构,同时将轮系按照两套擒纵调速机构的平均速度释放出来,带动指针系统工作,指示时间。实现力矩和速度分配的行星式差动轮组件由21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在6处支撑轴添加了6粒表钻,为配重需要行星轮夹板采用了钛合金材料。
B24机芯的夹板版路也很漂亮,通过硕大的透底玻璃可以看到一块左右对称的伞状上夹板,夹板上4个黄金套筒固定着红色的表钻。两套摆轮游丝系统均布在一隅,舞动着的摆轮上的微调螺丝时隐时现。游丝外端直接固定在外桩上,彰显出无卡度游丝的低调、奢华。
文/记者 魏刚
2011年8月12日,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西藏珠峰科学考察活动圆满成功。此活动也是俱乐部历时五年,先后组织的南极、北极、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系列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的完美成功。
活动于2007年第一次考察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2009年第二次考察北极格陵兰岛西部,2010第三次、2011年第四次、第五次对北极格陵兰岛东部、斯瓦尔巴德群岛以及冰岛进行了考察。2011年初登上南极大陆。2011年夏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北京中学生的足迹留在了北纬81度45分、南纬66度55分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5600米处。
这项“探秘地球三极”科学考察活动是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的精彩一笔,具有科学普及及科学考察的双重意义。对参加活动的俱乐部会员来说,是一生难得的经历。 □文/记者姚世春
院士候选人被质疑学术造假
一只人耳老鼠,竟然把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内组织工程领域“头号人物”曹谊林推上了“学术造假”的风口浪尖。据了解,“人耳”其实是用牛软骨细胞培植的软骨。先制定设计图,再用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做成模型支架,将牛软骨细胞“种”在支架上,繁殖生长出建造人耳所需的细胞外基质后,再植入老鼠体内。等完全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消失后,软骨组织与老鼠皮肤长在一起,就成了外观酷似真耳的“人耳”。这项研究很轰动,为曹谊林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也得到了很多科研费用 。
质疑者称,曹谊林赖以成名的“人耳鼠”是维持了十余年的谎言,他因此获得众多荣誉和资金支持,之后却停滞不前,让巨额投入打了水漂——“一只假耳朵,骗取三个亿”。曹谊林的导师以及弟子都公开驳斥了这个消息。
民间科技爱好者望与“官科”良性竞争
由北京创造学会、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天地生人讲座等单位、机构联合主办,北京创造学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民间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于2011年8月20日至23日在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创造创新与社会发展及民间科技成果交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研究领域的数十位民间科技爱好者参加。
会议组织者之一孙惠军教授向记者介绍,民间科技简称“民科”,又叫体制外科研,与“官科”相对。谈到“民科”的现状,孙教授十分担忧,他说国外很多国家都有发明家协会,但是我国的民间科技发展却面临着学阀压制、被称作“伪科学”、没有资金、研究条件不够、立项没人立、官方不承认等等很多问题,发展得十分艰难。尽管有一些人是因为想出名从事了民间科技研究,但是更多的民间科技研究者还是因为责任感和对科技的兴趣一直在坚持。他希望能模糊“民科”与“官科”的界限,两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甚至是良性竞争,就像老教育家敢峰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说的那样,“科学殿堂里的科研和民间科研应是当代科技研究发展中的两个轮子”,共同为科技发展做贡献。
文/王昊
中国发现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
大千世界,各类物种难以计数。而对于像包括人类和其他如老虎、狮子、大象、猪、牛、羊等等在内的、用胎盘繁育后代的哺乳动物,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祖先是谁呢?
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袁崇喜两位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还有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一起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距今1.6亿年的髫髻山组发现了这件哺乳动物化石,并将之命名为中华侏罗兽(新属、新种),含有“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的意思,代表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8月25日,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分析表明,中华侏罗兽是当今所有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曾姑奶或曾祖母。据季强博士介绍,这件化石保存了长约2.2厘米的不甚完整的头骨、部分头后骨架以及残留的软体组织印痕,如毛发等。“其牙齿特征表明,它是一种食虫类的哺乳动物。更为重要的是,化石还保存有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表明其具有攀爬能力,能够在树上生活,这使它在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统治的侏罗纪环境中得以生存下来。”季强说。 □文/记者 罗中云
5天不上链,国产腕表也能实现超长动力储备
喜欢佩戴机械表的人们往往最担心的是腕表偷停和发条动力储备不足。从手动上链到自动上链,是腕表的一次革新,而能够突破72小时动力储备则是考验制表师设计和灵感的关键。北京手表厂许耀南和石文礼两位独立制表师联袂设计的新品“儒迦”则实现了超过5天不用上链的动力储备。
“儒迦”的B24机芯有两个串联的发条盒,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擒纵机构和摆轮游丝系统,是世上罕有的双盒双擒手上链机芯。两个发条盒共储存了17.5圈发条,可以为机芯提供不少于100小时的动力。机芯主传动轮系在秒轮组件实现动力的差动分配,发条盒的动力被均匀地传递给两套擒纵调速机构,同时将轮系按照两套擒纵调速机构的平均速度释放出来,带动指针系统工作,指示时间。实现力矩和速度分配的行星式差动轮组件由21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在6处支撑轴添加了6粒表钻,为配重需要行星轮夹板采用了钛合金材料。
B24机芯的夹板版路也很漂亮,通过硕大的透底玻璃可以看到一块左右对称的伞状上夹板,夹板上4个黄金套筒固定着红色的表钻。两套摆轮游丝系统均布在一隅,舞动着的摆轮上的微调螺丝时隐时现。游丝外端直接固定在外桩上,彰显出无卡度游丝的低调、奢华。
文/记者 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