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消除或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与控制。本文通过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内涵、类型及产生原因,然后从人、机、环三方面提出了控制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技术。
[关键词]行为分析 意识 风险估量 本质安全化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56-01
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则是造成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或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与控制。
1 不安全行为的内涵
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易于肇发事故的行为,二是指在事故过程中扩大事故损失的行为。从发展的角度看,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大量生产实践中,从事故发生和损失扩大的教训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为规律,并用这种认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安全纪律,随着人们对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事故规律的不断研究,将不断完善这种认识,并不断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安全纪律。显然安全行为是个相对概念,是指肇发事故概率很低和使事故损失很低的行为特征,反之则为不安全行为。
2 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对不安全行为从其产生的根原可以分为:有意识不安全行为和无意识不安全行为两大类。
2.1 有意识不安全行为分析
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人的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都具有意识的基本特征,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者为追求行为后果价值对行为的性质及行为风险具有一定认识的思想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说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是在有意识的冒险动机支配之下产生的行为。
生产作业中人的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一是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追求强度;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两者综合比较的结果称为行为风险估量。三是个人及群体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及群体(企业)安全化场的强度,这两个方面对行为动机的作用力称为安全文化强度,它的强弱将有力的影响不安全行为动机。
2.2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分析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者在行为时不知道行为的危险性;或者没有掌握该项作业的安全技术,不能正确的进行安全操作;或者行为者由于外界的干扰而采用错误的违章违纪作业;或者由于行为者出现生理及心理的偶然波动破坏了其正常行为的能力而出现危险性操作等,显然无意识不安全行为属于人的失误,按产生失误的根源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机失误,另一种是系统失误。
随机失误是指行为者具有安全行为能力,也知道不安全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外界的干扰(如违章指挥等),或行为者自身出现的生理心理状况恶化(例如:疾病、疲劳、情绪波动等),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在出现生理及心理状况恶化状态下作业,多数是行为者个人没有能力控制自己,又没有恰当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这显然是行为者个人的责任。
系统失误有两种:第一种是人机界面设计不当,不能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匹配,属于人和工程设计问题;第二种是行为者不具备从事该项作业的安全行为能力,或者不知道该项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或者只知道些安全作业条文,而不具备安全操作技术,因此在作业中,凭借自己想象的方法蛮干,也就是说作业者本身就具有必然失误的条件。
3 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技术
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即实现产生系统中人、机、环境三者最佳的安全匹配,其中,人员本质本安全化是人機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中的关键子系统建设。
3.1 人员本质安全化建设
人的本质安全化定义为:使人员的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技术及安全文化四个方面素质构成与生产系统安全品质相匹配的安全素质系统。
人员本质安全化建设的方法是指对人员在以上四个方面素质进行选择性的培训训练。不同的产生系统,对人员四项安全项素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的指标就不相同,培养训练的内容及方法也不相同,以生理心理选择为例:电焊工只要求较好的眼手配合能力,而汽车司机还要求眼脚的配合能力;再举生理心理训练例子,电焊工与司机构需进行手的盲目定位训练,而司机还需进行脚的盲目定位训练。
对于不同的工种其安全操作技术当然不同,其训练及考核方法自然不尽相同,无需赘述。
安全文化是指,体现在员工身上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模式,例如:生产活动过程中安全第一观念的强度(即认同程度),是否能构成自觉行为方式的意志;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安全行为的自觉规范能力;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自觉的用“四不伤害”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总之安全文化是决定人员安全品质的关键素质。
以上四项素质中,生理心理素质是最不稳定的素质,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引发随机失误;安全技术素质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训练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素质,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波动,除非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肢体障碍,或者生产指挥者强行干予;安全文化素质是在教育、培养、训练、经验中形成的最稳定的素质,几乎不会因暂时的干扰发生变化,他也是最具有整合能力的素质,其他三项素质就是通过安全文化整合成为人的安全素质系统。实践证明,只有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动机的人才能正确的发挥其生理、心理及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安全高效的生产者,而且会主动完善自己的安全素质系统。
3.2 机具本质安全化建设
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角度分析,机具本质安全化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设计人机界面上会引起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结构。
机具人机界面的宜人程度直接影响人的操作方法和规程,下面仅举两例。
(l)信息变化过快或要求连续操作的动作过快,使之工人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很快就会产生疲劳,迫使工人丢失信息,或是跳过某些作业环节出现随机失误。
(2)机具的人机界面结构不当,使工人不便于操作,甚至很容促成失误,例如:有的控制台设计成一排十几个形状、颜色安全相同的按键。使用时视觉定位及触觉定位十分困难,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极易发生误操作。
3.3 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建设
这里指的是技术性生产环境,包括物理、化学、空间、时间等环境因素,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各大功率设备、破碎作业场所及设备机械噪声大,严重的噪声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加上作业时间长,易造成作业人员心情烦躁不安,忽视安全生产因素,产生不安全行为。显然,不适当的生产环境本身是促成不安全行为重要原因。
作业环境舒适,主要是使环境改善,员工操作设备时能达到最佳状态,不易产生疲劳,各种作业空间的尺寸和机电设备的安设都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不同人员高矮、胖瘦情况,做到可调整、可改变,并与环境舒适匹配。作业地点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噪声大的设备要采用消音设备及相应措施。作业现场要保持环境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要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 结束语
在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有所研究后,作为企业就可以通过科学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作业环境,优化工艺设备系统,疏导员工思想情绪等控制措施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云.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年04月
[2] 曹庆仁.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理论与方法.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年10月
[关键词]行为分析 意识 风险估量 本质安全化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56-01
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则是造成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或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与控制。
1 不安全行为的内涵
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易于肇发事故的行为,二是指在事故过程中扩大事故损失的行为。从发展的角度看,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大量生产实践中,从事故发生和损失扩大的教训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为规律,并用这种认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安全纪律,随着人们对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事故规律的不断研究,将不断完善这种认识,并不断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安全纪律。显然安全行为是个相对概念,是指肇发事故概率很低和使事故损失很低的行为特征,反之则为不安全行为。
2 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对不安全行为从其产生的根原可以分为:有意识不安全行为和无意识不安全行为两大类。
2.1 有意识不安全行为分析
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人的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都具有意识的基本特征,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者为追求行为后果价值对行为的性质及行为风险具有一定认识的思想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说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是在有意识的冒险动机支配之下产生的行为。
生产作业中人的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一是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追求强度;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两者综合比较的结果称为行为风险估量。三是个人及群体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及群体(企业)安全化场的强度,这两个方面对行为动机的作用力称为安全文化强度,它的强弱将有力的影响不安全行为动机。
2.2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分析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者在行为时不知道行为的危险性;或者没有掌握该项作业的安全技术,不能正确的进行安全操作;或者行为者由于外界的干扰而采用错误的违章违纪作业;或者由于行为者出现生理及心理的偶然波动破坏了其正常行为的能力而出现危险性操作等,显然无意识不安全行为属于人的失误,按产生失误的根源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机失误,另一种是系统失误。
随机失误是指行为者具有安全行为能力,也知道不安全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外界的干扰(如违章指挥等),或行为者自身出现的生理心理状况恶化(例如:疾病、疲劳、情绪波动等),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在出现生理及心理状况恶化状态下作业,多数是行为者个人没有能力控制自己,又没有恰当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这显然是行为者个人的责任。
系统失误有两种:第一种是人机界面设计不当,不能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匹配,属于人和工程设计问题;第二种是行为者不具备从事该项作业的安全行为能力,或者不知道该项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或者只知道些安全作业条文,而不具备安全操作技术,因此在作业中,凭借自己想象的方法蛮干,也就是说作业者本身就具有必然失误的条件。
3 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技术
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即实现产生系统中人、机、环境三者最佳的安全匹配,其中,人员本质本安全化是人機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中的关键子系统建设。
3.1 人员本质安全化建设
人的本质安全化定义为:使人员的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技术及安全文化四个方面素质构成与生产系统安全品质相匹配的安全素质系统。
人员本质安全化建设的方法是指对人员在以上四个方面素质进行选择性的培训训练。不同的产生系统,对人员四项安全项素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的指标就不相同,培养训练的内容及方法也不相同,以生理心理选择为例:电焊工只要求较好的眼手配合能力,而汽车司机还要求眼脚的配合能力;再举生理心理训练例子,电焊工与司机构需进行手的盲目定位训练,而司机还需进行脚的盲目定位训练。
对于不同的工种其安全操作技术当然不同,其训练及考核方法自然不尽相同,无需赘述。
安全文化是指,体现在员工身上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模式,例如:生产活动过程中安全第一观念的强度(即认同程度),是否能构成自觉行为方式的意志;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安全行为的自觉规范能力;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自觉的用“四不伤害”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总之安全文化是决定人员安全品质的关键素质。
以上四项素质中,生理心理素质是最不稳定的素质,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引发随机失误;安全技术素质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训练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素质,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波动,除非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肢体障碍,或者生产指挥者强行干予;安全文化素质是在教育、培养、训练、经验中形成的最稳定的素质,几乎不会因暂时的干扰发生变化,他也是最具有整合能力的素质,其他三项素质就是通过安全文化整合成为人的安全素质系统。实践证明,只有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动机的人才能正确的发挥其生理、心理及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安全高效的生产者,而且会主动完善自己的安全素质系统。
3.2 机具本质安全化建设
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角度分析,机具本质安全化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设计人机界面上会引起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结构。
机具人机界面的宜人程度直接影响人的操作方法和规程,下面仅举两例。
(l)信息变化过快或要求连续操作的动作过快,使之工人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很快就会产生疲劳,迫使工人丢失信息,或是跳过某些作业环节出现随机失误。
(2)机具的人机界面结构不当,使工人不便于操作,甚至很容促成失误,例如:有的控制台设计成一排十几个形状、颜色安全相同的按键。使用时视觉定位及触觉定位十分困难,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极易发生误操作。
3.3 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建设
这里指的是技术性生产环境,包括物理、化学、空间、时间等环境因素,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各大功率设备、破碎作业场所及设备机械噪声大,严重的噪声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加上作业时间长,易造成作业人员心情烦躁不安,忽视安全生产因素,产生不安全行为。显然,不适当的生产环境本身是促成不安全行为重要原因。
作业环境舒适,主要是使环境改善,员工操作设备时能达到最佳状态,不易产生疲劳,各种作业空间的尺寸和机电设备的安设都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不同人员高矮、胖瘦情况,做到可调整、可改变,并与环境舒适匹配。作业地点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噪声大的设备要采用消音设备及相应措施。作业现场要保持环境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要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 结束语
在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有所研究后,作为企业就可以通过科学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作业环境,优化工艺设备系统,疏导员工思想情绪等控制措施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云.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年04月
[2] 曹庆仁.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理论与方法.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