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奈”中前行:传播思想史带来的启示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交流的无奈》主张还原历史真相,利用交流问题的起源与宗教冲突、交流问题在文学范畴中的碰撞、交流问题中存在的神秘主义以及交流中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所带来的思辨这几种方式,探寻交流观念的源头以及沿革。对交流中存在怎样的鸿沟,交流的有效解决机制以及媒介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等问题都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交流传播媒介
  一、交流问题的起源、失败与意义
  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一直渴望突破孤独的壁垒。关于交流问题的探索,始终贯穿于人类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20世纪传播学诞生后,交流问题在传播学中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传统的重要意义。然而,《交流的无奈》一书开端,作者彼得斯便直白宣告:真正的交流不可能实现。他认为,交流的失败一方面源于我们对词语、符号的怀疑以及对媒介机器所产生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源于交流中接收者处在弱势地位、交流中缺乏宽恕意识。
  交流问题为什么那么重要?用作者的话来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答案,以便解决我与他,私密与公共,内心思想与外在词语的分裂所引起的痛苦”。笔者认为,交流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在人的情感和感知方面。大脑是人类神经末梢的终端,每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终端系统,百分百的相通或许并不现实,不过,在彼得斯的引领下我们看到,尽管古今中外交流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人类仍在力图触摸交流这一问题的实质——如何更好地处理交流问题是人类共有的需求和本能。传播学诞生于大众媒介兴起之后,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大众媒介对社会控制、大规模社会传播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符号传递不再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但是,意义理解的问题却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有所改善,“……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现象之中,所有貌似“成功”的交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撒播”,是不知对象,不知结果的撒播。接受撒播的对象能否完全领悟撒播者的意思,并回馈同样成功的信号给撒播者?交流究竟能不能达成?两个人能否完全“心连心”……在当代,这些交流中的鸿沟更多开始与大众传播联系起来,更关乎到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对话”与“撒播”——交流的永恒主题
  在首章中,作者将苏格拉底和耶稣这两位西方传统源头的重要人物作比对,引申出《裴多篇》“对话”与《福音书》“撒播”的对立观点。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首先探讨了技术如何影响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心灵和欲望之间的沟壑等哲学问题。他认为,交流规范的条件包括心灵和欲望的匹配,以及一种“互惠”的爱欲,即哲人的相爱。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带来了这一问题的最初谈论——和他者的互惠接触,是灵魂回归的必由之路。这些观念打造了后世衡量理想交流的尺度。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还探讨了有关“书写”的问题。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已开始涌现纸媒(莎草纸),这一现象对苏格拉底产生了巨大的触动。他批评与怀疑书写的行为是“文字不知接受者的心灵为何物”,认为心灵交流必须是亲切、自由、鲜活、互动的,是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对话”,要在有形体的人之间进行;而书写不分对象、缺乏内在灵魂。所以苏格拉底极力推崇口头传授,并认为这应该是一对一、点对点、有对象且扎根对象心灵的口头传授方式。
  随后,彼得斯引出与“对话”截然相反的一种西方传统,即“撒播”,代表是《福音书》。作者梳理出有关撒播的观点——把广泛的撒播看作是公平交流的形式,撒播后的意义完全交给受者处理,能否完全达成交流,全看受者的意志和理解力。《福音书》中表明强求互惠是错误的:“如果每一个问题都非回答不可……那后果是多么无聊,多么霸道啊”。这种爱是对他者的同情。
  彼得斯在本章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在稀罕而绝佳的场合,对话才能够兴起;撒播就是造就这种场合的基础。撒播不是遭难,而是我们的命运。”在这里,作者的意思是,没有因人而异的互动(对话),生活就缺少爱;得不到一般的互动(撒播),生活就缺少争议。
  三、符号与意义之不可解读
  在后几章中,彼得斯带领读者从古希腊漫步至中世纪,从中世纪又跃进到近代。在中世纪阶段,基督教、英国经验主义以及19世纪的招魂术成为作者主要剖析的三种交流观时期。而对于近代的交流史,作者则选取了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克尔凯郭尔三位哲学巨匠的思想作为主要代表。
  基督教认为心灵的完全对接是关于交流的“规范”。圣奥古斯丁认为一旦陷入技术困境,就会沦为文字的奴隶,因此,不能过分依赖符号,将目的和手段混为一谈。作者还阐述了洛克对政治和语义之间微妙关系的思想——洛克宣扬语言的个体意义,其正面影响是强调了个人的尊严。但是,反观负面影响,个人成为决定意义的上帝,是否也意味着模糊甚至妖魔化了公共意义?从这方面来看,洛克的观点似乎并不全面。
  19世紀的招魂术,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具有记录功能的媒介再度调动起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在19世纪,宇宙和心灵,宇宙和思想能否合二为一的想法,恰恰折射了那个时代民众渴望摆脱孤独与痛苦的心情。彼得斯用大量的字句描述了催眠师先驱梅斯梅尔的观念,并解析催眠所描绘的一致性不仅是心灵和谐的景象,也是迷失自我、屈从他人意志的一种表现——自我虽然可以因自主而封闭,但同时也会因开放而危险。
  彼得斯对死信现象也提出了个人看法。死信,是指因为地址等其他原因无法投递的信件。在邮政系统尚未成熟的过去,死信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被销毁或拍卖。不论东西多么稀奇古怪,对于寄信人和收信人而言,物件都承载着特别的含义。作者用一句话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东西就像象形文字,失传的预演,他们对某地某人肯定有话说,但对我们而言,这种语言却是封闭的书。”彼得斯认为,死信之所以令人惋惜,并不是因为人的联系被切断,而是心没有送达。作者用死信来暗喻人际交流中存在一种病态的情形,指出交流的意义只对特定的人开放,证明并非一切意义都是公共的,普遍的。反观大众传播发展历程,专业性、针对性很强的报刊、杂志;特定的电视专题;微博上的广告推广与投放……我们已经视交流的特定性为一种常态。
其他文献
自1983年首套作战系统在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服役以来,宙斯盾这个以防空为主要任务的综合作战系统,先后经历了30余年的改进升级,目前已发展出基线0到基线9共10个版本。如今,美国海军或将为宙斯盾家族再添新丁,将在2018年2月份的“综合训练单元演习”中部署虚拟宙斯盾系统。  虚拟宙斯盾系统主要用在不影响被测舰艇实际作战系统的情况下,现场测试宙斯盾系统一系列新技术。这个系统一旦部署成功,美国海军就可轻
一    君若登高莫畏寒,  君若攀援莫惧险。  心中有峰自有路,  路在草木山石间。    二    好書乃良友,  亲之可解愁。  每日聚一聚,  人生当无忧。
阿兰·德波顿这位热爱旅行,在旅行中思考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和精神的作家,如今将自己睿智的目光瞄准了更为静态的建筑    23岁以小说《爱情笔记》初试啼声即大放异彩,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继续开掘传统小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5岁就入围法国费米娜奖,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似水年华》,31岁出版《哲学的慰藉》,拿古老的欧洲智慧为现代人疗伤,33岁带着满腹诗书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开讲
【摘要】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成为畅销书后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为其电影、电视剧的卖座打开了通路。本文从小说畅销的缘由,杜拉拉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带来的启示三方面分析了“杜拉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提升畅销书的策划与运作水平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畅销书 杜拉拉 传播 出版    畅销书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对畅销书的定义是:一个时期内,在同类书的销量中居
分裂、混乱、内战……这一系列听上去令人揪心的词汇,用来描述2014年的乌克兰与伊拉克,却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进入2014年以来,乌克兰愈演愈烈的分裂趋势以及ISIS在伊拉克的肆虐,让这两个国家在承受着巨大的伤害的同时,也让全世界的目光,长时间聚焦在这两块土地之上。  而相比于十数年前就已经如同泥淖一般的伊拉克,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相对稳定的乌克兰,反倒是因为这一年多以来的风云突变,而获得了更
如果没有杜拉拉的二,王珞丹在我们印象中还是米莱、钱小样的乖巧模样,刀子嘴豆腐心,再加上清汤挂面头的学生气,比山楂树之恋更山楂。  红了,剪短了头发,底气足了,也敢明里暗里叫板徐静蕾。但是,和老徐的电影版相比,王珞丹年龄上有优势,演技上有劣势。老徐都一大把年纪了拼了给骂成陈好二世那样性感上阵,和黄立行戏里戏外都暧昧,最终赢得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票房过亿。而凡客诚品的王珞丹呢?本来凭借其超高的网络人
● 引言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的教学方法。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选择冒泡排序作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原因  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相对不好,而且学生的信息技术
【摘要】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是一系列有关乡村生活题材的电视剧火爆荧屏,然后与电视剧同名的“刘老根大舞台”闪亮登场,人们蜂拥而至。本文旨在运用景观社会的文化理论对刘老根大舞台进行解读。  【关键词】景观社会 刘老根大舞台 媒介操控    一、媒介操控下的景观制造  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德波1967 年发表了著作《景观社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景观时代,“景观”成为资产
任何优点做到极致也是缺点,东北人的性格是“三拍”,一拍脑门想起来了,一拍胸脯“交给我了”,一拍屁股,走了。    “每个东北人都是赵本山”,东北作家刘嘉陵这样对记者讲,“东北小品繁荣取决于三个条件:移民化人口环境,淘金者、冒险家、煤矿工人、脚夫、罪臣、逃犯,文化交融取长补短,口外的文化活动也活跃,打破中原大一统;东北是天高皇帝远的蛮荒之地,关内有宗族势力控制乡村,说话做事循规蹈矩,东北不设祠堂,人
【摘 要】近些年来,很多影视作品都在进行跨媒介传播,通过整合不同的平台,力图打造一条从纸质、荧屏(银屏)、网络到实体的产业链,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该剧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形态及传播效果,理清其传播轨迹,进一步对影视作品的跨媒介传播规律及价值做出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影视剧 跨媒介传播 来自星星的你  近些年来,很多影视作品都在进行跨媒介传播,这是市场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