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没有界限的心理语言,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能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讓他们继续学习,甚至创作的欲望,这应该成为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兴趣 创新能力 激发表演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它对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兴趣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倡导“兴趣教学”。
音乐作为一种没有界限的心理语言,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能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继续学习,甚至创作的欲望,这应该成为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呢?以下,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总结和分析,谈几点体会和认识。现报告如下:
一、学会音乐赏析
目前,我们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一直是程序化的,没有活力。学生都是场下的“观众”。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自学能力是极其有害的。
现在,很多学生非常喜欢流行音乐,但却无法欣赏古典和传统音乐之美。这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还停留在感知初级阶段,这很难让学生对音乐美感有进一步的理解。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的赏析十分重要。
在教师帮助学生赏析音乐的过程中,应该从音乐的情感与人文等各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乐曲。因为每首曲子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所以单单从乐理的角度来分析一首曲子是不够全面的。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不但要穿插乐理的基础知识介绍,还要把技能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感知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进一步分析和感悟音乐,达到真正理解乐曲。
二、角色的转换
角色的转换可以理解为,音乐教师作“导演”,而学生当“演员”。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中,使心理、性格和爱好等方面不同的学生都对音乐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但角色的转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音乐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导演”的角色,在课前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和教学方案。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的参与下,充分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官作用,把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通过形象、愉快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一些学生唱,另一些学生吹奏,剩下的学生舞蹈。这样,全体学生都是“演员”。这样使课堂的教学过程轻松和愉快。
三、学会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创新是培养他们音乐兴趣的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来,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很丰富的感情生活和内心活动,希望参与一切活动,喜欢大胆地尝试。所以,如果高校的音乐教学只是单方面地”输出“,并不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持久和更深厚的兴趣。高校教师要要鼓励学生在完整了解其他歌曲的基础上,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创新使学生有了一次全新的感悟,心灵有了情感的接触和碰撞。
实践表明,笔者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陶冶了情操,还能够极大地调动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技术教学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工作。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给学生带来直观的音乐形象与感觉,带给他们全方位地音乐体验。所以,运用这一技术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音乐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寻这些问题的相关资料。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歌曲的看法和意见。
五、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可以安安静静地听就可以了,而是要用肢体语言,让欣赏、唱和跳相互结合起来。所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用演奏或表演的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用表演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当学完一首曲子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歌曲编排一些动作,让那些平时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要表演。并鼓励他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六、总结
著名的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懂得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行灌输一些音乐知识。目标教学不但着眼于教师的教,还着眼于学生的学,更着眼于学习主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及创作的空间,不能总是担心他们做不好。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
[2]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
[4]张乐天.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赵春森.新大纲需要怎样的音乐教师.
【关键词】兴趣 创新能力 激发表演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它对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兴趣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倡导“兴趣教学”。
音乐作为一种没有界限的心理语言,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能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继续学习,甚至创作的欲望,这应该成为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呢?以下,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总结和分析,谈几点体会和认识。现报告如下:
一、学会音乐赏析
目前,我们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一直是程序化的,没有活力。学生都是场下的“观众”。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自学能力是极其有害的。
现在,很多学生非常喜欢流行音乐,但却无法欣赏古典和传统音乐之美。这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还停留在感知初级阶段,这很难让学生对音乐美感有进一步的理解。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的赏析十分重要。
在教师帮助学生赏析音乐的过程中,应该从音乐的情感与人文等各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乐曲。因为每首曲子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所以单单从乐理的角度来分析一首曲子是不够全面的。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不但要穿插乐理的基础知识介绍,还要把技能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感知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进一步分析和感悟音乐,达到真正理解乐曲。
二、角色的转换
角色的转换可以理解为,音乐教师作“导演”,而学生当“演员”。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中,使心理、性格和爱好等方面不同的学生都对音乐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但角色的转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音乐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导演”的角色,在课前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和教学方案。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的参与下,充分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官作用,把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通过形象、愉快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一些学生唱,另一些学生吹奏,剩下的学生舞蹈。这样,全体学生都是“演员”。这样使课堂的教学过程轻松和愉快。
三、学会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创新是培养他们音乐兴趣的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来,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很丰富的感情生活和内心活动,希望参与一切活动,喜欢大胆地尝试。所以,如果高校的音乐教学只是单方面地”输出“,并不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持久和更深厚的兴趣。高校教师要要鼓励学生在完整了解其他歌曲的基础上,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创新使学生有了一次全新的感悟,心灵有了情感的接触和碰撞。
实践表明,笔者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陶冶了情操,还能够极大地调动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技术教学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工作。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给学生带来直观的音乐形象与感觉,带给他们全方位地音乐体验。所以,运用这一技术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音乐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寻这些问题的相关资料。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歌曲的看法和意见。
五、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可以安安静静地听就可以了,而是要用肢体语言,让欣赏、唱和跳相互结合起来。所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用演奏或表演的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用表演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当学完一首曲子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歌曲编排一些动作,让那些平时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要表演。并鼓励他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六、总结
著名的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懂得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行灌输一些音乐知识。目标教学不但着眼于教师的教,还着眼于学生的学,更着眼于学习主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及创作的空间,不能总是担心他们做不好。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
[2]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
[4]张乐天.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赵春森.新大纲需要怎样的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