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是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并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有了问题,思维就有方向,探究就有目标。发现和提出问题来也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开始和延续,渗透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规律的的重要一环。因此,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中之重。教师如何创设各种情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1、联系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中、自然界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我们司空见惯,学生已习以为常。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刚学习光学,我先播放自然界中的闪电、太阳、星星、月亮和生活中的城市夜景节日彩灯等。然后问:对于光,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彩灯为什么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晚上没有光,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白天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等问题。
2、亲身体验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刺激和亲身体验设置情景,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参加活动、参与游戏、比赛等形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深刻,易于发现问题,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影响压强大小因素时,学生通过两只手同时压在铅笔的尖部和尾部的感受,学生发现了“压铅笔尖端的手指痛”。并提出“为什么压铅笔尖端的手指痛?”的问题。又如:在讲重力作用点时,让学生用一个手指托起一支钢笔,看谁的钢笔不掉下来,学生发现有的钢笔掉下来,有的不掉下来,提出了“钢笔在什么情况下不会掉下来?”的问题?
3、展示图片情景,提出问题
展示实物、挂图或图片,利用学生思维矛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较与前问题(已有经验)或日常的不同,再提出新问题。如:学习惯性知识后,观察“飞机投弹”图片,提出“为什么要在飞抵目标前投弹?”等问题。又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操作实验情景,提出问题
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往往能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最佳境界,教师可有意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浮力的产生”一节时,可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将一规则的长方体蜡块分割成两块,其中一块浸在已盛有水的杯中时即松开手,则它漂浮在水面上;另一块紧贴在另一杯底后(杯底已事先涂上了一层均匀的蜡),再徐徐向杯中倒满水,却发现此木块仍处于原位置;再取一长方体铁块放于第三个已盛水的杯中,铁块也静止在杯底。根据这一情境可提出许多有意义的令学生易产生好奇心的问题。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做覆杯托水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还有“烧不着的手帕”、“越捋越分开的塑料细绳”、“纸锅烧水”等实验都能激发学生质疑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勤于思考。
5、展现模拟情景提出问题
天体运行、微观世界很多现象,学生缺乏经验,也无法体验,教师不能进行实验和表演来创设情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创设和展现“模拟”情景。不仅可以实现局部的突显和定格,而且可以实现动静、大小、快慢结合,大大地增强视觉效果。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太空中的“模拟”飞行,学生提出了“宇航员为什么可以在太空中腾云驾雾?宇航员之间怎样对话?他们怎样与地面联系?宇宙飞船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等问题来。
其次,有些民谚、俗语、诗歌、故事及生活常识蕴含物理知识和科学道理,也是我们设置物理课堂教学情景的丰富资源。
总之,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提出问题有诱发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征,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通过合理利用惊奇,激发疑惑,设计困境,揭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方式,采用观察、比较、归纳、联想、类比、推理等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景和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帮助展现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来的。
1、联系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中、自然界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我们司空见惯,学生已习以为常。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刚学习光学,我先播放自然界中的闪电、太阳、星星、月亮和生活中的城市夜景节日彩灯等。然后问:对于光,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彩灯为什么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晚上没有光,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白天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等问题。
2、亲身体验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刺激和亲身体验设置情景,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参加活动、参与游戏、比赛等形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深刻,易于发现问题,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影响压强大小因素时,学生通过两只手同时压在铅笔的尖部和尾部的感受,学生发现了“压铅笔尖端的手指痛”。并提出“为什么压铅笔尖端的手指痛?”的问题。又如:在讲重力作用点时,让学生用一个手指托起一支钢笔,看谁的钢笔不掉下来,学生发现有的钢笔掉下来,有的不掉下来,提出了“钢笔在什么情况下不会掉下来?”的问题?
3、展示图片情景,提出问题
展示实物、挂图或图片,利用学生思维矛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较与前问题(已有经验)或日常的不同,再提出新问题。如:学习惯性知识后,观察“飞机投弹”图片,提出“为什么要在飞抵目标前投弹?”等问题。又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操作实验情景,提出问题
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往往能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最佳境界,教师可有意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浮力的产生”一节时,可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将一规则的长方体蜡块分割成两块,其中一块浸在已盛有水的杯中时即松开手,则它漂浮在水面上;另一块紧贴在另一杯底后(杯底已事先涂上了一层均匀的蜡),再徐徐向杯中倒满水,却发现此木块仍处于原位置;再取一长方体铁块放于第三个已盛水的杯中,铁块也静止在杯底。根据这一情境可提出许多有意义的令学生易产生好奇心的问题。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做覆杯托水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还有“烧不着的手帕”、“越捋越分开的塑料细绳”、“纸锅烧水”等实验都能激发学生质疑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勤于思考。
5、展现模拟情景提出问题
天体运行、微观世界很多现象,学生缺乏经验,也无法体验,教师不能进行实验和表演来创设情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创设和展现“模拟”情景。不仅可以实现局部的突显和定格,而且可以实现动静、大小、快慢结合,大大地增强视觉效果。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太空中的“模拟”飞行,学生提出了“宇航员为什么可以在太空中腾云驾雾?宇航员之间怎样对话?他们怎样与地面联系?宇宙飞船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等问题来。
其次,有些民谚、俗语、诗歌、故事及生活常识蕴含物理知识和科学道理,也是我们设置物理课堂教学情景的丰富资源。
总之,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提出问题有诱发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征,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通过合理利用惊奇,激发疑惑,设计困境,揭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方式,采用观察、比较、归纳、联想、类比、推理等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景和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帮助展现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