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身份·群体声音·人类意识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分高兴能来到这里与诸位交流,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虽然当下这个世界被称为全球化的世界,网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地球,资本的流动也到了几乎每一个国家,就是今天看来十分偏僻的地方,也很难不受到外界最直接的影响,尽管这样我们就能简单地下一个结论,认为人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比历史上的其他时候都更好吗?很显然在这里我说的是一种更为整体的和谐与境况,而沟通和交流的实质是要让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的群体以及个人,能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但目前的情况却与我们的愿望和期待形成了令人不安的差距。进入21世纪后的人类社会,伴随着科技和技术革命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胜利,但与此同时出现的就是极端宗教势力的形成,以及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能看见的民族主义的盛行,各种带有很强排他性的狭隘思想和主张被传播,恐怖事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就是英国这样一个倡导尊重不同信仰多元文化的国家,也不能幸免遭到恐怖袭击,2017年以来已经发生了4起袭击,虽然这一年还没有过去,但已经是遭到恐怖袭击最多的一年。正因为这些新情况的出现,我才认为必须就人类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群体的对话与磋商建立更为有效的渠道和机制,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而十分棘手的工作,这不仅仅是政治家们的任务,它同样也是当下人类社会任何一个有良知和有责任的人应该去做的。是的,你们一定会问,我们作为诗人在今天的现实面前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呢,这也正是我想告诉诸位的。很长一段时间有人怀疑过诗歌这一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否还能存在并延续下去,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怀疑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都是技术逻辑的思维,他们只相信凡是新的东西就必然替代老的东西,而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类心灵世界对那些具有恒久性质并能带来精神需求的艺术的依赖,不容质疑诗歌就在其中。勿需讳言,今天的资本世界和技术逻辑对人类精神空间的占领可以说无孔不入,诗歌很多时候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地带,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所谓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令人欣慰的是,正当人类在许多方面出现对抗,或者说出现潜在对抗的时候,诗歌却奇迹般地成为了人类精神和心灵间进行沟通的最隐秘的方式,诗歌不负无数美好善良心灵的众望,跨越不同的语言和国度进入了另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无论是东方的诗人还是西方的诗人,无论是犹太教诗人还是穆斯林诗人,总能在诗歌所构建的人类精神和理想的世界中找到知音和共鸣。
  创办于2007年的中国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近十年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有近千名的各国诗人到过那里,大家就许多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自由的讨论,在那样一种祥和真诚的氛围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特别是我有幸应邀出席过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我在那里看到了诗歌在公众生活和严重对立的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哥伦比亚内战中,有几十万人死于战火,无数的村镇生灵涂炭,只有诗歌寸步也没有离弃过他们,如果你看见数千人不畏惧暴力和恐怖,在广场上静静地聆听诗人们的朗诵,尤其是当你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徒步几十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热爱诗歌,难道作为一个诗人在这样的时刻,你不会为诗歌依然在为人类迈向明天提供信心和勇气而自豪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诸位,我这样说绝没有试图想去拔高诗歌的作用,从市俗和功利的角度来看,诗歌的作用更是极为有限的,它不能直接去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和物质匮缺,比如肯尼亚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同样它也不能立竿见影让交战的双方停止战争,今天叙利亚悲惨的境地就是一个例证。但是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诗歌,它并不是在今天才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人类有精神创造以来全部的历史。
  诗歌虽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但写作者不可能离开滋养他的文化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同质化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诚然诗歌本身所包含的因素并不单一,甚至诗歌在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上,它更被看重的还应该是诗歌最终抵达的核心以及语言创造给我们所提供的无限可能,为此诗歌的价值就在于它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就在于它在象征和隐喻的背后传递给我们的最为神秘气息,真正的诗歌要在内容和修辞诸方面都成为无懈可击的典范。撇开这些前提和要素,诗人的文化身份以及对于身份本身的认同,就许多诗人而言,似乎已经成了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认证,因为没有一个诗人是抽象意义上的诗人,哪怕就是保罗·策兰那样的诗人,尽管他的一生都主要在用德语写作,但他在精神归属上还是把自己划入了犹太文化传统的范畴。当然任何一个卓越诗人的在场写作,都不可能将这一切图解成概念进入诗中。作为一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彝民族的诗人,从我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的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文化就无处不在地深刻影响着我。彝族不仅在中国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就是放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以肯定也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民族,我们有明确记载的两千多年的文字史,彝文的稳定性同样在世界文字史上令人瞩目,直到今天这一古老的文字还在被传承使用。我们的先人曾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历法“十月太阳历”,对火和太阳神的崇拜,让我们这个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群山之中的民族,除了具有火一般的热情之外,其内心的深沉也如同山中静默的岩石。我们还是这个人类大家庭中保留创世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勒俄特依》《阿細的先基》《梅葛》《查姆》等等,抒情长诗《我的幺表妹》《呷玛阿妞》等等,可以说就是放在世界诗歌史上也堪称艺术经典,浩如烟海的民间诗歌,将我们每一个族人都养育成了与生俱来的说唱人。毫无疑问一个诗人能承接如此丰厚的思想和艺术遗产,其幸运是可想而知的,彝族是一个相信万物有灵的民族,对祖先和英雄的崇拜,让知道他的历史和原有社会结构的人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荷马时代的古希腊,或者说斯巴达克时代的生活情形,近一二百年彝族社会的特殊形态,一直奇迹般地保存着希腊贵族社会的遗风,这一情形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发生了改变。诗人的写作是否背靠着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在他的背后是否耸立着一种更为广阔的精神背景,我以为对他的写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此所有真正从事写作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诗人不是普通的匠人,他们所继承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艺,而是一种只能从精神源头才能获取的更为神奇的东西,在彝族的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对单一神的崇拜,而是执着地坚信万物都有灵魂,彝族的毕摩是连接人和神灵世界的媒介,毕摩也就是所谓萨满教中的萨满,就是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承担着祭祀驱鬼的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当下的彝族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其社会意识以及精神领域中,许多外来的东西和固有的东西都一并存在着,彝族也像这个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一样,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的过程,这其中所隐含的博弈和冲突,特别是如何坚守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已经成了一个十分紧迫而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说这些你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文化身份对一些诗人是如此的重要,如果说不同的诗人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使命,有时候并非是他们自身的选择,我并不是一个文化决定论者,但文化和传统对有的诗人的影响的确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在中外诗歌史上这样的诗人不胜枚举,20世纪爱尔兰伟大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被誉为巴勒斯坦骄子的伟大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等人,他们的全部写作以及作为诗人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和符号,如果从更深远的文化意义上来看,他们的存在和写作整体呈现的更是一个民族幽深厚重的心灵史,诚然,这样一些杰出的天才诗人,最为可贵的是他们从来就不是为某种事先预设的所谓社会意义而写作,他们的作品所彰显的现实性完全是作品自身诗性品质的自然流露,作为一个正在经历急剧变革的民族的诗人,我一直把威廉·巴特勒·叶芝、巴勃罗·聂鲁达、塞萨尔·巴列霍、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等人视为我的楷模和榜样。在诗人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族中,每一个诗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但这些诗人中间总有几个是比较接近的,当然这仅仅是从类型的角度而言,因为从本质上讲每一个诗人个体就是他自己,谁也无法代替他人,每一个诗人的写作其实都是他个人生命体验和精神历程的结晶。
  在中国,彝族是一个有近900万人口的世居民族,我们的先人数千年来就迁徙游牧在中国西南部广袤的群山之中,那里山峦绵延,江河纵横密布,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遗产和文化精神遗产,是构筑这个民族独特价值体系的基础,我承认我诗歌写作的精神坐标,都建立在我所熟悉的这个文化之上。成为这个民族的诗人也许是某种宿命的选择,但我更把它视为一种崇高的责任和使命,作为诗人个体发出的声音,应该永远是个人性的,它必须始终保持独立鲜明的立场,但是一个置身于时代并敢于搏击生活激流的诗人,不能不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从他发出的个体声音的背后,我们应该听到的是群体和声的回响,我以为只有这样,诗人个体的声音,才会更富有魅力,才会更有让他者所认同的价值。远的不用说,与20世纪中叶许多伟大的诗人相比较,今天的诗人无论是在精神格局,还是在见证时代生活方面,都显得日趋式微,这其中有诗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生存环境被解构更加碎片化的因素,当下的诗人最缺少的还是荷尔德林式的,对形而上的精神星空的叩问和烛照。具有深刻的人类意识,一直是评价一个诗人是否具有道德高度的重要尺码。
  朋友们,我是第一次踏上英国的土地,也是第一次来到闻名于世的剑桥大学,但是从我能开始阅读到今天,珀西·比希·雪莱、乔治·戈登·拜伦、威廉·莎士比亚、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弗吉尼亚·伍尔芙、狄兰·托马斯、威斯坦·休·奥登、谢默斯·希尼等等,都成了我阅读精神史上不可分割并永远感怀的部分,最后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伟大的英语世界的文学源头致敬,因为这一语言所形成的悠久的文学传统,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文学格局中最让人着迷的一个部分。谢谢大家。
  2017年7月29日
  (选自《星星》诗刊2017年8期)
其他文献
1  粤菜源自远古的百越,煮出的炊烟,离不开汉代饮食的滋味。经意之间,像云层筛选雨水一样,筛选了两千多年,历代的舌头在岭南的饭桌上,把一碟碟民间的菜一遍遍地品尝,最终一舔就舔出弛名中外的粤味特色。  像数豆一样在粤菜谱里能数出五千四百多种,每一种都追求色、香、味、型。  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粤菜在传承传统的菜肴中追求创新,突出鲜、爽、嫩、滑的风味。  乘一艘小艇在珠江里荡漾,追忆荔枝湾河的水上
期刊
冬天  一只鸟,两只鸟,一大群鸟  歇在原先长树叶的地方  试图为冬天掩盖真相  但是,树叶掉得一片也不剩了  除了稀缺的阳光、空气和偶然的雨滴  它们已经无食可觅  最后,只得狠狠地  把时间啄了一嘴风景  两个瘸子下完棋,彼此搀扶着  走了  两根拐杖开出鲜花,让桌子  春光明媚旅行  已经上路了,才发现车箱空空的  除了方向,我什么也没带  要去的地方那么远,那么广阔  除了风声、雨声和偶然
期刊
千萬只马蹄踏响空洞的梦魇,失眠是驱赶不走的朋友。  子夜,坐在时钟的那端,给日历启封,心中充满了虔诚。颤抖双手,去剥一层透明的薄膜,挑开生动的面纱。百般的妩媚坦陈在眼前。进城打工的姑娘,处子的矜持与宁静,白瓷的面孔,一汪美丽的风景蜇疼我的视觉。  是不是在云雾之中呢?纸边上的白色粉末飞溅,无数玉蝴蝶或梨花起落,以至于新墨的香气还上升到无垠的雪。  时间,这种易于滑落和易于打碎的事物。  无与伦比的
期刊
从形制和体貌上看,西渡的短诗《祖父》颇类于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所谓的“容易的诗”(easy poetry)。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祖父扛着锄头朝山上走去  一脸的皱纹都笑着,路上  遇见他的人也都满脸笑着  人们说祖父忒会“讲言笑”  但他们的方音听起来就像是  “搞严肃”。所以祖父  又严肃又搞笑。这性情  传给了父亲,父亲传给了我。  在内心,我几乎是阴郁的  但人们
期刊
菩萨  乡间千年传说,到禅城祖庙祈福  能给五行缺水的人添福消灾  返乡前,母亲诚心去了一趟祖庙  添了香油请了开光佛珠  念珠至今在我手腕,已近十年  穿连念珠的绳子断了数次  每次我将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  总觉自己被一尊菩萨搀扶沉香  你喊一句 桃花便开始  飘零水流湍急  輕舟已远  相见恨太晚  茶香已冷雨线缥缈  此刻再喊一句  夕阳已西下  何时重逢赋诗暖香  相聚或许是在天涯  你如
期刊
1  从没感觉到春天是如此的美好,从没感觉到天空是这样的蓝,从没感觉到光影会如此的美妙,从来不知道人到中年还能美若年少。  一枝素洁的花朵,如接引的使者,让这个傍晚变成了美丽的入口,光与影与我一起舞蹈。我尽情地旋转,迟迟不肯谢幕,只想把这春色揽入怀中。  2  一低眉,一回首,一缕光阴便种在心头。待到有风有雨的日子里,调一杯咖啡,细数记忆,便可消磨一下午的冷寒。  这一刻,等待是我唯一想做的事情。
期刊
石頭以自己的方式存在  石头是沉默的。在山的身体里,在河流的血液里。有些铺在路上,承载人类文明;有些沉在河里,渡人至彼岸;有些做成梁柱,支撑一家人的梦;有些凿成墓碑,记载家族的荣耀。  一个天大的秘密,没有人知道。石头是会唱歌的。  夜深人静。沿小溪边,轻轻地走。缓缓的浅滩,哗哗的流水声。这是石头欢快的歌声。偶尔,经过山洞,风一刮,有呜呜声。这是洞内突出的石头,用歌声表现自己。脚踩在碎石路上,发出
期刊
春天是美丽的。青春时的母亲是美丽的。春天是青春母亲的。  对镜贴花黄。那花是母亲从田野采摘而来。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散发着晨露的清新,散发着嫩蕊的香馨。  那是花吗?那是母亲的形象。纵然母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花枝招展,那朵朴素的田野之花,便点缀出她的青春之美;母亲的朴实青春也映衬出花的妩媚——真是“人面春花相映衬”!  母亲节又到了,母亲一定又回想起她美丽的青春!今天,让我们把春天的花朵都敬献给母亲
期刊
太阳弹奏花的音符;彩云纷飞,湖边荡起紫色的海洋。  守望又是一个秋季,放眼仙鹤跳跃的花毯,放大一颗跳动的心脏。  一切似乎來得那么自然,淡淡的河道,一条流淌故事的血管。  河边的鸟儿,交出一生一世的歌谣。不会沉沦的希望,守候在花的身旁。  燃烧的火焰,托举孕育的火种;那是母亲的背影,曾经生长在水中,那片花海的故乡。候鸟  追寻领航者的身影,拉近回乡距离。  白云,那是母亲飘动的絮语。一路航行,一路
期刊
1  多年前的那一场雪,一直飘在梦里,它覆盖了故乡和童年所有的过往。  故乡的冬夜,村里人早早入了梦乡。而此时,风正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它要带着雪,对往日的世界进行掩埋和颠覆。在雪飘落之前,风像一只蛰伏已久的野兽,想要吞噬故乡村庄的一切。它晃动树木,掀动房屋,扬起飞沙,凄厉的喊叫声,门窗哐当哐当的争吵声,让村庄陷入无边无际的恐惧之中。夜半时分,风折腾累了,雪便落了下来。雪很贼,有的用一双温柔的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