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问题的情境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學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学习上出现的暂时的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
  六、尝试小结,理论升华
  美妙的开头扣人心弦,精彩的小结耐人寻味,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精心提炼,有效引导,以完成圆满的心愿。做法有三:一是要明确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概念、阐释、主旨、重要思想方法等。二是要掌握课堂小结的基本方法,谈话式、议论式、板演式、对比式等。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尝试小结,在授课完毕,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浏览、回顾、感悟,各抒己见,尝试小结,达成共识。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学实验是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正式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省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如何是值得探究的;已有的调查实验教学现状的硕士论文共4篇,数字期刊1篇,但是还没有人对整个山西省的实验教学现状做过调查,也没有对山西贫困县的研究。因此,笔者特针对山西部分贫困县开展此次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实验课时安排等。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我在一中工作将近11年了,也算是一个老教师了。一中有着辉煌的成绩,每年都有数百人考入一流学府,这一方面要归功于老师的教学能力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好,学习习惯好,自控能力强。由于长时间教授这些学生,我的授课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比如授课时偏重讲解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喜欢讲难题,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等等。当然,这些教学方法在面对这些几乎不用操什么心的学生时,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