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优化教学内容,精减课时,采用先进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微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51-02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理论及其实验课程的基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微生物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为适应学科发展,微生物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微生物学实践改革教学工作中的若干体会。
1 教学内容优化
1.1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备课绝不是简单意义的“背课”,而是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讲稿必须通过提炼升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框架,让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介绍细菌细胞的模式构造时,分别讲授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一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区和细胞质等。细胞质组成和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等在生物化学中已学习,所以重点讲述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不同于其他生物和部分细菌的特殊构造。通过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真细菌和古细菌细胞膜的差异,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既要做到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又要考虑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2 精减理论课堂教学时间,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理论课时要精减,不要满堂灌,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掌握,也包括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记忆性强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融汇贯通,举一反三。例如在介绍春日霉素产量突变株的筛选方法时,联系到其他抗生素分离方案的设计。将微生物学理论学时由过去的54学时精简为36学时。对于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传染与免疫等章节,因为已在遗传学和免疫学中详细讲述,故只是略讲甚至不讲。
1.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尽量做到理论和实验同步,将相关理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去进行验证,或利用理论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例如学完微生物乳酸代谢类型,学生通过乳酸饮料的制作,了解到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通过同型乳酸发酵,利用糖类产生乳酸,酪蛋白凝固形成凝固型酸奶。这样既有效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教与学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教,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是教学中的次要方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一方。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2.1 重视辅助教学手段运用 辅助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教、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所以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设计、应当在促进矛盾转化上下工夫。
狭义的教学简单说来,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作为教师来讲教授过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作为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2.2 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采用国际先进的讨论式教学模式,设定几个热点问题的讨论课题,布置给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的感想。这样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为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例如让学生规划一份平菇的栽培生产方案、今日和未来艾滋病治疗手段研究方案等。
3 教学手段的更新
传统的黑板加挂图的时代基本已被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所替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已迈入多媒体时代。多媒体教学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质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些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教师的文字讲解通常是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而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等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武汉化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彭军)例如在讲述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时,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真实的电镜照片呈现,学生很快从直观的感官意识中,轻松地区分各类微生物形态,且印象深刻;在描述病毒对人类健康危害时,推荐学生观看《埃博拉病毒》,了解埃博拉病毒从感染人类,潜伏到病发1周时间的详细过程。
4 教学考核方法变革
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作业+考试。为全面检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我们尽量做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即期末试卷、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操作考试等。避免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我们将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设成两门课,分开计分。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平时作业和考勤占30%;实验课期末卷面成绩占50%,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口试占50%。实验操作考试采用抽签的方法,抽取考试项目。每学期第一次实验课,除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规章制度外,还要强调实验报告写作的规范,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尤其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协助他们总结失败原因,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重做这些实验。
5 结语
总之,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一些创新。从实践结果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强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永无止境。今后还必须继续探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贾艳萍,张兰河,郑胜,等.体现不同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4): 700?705.
[3]李荣峰.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5):107-110.
[4]杨超,杨传秀.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9,26(1):87-88.
[5]张永勤,孙岩,刘均洪.多媒体应用于微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137-138.
[6]田颖,刘侠.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32-133.
[7]彭军.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教育技术通讯,2001,5.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51-02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理论及其实验课程的基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微生物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为适应学科发展,微生物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微生物学实践改革教学工作中的若干体会。
1 教学内容优化
1.1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备课绝不是简单意义的“背课”,而是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讲稿必须通过提炼升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框架,让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介绍细菌细胞的模式构造时,分别讲授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一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区和细胞质等。细胞质组成和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等在生物化学中已学习,所以重点讲述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不同于其他生物和部分细菌的特殊构造。通过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真细菌和古细菌细胞膜的差异,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既要做到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又要考虑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2 精减理论课堂教学时间,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理论课时要精减,不要满堂灌,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掌握,也包括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记忆性强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融汇贯通,举一反三。例如在介绍春日霉素产量突变株的筛选方法时,联系到其他抗生素分离方案的设计。将微生物学理论学时由过去的54学时精简为36学时。对于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传染与免疫等章节,因为已在遗传学和免疫学中详细讲述,故只是略讲甚至不讲。
1.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尽量做到理论和实验同步,将相关理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去进行验证,或利用理论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例如学完微生物乳酸代谢类型,学生通过乳酸饮料的制作,了解到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通过同型乳酸发酵,利用糖类产生乳酸,酪蛋白凝固形成凝固型酸奶。这样既有效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教与学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教,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是教学中的次要方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一方。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2.1 重视辅助教学手段运用 辅助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教、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所以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设计、应当在促进矛盾转化上下工夫。
狭义的教学简单说来,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作为教师来讲教授过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作为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2.2 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采用国际先进的讨论式教学模式,设定几个热点问题的讨论课题,布置给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的感想。这样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为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例如让学生规划一份平菇的栽培生产方案、今日和未来艾滋病治疗手段研究方案等。
3 教学手段的更新
传统的黑板加挂图的时代基本已被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所替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已迈入多媒体时代。多媒体教学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质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些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教师的文字讲解通常是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而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等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武汉化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彭军)例如在讲述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时,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真实的电镜照片呈现,学生很快从直观的感官意识中,轻松地区分各类微生物形态,且印象深刻;在描述病毒对人类健康危害时,推荐学生观看《埃博拉病毒》,了解埃博拉病毒从感染人类,潜伏到病发1周时间的详细过程。
4 教学考核方法变革
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作业+考试。为全面检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我们尽量做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即期末试卷、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操作考试等。避免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我们将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设成两门课,分开计分。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平时作业和考勤占30%;实验课期末卷面成绩占50%,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口试占50%。实验操作考试采用抽签的方法,抽取考试项目。每学期第一次实验课,除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规章制度外,还要强调实验报告写作的规范,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尤其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协助他们总结失败原因,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重做这些实验。
5 结语
总之,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一些创新。从实践结果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强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永无止境。今后还必须继续探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贾艳萍,张兰河,郑胜,等.体现不同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4): 700?705.
[3]李荣峰.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5):107-110.
[4]杨超,杨传秀.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9,26(1):87-88.
[5]张永勤,孙岩,刘均洪.多媒体应用于微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137-138.
[6]田颖,刘侠.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32-133.
[7]彭军.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教育技术通讯,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