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症选用农药 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避免滥用药、乱用药,要做到对症下药。在选用农药时,对防治对象要了解,若不清楚要请教植保技术人员。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在选中农药后,必须了解清楚该药的主要性能特点及防治对象。同一种药剂,可能出现商品名不同,应用时必须有所了解。
二、适时施用农药 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到暴发都有其固有的规律,都需要适合的寄主(作物)和特殊的环境条件。只有选择合理的施药时间,针对病虫的薄弱环节下药,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并节省用药。一般防治病害要掌握在发生初期,虫害在低龄阶段,这时就要结合田间实际调查,准时施药。往往有一些病虫在初发生时不易被人察觉,等到大发生了才去防治,可是为时已晚,事倍功半。如小菜蛾,卵孵化后先在叶肉内危害,继而形成“小天窗”,这时就是防治最佳时期,而等到叶片被咬成大小孔洞时防治已经晚了,这时虫龄都在3龄以上,再好的农药也难以奏效。还要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及时防治。比如,高温天气,昼夜温差大,叶片上有水珠,易患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环境干旱,则易出现蚜虫和白粉虱等。
三、适量施用农药 掌握适宜的施用量是防治病虫杂草的重要环节。用药量过高,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增加环境污染,甚至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或造成人、畜中毒;用药量太低又影响防治效果。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指定用量,不得随意增减。为获得准确用量,应将防治面积、用药量和清水进行准确计算,不能草率估计。用药液量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植株大小灵活掌握。
四、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 由于防治对象不同,施药方法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喷雾法,防治病虫和除草用的喷雾器一定要分开,否则易产生药害。对土传病害用灌根法,对地下害虫必须撒施颗粒剂或淋施药液,像跳甲成虫危害叶片,幼虫在地下危害根部,可采用喷雾浇灌结合的办法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五、合理混用农药 若是混用合理,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兼治多种病虫,降低毒性,增强人畜安全性,延缓病虫抗药性,节省人力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防治效果。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农药产品都是复配的,防治一种病虫时没必要再混配其他农药,还应注意有很多商品名不同的农药,其内含物是一样的,也不可混用。
六、轮换施用农药 生产实践早已证明,一个地区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容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充分发挥农药药效。
(蔡飞)
二、适时施用农药 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到暴发都有其固有的规律,都需要适合的寄主(作物)和特殊的环境条件。只有选择合理的施药时间,针对病虫的薄弱环节下药,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并节省用药。一般防治病害要掌握在发生初期,虫害在低龄阶段,这时就要结合田间实际调查,准时施药。往往有一些病虫在初发生时不易被人察觉,等到大发生了才去防治,可是为时已晚,事倍功半。如小菜蛾,卵孵化后先在叶肉内危害,继而形成“小天窗”,这时就是防治最佳时期,而等到叶片被咬成大小孔洞时防治已经晚了,这时虫龄都在3龄以上,再好的农药也难以奏效。还要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及时防治。比如,高温天气,昼夜温差大,叶片上有水珠,易患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环境干旱,则易出现蚜虫和白粉虱等。
三、适量施用农药 掌握适宜的施用量是防治病虫杂草的重要环节。用药量过高,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增加环境污染,甚至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或造成人、畜中毒;用药量太低又影响防治效果。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指定用量,不得随意增减。为获得准确用量,应将防治面积、用药量和清水进行准确计算,不能草率估计。用药液量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植株大小灵活掌握。
四、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 由于防治对象不同,施药方法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喷雾法,防治病虫和除草用的喷雾器一定要分开,否则易产生药害。对土传病害用灌根法,对地下害虫必须撒施颗粒剂或淋施药液,像跳甲成虫危害叶片,幼虫在地下危害根部,可采用喷雾浇灌结合的办法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五、合理混用农药 若是混用合理,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兼治多种病虫,降低毒性,增强人畜安全性,延缓病虫抗药性,节省人力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防治效果。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农药产品都是复配的,防治一种病虫时没必要再混配其他农药,还应注意有很多商品名不同的农药,其内含物是一样的,也不可混用。
六、轮换施用农药 生产实践早已证明,一个地区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容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充分发挥农药药效。
(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