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从电影院走出的一对年轻情侣情意绵绵。
男人揽着女人的腰,温和地对她说,跟我定个协议吧。我们不结婚,但做彼此最亲密的生活伴侣。我们各自保持独立的空间,彼此都有与其他异性交往的权利,但绝不欺骗和隐瞒对方,你觉得怎么样?女人起初稍稍错愕,继而报以理解的微笑,轻轻地点了点头。男人将女人紧紧拥进怀中,两人拉长的倒影旋即消失在深浓的夜色里……
此后,这对情侣凭此契约维持了长达51年的爱恋关系。两人终生未婚,死后合葬在一起。
后来,人们认识了这对爱情传奇的缔造者。男人的名字叫萨特,女人的名字叫波伏娃。男人成了引领西方二十世纪哲学思潮的存在主义先驱,女人写就了当代女权运动的旗帜巨著《第二性》。
这段充满绮丽色彩的爱情故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褒贬不一的两派纷争。赞美者崇尚其自由真诚的婚恋态度,痛斥者憎恶其自私纵欲的虚伪外壳。事实上,他们的爱情谈不上是完美佳话,也算不上是万恶邪典。两人究竟幸福还是不幸,除了早已作古的当事人,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的看客们,谁都无权评说。但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在忠于独立自我的同时,坚持了内心的理想主义,直面了来自人世复杂而冷酷的真实,那就是爱情的无常与人性的多变。
萨特和波伏娃都知道,婚姻的华美外壳,终包不住内向燃烧的欲火。一纸契约的分量,也抵消不了生活带来的猥琐。人的肉身总是蠢蠢欲动,而所谓永恒的承诺,如果指向的不过是这样的肉身,那也不过是一种辉煌的囚禁。比起掩耳盗铃地到处留情、道貌岸然地佯装专一,这样真诚与坦然地暴露自我,反而光明磊落许多。
波伏娃作为一个对自己性别角色有着先锋觉悟的女人,恐怕终生都在与自己传统的女性人格作斗争,寻求和男性对等的独立人格的存在。而萨特认为人们虽然都有选择的自由,却始终是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感知个人的存在。所谓“他人即地狱”——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任何人际关系一样,也是对个体存在发展的束缚与压迫。
所以我们都应该承认,即使有婚姻的约束,对自由有着天然向往的人性,决定了没有一对爱人能保持甜蜜欢畅到永无尽头。真正的幸福是局部的、阶段性的、需要用心挖掘的可遇不可求,而不是泯灭了人的自然欲望后获得的苍白与平庸。这样看来,当我们沉浸在不幸的痛苦中不得而出时,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幸福只是一场阴谋。如果我们给它的假设一定指向永恒的海市蜃楼,如果海市蜃楼的最终幻灭带给我们的只是无法抑制的伤痛,我们其实一半是受害者,一半已经做了同谋。
很多人始终无法理解萨特与波伏娃的爱。他们究竟追求的是灵魂形而上的骈合,还是各自形而下的需索与软弱。有什么关系。当滚滚的时光雾霭散去,当各自的风流韵事尘埃落定,陪伴他们至耄耋之年的枕边人,终究是那个二十三岁的狂妄男人,和他怀中那个二十一岁的懵懂少女。
1980年4月15日,萨特停止呼吸前的几个小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向波伏娃索要一个吻。他用气喘吁吁的嗓音喃喃道,“我很爱你,我的小海狸……”
六年后,当波伏娃拖着老态龙钟的病体走向人生终点时,提及她的人生,她依然面带眷恋地说:“我一生最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遇见了萨特。”
链接:那些终生未婚的大人物
哥白尼(1473年~1543年)
波兰天文学家
当哥白尼1491年进入克拉科夫大学深造的时候,中国的无数秀才们正在太学里学背八股文。他与出身名门的安娜同居十余多年,但终被保守的教会拆分。1543年5月24日,历经坎坷,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终于出版,一个小时后,他与世长辞。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
英国女王
25岁时,年轻漂亮而且开明的伊丽莎白走上了英格兰之巅。但不幸的是,她为了巩固王位,纵横捭阖于当时的强国西班牙与法国之间,放弃了婚姻,最后以老处女的身份绝后而终,换来的是大英帝国的崛起。
帕斯卡(1623年~1662年)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3岁丧母,11岁时写出第一篇论文《声音的本质》,16岁写出《圆锥曲线论》,而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然后是《流体平衡论》和《大气重力论》两部著作。帕斯卡39岁病逝。一生没有恋爱,与妹妹的关系非比寻常。
克里斯蒂娜(1626年~1689年)
瑞典女王
她6岁登基,却在28岁的鼎盛时期将王位让给了自己曾经爱慕的表兄,而后周游欧洲,定居罗马,并在1689年死在了那里。克里斯蒂娜对自己的单身曾经这样解释:我的骄傲使我不可能屈服任何人……与其让我结婚,毋宁让我死!
牛顿(1642年~1727年)
英国科学家
他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分析过白色光的组成,与莱布尼兹同步发现了微积分。牛顿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纪录,他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
伏尔泰(1694年~1778年)
法国近代思想家
他有99卷的煌煌巨著,与有夫之妇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去世,教会拒绝将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的遗体被迁葬在巴黎先贤祠,并补行国葬,葬在卢梭的旁边。
叔本华(1788年~1860年)
德国哲学家
他孤独一生,无妻无子甚至无母(20多岁即与母亲决裂),一生最痛恨女人,过着孤独、忧郁和愤世嫉俗的生活。叔本华认为女人狡诈、虚伪、没有理性。他说爱情是骗人的,婚姻即坟墓,一个人不快乐,多个人也不会快乐。
尼采(1844年~1900年)
德国哲学家
1875年,31岁的尼采四处徘徊,孤独得像一头犀牛。当时,他最要好的朋友都陆续成婚,只有他情无所归,最后他将童贞献给了妓院,并染上了梅毒。45岁后的尼采陷入了疯狂,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唯一的妹妹照顾了他整整十年。
卡夫卡(1883年~1924年)
奥地利作家
卡夫卡到死都只是个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他一生都在犹豫,徘徊,拿不定主意,包括爱情。他先后与菲利斯小姐两次订婚,又两次毁约,最终他宣布:在精神上,我无力结婚,你不会幸福的,所以我们再见吧。
男人揽着女人的腰,温和地对她说,跟我定个协议吧。我们不结婚,但做彼此最亲密的生活伴侣。我们各自保持独立的空间,彼此都有与其他异性交往的权利,但绝不欺骗和隐瞒对方,你觉得怎么样?女人起初稍稍错愕,继而报以理解的微笑,轻轻地点了点头。男人将女人紧紧拥进怀中,两人拉长的倒影旋即消失在深浓的夜色里……
此后,这对情侣凭此契约维持了长达51年的爱恋关系。两人终生未婚,死后合葬在一起。
后来,人们认识了这对爱情传奇的缔造者。男人的名字叫萨特,女人的名字叫波伏娃。男人成了引领西方二十世纪哲学思潮的存在主义先驱,女人写就了当代女权运动的旗帜巨著《第二性》。
这段充满绮丽色彩的爱情故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褒贬不一的两派纷争。赞美者崇尚其自由真诚的婚恋态度,痛斥者憎恶其自私纵欲的虚伪外壳。事实上,他们的爱情谈不上是完美佳话,也算不上是万恶邪典。两人究竟幸福还是不幸,除了早已作古的当事人,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的看客们,谁都无权评说。但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在忠于独立自我的同时,坚持了内心的理想主义,直面了来自人世复杂而冷酷的真实,那就是爱情的无常与人性的多变。
萨特和波伏娃都知道,婚姻的华美外壳,终包不住内向燃烧的欲火。一纸契约的分量,也抵消不了生活带来的猥琐。人的肉身总是蠢蠢欲动,而所谓永恒的承诺,如果指向的不过是这样的肉身,那也不过是一种辉煌的囚禁。比起掩耳盗铃地到处留情、道貌岸然地佯装专一,这样真诚与坦然地暴露自我,反而光明磊落许多。
波伏娃作为一个对自己性别角色有着先锋觉悟的女人,恐怕终生都在与自己传统的女性人格作斗争,寻求和男性对等的独立人格的存在。而萨特认为人们虽然都有选择的自由,却始终是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感知个人的存在。所谓“他人即地狱”——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任何人际关系一样,也是对个体存在发展的束缚与压迫。
所以我们都应该承认,即使有婚姻的约束,对自由有着天然向往的人性,决定了没有一对爱人能保持甜蜜欢畅到永无尽头。真正的幸福是局部的、阶段性的、需要用心挖掘的可遇不可求,而不是泯灭了人的自然欲望后获得的苍白与平庸。这样看来,当我们沉浸在不幸的痛苦中不得而出时,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幸福只是一场阴谋。如果我们给它的假设一定指向永恒的海市蜃楼,如果海市蜃楼的最终幻灭带给我们的只是无法抑制的伤痛,我们其实一半是受害者,一半已经做了同谋。
很多人始终无法理解萨特与波伏娃的爱。他们究竟追求的是灵魂形而上的骈合,还是各自形而下的需索与软弱。有什么关系。当滚滚的时光雾霭散去,当各自的风流韵事尘埃落定,陪伴他们至耄耋之年的枕边人,终究是那个二十三岁的狂妄男人,和他怀中那个二十一岁的懵懂少女。
1980年4月15日,萨特停止呼吸前的几个小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向波伏娃索要一个吻。他用气喘吁吁的嗓音喃喃道,“我很爱你,我的小海狸……”
六年后,当波伏娃拖着老态龙钟的病体走向人生终点时,提及她的人生,她依然面带眷恋地说:“我一生最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遇见了萨特。”
链接:那些终生未婚的大人物
哥白尼(1473年~1543年)
波兰天文学家
当哥白尼1491年进入克拉科夫大学深造的时候,中国的无数秀才们正在太学里学背八股文。他与出身名门的安娜同居十余多年,但终被保守的教会拆分。1543年5月24日,历经坎坷,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终于出版,一个小时后,他与世长辞。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
英国女王
25岁时,年轻漂亮而且开明的伊丽莎白走上了英格兰之巅。但不幸的是,她为了巩固王位,纵横捭阖于当时的强国西班牙与法国之间,放弃了婚姻,最后以老处女的身份绝后而终,换来的是大英帝国的崛起。
帕斯卡(1623年~1662年)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3岁丧母,11岁时写出第一篇论文《声音的本质》,16岁写出《圆锥曲线论》,而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然后是《流体平衡论》和《大气重力论》两部著作。帕斯卡39岁病逝。一生没有恋爱,与妹妹的关系非比寻常。
克里斯蒂娜(1626年~1689年)
瑞典女王
她6岁登基,却在28岁的鼎盛时期将王位让给了自己曾经爱慕的表兄,而后周游欧洲,定居罗马,并在1689年死在了那里。克里斯蒂娜对自己的单身曾经这样解释:我的骄傲使我不可能屈服任何人……与其让我结婚,毋宁让我死!
牛顿(1642年~1727年)
英国科学家
他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分析过白色光的组成,与莱布尼兹同步发现了微积分。牛顿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纪录,他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
伏尔泰(1694年~1778年)
法国近代思想家
他有99卷的煌煌巨著,与有夫之妇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去世,教会拒绝将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的遗体被迁葬在巴黎先贤祠,并补行国葬,葬在卢梭的旁边。
叔本华(1788年~1860年)
德国哲学家
他孤独一生,无妻无子甚至无母(20多岁即与母亲决裂),一生最痛恨女人,过着孤独、忧郁和愤世嫉俗的生活。叔本华认为女人狡诈、虚伪、没有理性。他说爱情是骗人的,婚姻即坟墓,一个人不快乐,多个人也不会快乐。
尼采(1844年~1900年)
德国哲学家
1875年,31岁的尼采四处徘徊,孤独得像一头犀牛。当时,他最要好的朋友都陆续成婚,只有他情无所归,最后他将童贞献给了妓院,并染上了梅毒。45岁后的尼采陷入了疯狂,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唯一的妹妹照顾了他整整十年。
卡夫卡(1883年~1924年)
奥地利作家
卡夫卡到死都只是个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他一生都在犹豫,徘徊,拿不定主意,包括爱情。他先后与菲利斯小姐两次订婚,又两次毁约,最终他宣布:在精神上,我无力结婚,你不会幸福的,所以我们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