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来了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一所小学放学时间,校门口站满了家长,其中有一列队伍显得格外特别—队伍里全是老奶奶。虽然孩子们一口一声“奶奶”叫得格外亲热,但这些老人和孩子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社区的“共享奶奶”。现代社会流行共享经济,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难道奶奶也可以“共享”啦?
  大手牵小手,互助带来温暖
  “共享奶奶”项目源自杨琼的一次偶然经历。杨琼在四川成都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工作,她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幼儿园,一个上小学。她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偶尔家中老人有急事回老家,每天到点接两个小孩放学便成了令她头疼的事。
  2019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提醒该接孩子的闹铃“嘀嘀”响个不停。杨琼正忙着处理手中的一份紧急报告,一把抓起车钥匙,但又放下了—接孩子要紧,可工作也要紧。一旁准备下班的清洁工李姐看见她着急的样子,便问:“要不我帮你去接孩子?”杨琼顿时松了一口气,孩子经常来办公室,和李姐很熟。
  等她忙完工作,走到活动室,两个孩子已经做完作业,正乐呵呵地跟李姐学习穿花绳。“我下班后也没啥事,以后你有事走不开,喊我一声,我帮你接孩子。俩娃可乖了。”李姐笑着对杨琼说。
  杨琼心中一暖,李姐的话触动了她。她平时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长者,多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除了上市场买菜、忙于一日三餐外,就是打麻将,或者在小区转悠。实际上,许多老人都想发挥余热,再为社会做点儿贡献。另一方面,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没有大人看护,横七竖八地趴在小区乒乓球桌上写作业,或打打闹闹,有的孩子甚至直接趴在小区的凳子上睡着了。
  能不能把一些有爱心、有能力的退休老人组织起来,帮着双职工家庭接孩子、带孩子呢?杨琼把自己的设想和同事们一讲,几个和她一样为接送孩子烦恼的同事拍手称妙:“这是要搞‘共享奶奶’吗?”既能让退休老人开心,又能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关心,更能让双职工家长省心,妥妥的“三赢”。
  杨琼向社区内老人征求意见,老人纷纷拍手称好。杨琼和同事把关,制定了“共享奶奶”的入会标准和要求。成为“共享奶奶”首先要身心健康,有奉献精神,有空闲。经过合议筛选、客观评估,实际招募合格奶奶20多位。考虑到奶奶们的年龄较大,杨琼设定帮忙照看的孩子为幼儿园学龄以上儿童。为了安全起见,接孩子放学时,社区会安排志愿者陪同“共享奶奶”一起前往。
  “共享奶奶”上岗前,杨琼和同事根据她们的工作经历和兴趣爱好,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再做系统培训,并且尽量安排同小区的奶奶接本小区的孩子。大家同住一个小区,老人、孩子基本相互脸熟,打消了家长和孩子对安全性的疑虑。
  第一天,街道志愿者带着“共享奶奶”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接到孩子后,奶奶们一左一右拉着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走在去往社区活动中心的路上。来到社区活动中心,根据孩子们的需要,他们分别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有写功课的,有搞户外活动的,还有玩游戏的。家长接孩子时,孩子们都依依不舍。
  回归社会,奶奶焕发活力
  杨琼和同事按小区建立微信群,方便大家在微信群预约“共享奶奶”服务。易琴本有婆婆帮忙照顾孩子,但有一天婆婆崴了脚,需要卧床一个月,一时找不到帮手的她便试探性地在业主群预约了“共享奶奶”。
  那晚易琴回家后,孩子已完成功课,还跟她讲述了“共享奶奶”教他折新型纸飞机的事,并且他还交了几个新朋友。小家伙特别提醒妈妈,记得预约张奶奶,她家就住在楼上。易琴的婆婆开心地说:“奶奶腿一好就去报名,我也想有好多个‘孙子’。”
  易琴一打听,张奶奶家住18楼,是小学退休教师。张奶奶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和老伴儿的生活有些孤单,听说社区有“共享奶奶”项目后,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易琴提了一兜水果,领着孩子给张奶奶送去。张奶奶开心得像家里来了亲戚。疫情防控期间,易琴夫妻指导张奶奶上网购物、支付杂费等,周末还带着二老一起去户外踏青,其乐融融。
  “共享奶奶”虽然年事已高,能量却不小。儿孙都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张惠英,平时靠搓麻将打发时光,有时候下楼晚一点儿,牌桌就没有了空位,她会感到整整一天的孤单空虚,手脚不知道怎么安放。自从报名做了“共享奶奶”后,她不再搓麻将。小朋友的“十万个为什么”,她总答不上来。这样的“尴尬”督促她天天忙着上网学习,学唱新歌,做新手工。
  让张惠英记忆最深刻的是,2020年夏天,她身体不舒服,在家躺了几天。没想到,她平时接送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上门来看望她。“一打开门,五六个娃娃一拥而上,团团抱住我,嘴里喊着‘奶奶几天没见,我们都想您了’。”回忆起來,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哎呀,心里面那个甜呀,说不出的舒心。”
  加入“共享奶奶”大家庭的黄美英是一位退休医生,80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她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解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孩子们从此迷上了这个“故事奶奶”。
  编故事激发了黄美英沉睡多年的写作热情,她寓教于乐,引用中外名人的故事,培养孩子们懂礼貌、爱劳动的美德。孩子们上学时,她就在纸上写故事,密密麻麻写满整张稿纸,她称之为“备课”。老了还能圆一回教师梦,老人倍感自豪。
  共享奶奶,让社区更和谐
  “共享奶奶”项目运行一年多来,社区孩子放学后,户外运动多了,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共享奶奶”帮助双职工家庭的同时,这些家庭也用爱回馈着“共享奶奶”。
  杨琼介绍,有些老人的儿女长期不在身边,如果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生活很不方便。周末或平时空闲时间,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会上门帮老人买菜、做饭,结伴一起游玩,让老人享受家庭的温暖。
  自从有了“共享奶奶”,易琴的婆婆也不用天天待在城里守着孙子。隔一段时间,她就能回乡下看望她90多岁的老母亲。易琴也不再犯愁孩子没人看了。她如果临时加班、会友,就会预约社区的“共享奶奶”服务。与此同时,她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变得开朗大方,与人相处更懂礼貌,还学会了包饺子和剪纸,回家还会给她讲故事。说起孩子的改变,易琴满脸都是笑意。
  杨琼推荐在城市社区复制推广“共享奶奶”项目,冲破钢筋水泥的壁垒,让淡漠的城市邻里关系变得温暖紧密。她说,“共享奶奶”的推广落地只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区内有奉献热心的老人。而这些条件几乎每个社区都是现成的,只要有心人士发起,就能让老少两代手拉手,开启走向幸福社区的通道。
其他文献
我一直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他们的微信朋友圈更像一个知识“万花筒”。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圈友”尽可在其间畅意地秀一把得意之作,不仅愉悦自己,更让我们有了随时学习的机会。  有花与诗的园地。诗人郭先生晨练,借此拍摄花草树木,并做简介配以诗文,即便无名花草,经过诗意的拂拭,也能透出柳绿桃红、姚黄魏紫的精彩。每天跟着刷屏,感受“花言巧语”的美妙,还纠正了我错将木瓜花当作红梅花的谬误
期刊
我微信朋友圈里的老年人大致可分四类,择几个代表亮相如下。  甲(女,64岁),在老年群体中相对年轻,爱学习、爱生活、爱家人,平日帮女儿带娃,经常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家中晚辈成长的记录,以哄孙辈为乐;关心新闻,及时传递社会正能量;会摄影,常分享四季美景,旅游归来后会分享美图、美文;偶尔晒美食,比如蒸了槐花包子,送给90多岁的老母亲品尝……满屏都是平常人家的温馨和幸福。  乙(女,82岁),智慧型。会辨
期刊
那天,小华捧着手机给大家看:“瞧我妈,又开始‘科普宣传’了,我都怀疑她担任了微信朋友圈的‘养生大使’。”大家会心一笑:老人的微信朋友圈,不都这样嘛!  小华说,有一次他正吃桃子,母亲看见后大喊:“有毒!”小华很茫然。母亲认真地解释:“你没看我的微信朋友圈吗?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会中毒!”小华耐着性子说:“西瓜和桃子都是夏天的应季水果,去年夏天,你还给我榨过西瓜、桃子汁一起喝呢!”母亲这才不再坚持,但之
期刊
山东省淄博市青年白鸥从技校毕业后到工厂工作,因学艺不精,经常遭同事嘲笑。不服输的他返乡自主创业,经过4年的摸索和创新,如今做轮胎创意雕塑,每年消耗各种废旧轮胎200多吨,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致富增收的途径,更为环保事业尽了一份力。  电焊工改行做雕塑  2003年,白鸥进入淄博一家服装厂做搬运工。在服装厂,白鸥结识了缝纫女工张娟,不久两人便走进婚姻殿堂。由于搬运工活儿累,工资也不高,白鸥辞去了服装
期刊
孙幼军被誉为“一代童话大师”,这是实至名归。他创作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没有风的扇子》《小狗的小房子》等都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其实,孙幼军并不是专业作家,所以当我第一次按响他大学寓所的门铃时,心里是有一点儿疑惑的。他的本职工作是北京外交学院教师。  我自己都不清楚读过多少孙幼军的作品了。我熟识他笔下的怪老头儿、小猪唏哩呼噜、橡皮小鸭、流浪儿贝贝、铁头飞侠……只是之前一直没
期刊
前段时间,同事闷闷不樂。本来公司有个外出旅游的机会给了她,可是临近出发,名额给了别人。但是没过多久,同事又笑逐颜开起来。她说:“我要休假去旅游了。虽然自己出钱,但可以‘赔’一个好心情给自己。”  这让我想起父亲。父亲年年种葱、姜、蒜,赚钱的时候,父亲很高兴,会添置一些家具和农具;赔钱的时候,也看不出父亲失落、伤心,还是一样添置一些家具和农具。父亲说:“不能因为赔了钱,就把好心情也赔进去。人无论多难
期刊
牛在农耕文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欧洲国家尤其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牛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载体。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山区,每年夏末秋初都会举行盛大的民俗庆典“赶牛节”。近几年,它已成为巴伐利亚州深受大家欢迎的文化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畜牧业最发达的联邦州,有巍峨的群山、繁茂的森林、辽阔的草地和丰沛的水源。每年夏天即将来临的时候,高山牧场就
期刊
人老了,都会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老友久别重逢,见面的第一句话,多半是“老了,老了,怎么一晃都老了?”短短一句话,听来让人心酸。  也许有人要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想开些就是了。其实不然,老年人苦人生之短,并不全是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更让其想不通的是,当年的凌云壮志尚未兑现,许许多多想干的事还没来得及干,怎么一眨眼就老了,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壮志未酬心不甘!实话实说,老拙每每枯
期刊
93岁的他毕生致力三弦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普及,参与和见证了高校三弦专业的建立和开枝散叶,培养了一代代优秀三弦人才。“学三弦有啥出息啊?”“怎么才算有出息呢?国家需要,我自己又喜欢,把这一件事做好还不够吗?”  93岁的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肖剑声至今仍记得他初学三弦时别人的质疑和自己的回应。他与三弦结缘虽没什么传奇色彩,但是一次偶遇也足以成为一生的坚守。  1949年8月,长沙解放,进入长沙的解放军部
期刊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火车世界”,不仅陈列着几十列来自各个时期的珍贵实物火车,还有不断更新的临时展览以及与比利时特色相结合的各种活动,可以说是个“活的”博物馆。  游览完“火车世界”才知道,比利时是欧洲大陆首个构建了连贯铁路网络的国家。早在1842年,比利时就已基本完成境内铁路的修建工作。1900年,比利时铁路的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170米,远高于同期的英格兰、德国和法国的水平。  布鲁塞尔的“火车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