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达:秘书为何秘谋扳倒黄永胜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不受重用决心改换门庭
  李必达,出身很苦,解放前是个孤儿,曾被卖给人家。解放后翻了身,直到上了大学。像他这样的出身经历,在那个年代自然属于“根红苗正”,备受信任。
  1965年,李必达大学毕业后分到部队,没在基层经受什么锻炼,便很快调到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任秘书,后来成了黄永胜的秘书。
  1968年3月黄永胜调京,李必达也跟了来。
  黄永胜夫人项辉方对李必达十分信任,关怀有加,一度甚至想把他介绍给林立衡。然而由于李必达的出身经历和具有大学生身份,因而对他调任广州军区和黄永胜秘书缺乏必要的严格考察。
  不久,李必达自身固有的毛病便显露了出来。或许他对项辉方的关心爱护心存感激,或许他一心想走“上层路线”,于是便经常给担任总长办公室主任的项辉方打小报告,极力讨好卖乖,这引起了办公室其他秘书和工作人员的不满。人数不多的“黄办”,由于李必达的行为出现了团结问题。
  为此,项辉方对李必达很不满意,认为他拨弄是非,品质不好,当场批评了他。从此,项辉方对李必达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
  就在这时,黄永胜蹲点的北京针织总厂需要人去支左。考虑到李必达和办公室其他秘书团结上出了问题,项辉方便安排李必达到黄永胜蹲点的北京针织总厂去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在执行任务期间,李必达经常出去办私事,又受到批评。这下,李必达患得患失的老毛病又犯了,认为自己不受重用、不受信任,没有前途了,决心投靠江青,改换门庭。
  深思熟虑筹谋告密时间、方式
  李必达改换门庭所采取的办法是给江青写告状信,揭发黄永胜是“反江青同志的反革命集团”。因为他长期以来有意识地偷听黄永胜的电话、谈话,知道黄永胜在和吴法宪、叶群、邱会作等的通话中,多次骂过江青封锁主席、攻击总理、想当武则天、是慈禧太后式的人物,并详细记录下来。
  李必达相信自己手中掌握了大量黄永胜反江青的“过硬材料”,告密后一定能赢得江青的信任,捞到一大笔政治资本。
  李必达的告密行动在时机上作了精心选择,方式上作了精心策划。
  1969年4月1日开幕的中共九大,4月24日闭幕。4月27日召开九届一中全会预备会议,28日下午召开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李必达瞅准这一重要时机,决心铤而走险。
  26日晚上,他把偷听到的内容整理成一封揭发信,共20多页,一式3份。一份走机要,一份请温玉成(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军委办事组成员)转交,一份走地方邮局。在他看来,三管齐下,保证江青能够及时收到,并足以在政治局选举前断送黄永胜的政治生命。
  温玉成思前想后将信交给叶群
  李必达之所以请温玉成转信给江青,是因为考虑到他的政治态度及与黄永胜、江青的关系。
  温玉成任广州军区参谋长时,很受司令员黄永胜的信任和器重。“文革”中,黄永胜向林彪建议,把他调到北京,接替傅崇碧担任卫戍区司令员。时来运转的温玉成职务上不断变化,又担任了副总参谋长、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江青还让他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兼管样板团。
  慢慢地,温玉成开始靠拢江青,于是,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等都说温玉成“变了”,背后骂他“忘恩负义”。
  李必达了解这些情况,加之在广州军区时也曾给温玉成当过秘书,便来到温玉成面前,请他把揭发信转交江青。并说,要是不答应他,他就不走。温玉成被磨不过,只好答应下来。
  但是,温玉成思来想去,毕竟觉得向江青状告黄永胜是惊天大事,而眼下正值九大期间,弄不好搅了九大的局,甚至连毛泽东、林彪也牵涉进来,那问题性质就严重了!
  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作出了到头来没有改变黄永胜,反倒改变了他本人命运的决定:不把信交给江青,而于半夜时分交给了叶群。
  叶群看罢信,当场向温玉成发了火,说温玉成策反总长的秘书,在总长身边安插钉子,居心险恶,图谋不轨!叶群此举在于镇住温玉成,使他老老实实听候处理,不得乱说乱动。
  果然,虽感委屈却又被吓破胆的温玉成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再也不敢吱声了。
  毛泽东没有表态使黄、叶暗自窃喜
  训骂走温玉成,叶群不敢怠慢,即刻于凌晨3点多钟赶到京西宾馆找到黄永胜、项辉方、吴法宪,几个人秘密研究对策。
  由于李必达的未婚妻王瑞华属于总后系统,叶群立即把邱会作找来共商对策。
  邱会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找王瑞华谈话,通过组织系统给王瑞华做工作,看看能否找到李必达所写材料的底稿。第二,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以免被动。第三,“闯”一下江青,摸摸她的底,主要是看她收到没有,毛主席有没有表态。
  黄永胜、叶群等人最担忧的,还是毛泽东的态度。如果毛泽东据此发话,作出有利于江青而不利于黄永胜的表态,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让他们庆幸的是,毛泽东知道了李必达密信的内容,但并没有作任何表态。对于这个情况,邱会作有如下回忆:
  九届一中全会之后,一次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政治局开会之前,江青怒气冲冲,自言自语地说:“有些人天天骂我,打电话都在骂我,他们对我恨之入骨。现在九大开过了,我看会骂得更厉害的!”她说了一顿之后,便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一封信,摆在总理面前的茶几上,并说:“信的内容,现在不能看。”总理拿着大、小信封看了一下,仍然放在桌子上,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看江青一眼,继续看文件。
  江青回到自己座位上又说:“大家都去看一看吧,以便我不得好死以后,也多一个见证人嘛。”她说完话,把小毛巾往桌子上一摔,这是她在心中有气的时候惯用的做法。黄、吴、叶、李、邱和大家一样,都去看了一下,在小的信封上横写的字是:“送钓鱼台十一楼交江青同志亲收。”下面写的是黄永胜同志处。黄永胜一看就是李必达的字。江青用了一个比较大的信封并写上:“即送主席亲阅。江青”(这是竖写的)。毛主席用铅笔在“主席”二字上画了一个圈,一个箭头画向江青的名字,并在江青二字的上面写了一个“退”字,是退回江青之意。我们看了一下之后,一句话没有说,也没有什么表情,但心中高兴!从这里得到了三点证明:一是,李必达写的材料毛主席看过了;二是,江青承认了材料是骂人的材料;三是主席没有写为江青做主的话,江青收到退回来的信之后,没有看到毛主席有任何批示。
  李必达事件当事人皆不得善终
  就在李必达事件发生两天后,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刚结束,已顺利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黄永胜对警卫参谋李学金说:“我命令你把李必达抓起来!”
  李学金立即执行命令逮捕了李必达。
  事后,黄办的人到针织总厂收拾李必达的东西时,在字纸篓里搜到了李必达给江青、张春桥写信的碎纸片。到李必达未婚妻母亲家,却一无所获。
  李必达被押送回广州军区。但他对江青还抱幻想,在飞机上,又借上厕所之机,在《毛主席语录》的扉页上写了“谁拾到语录本,请交中央文革转江青同志救我”几个字,故意把《毛主席语录》遗失在飞机座位下面。
  但语录本被打扫卫生的人捡到了,由于飞机是空军34师的飞机,语录本便上交到了34师师长胡萍手里。胡萍又上交到了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军委办事组副组长、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手里,吴法宪又交给了黄永胜。
  李必达事件的影响是隐蔽而深远的。事件的主要当事人,都为此而打上了深深烙印并付出了相应代价:江青与黄永胜及军委办事组进一步结怨,矛盾渐渐公开化了,到一年后的庐山会议上有了猛烈爆发;温玉成在九大上不但没有进入中央政治局,还很快被解除重要职务,调离北京,去成都军区担任副司令员,比他所担任的副总参谋长低了一级;李必达在广州军区关押了一段时间,“九·一三”事件后被放出,这时江青又翻脸批他说:“李必达是坏人。”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反腐与作风建设层面给外界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当改革进入破除利益藩篱的深水区,尤其能显示出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勇气与魄力。在群众眼里,锐意改革的习近平,与当年开创改革开放道路的邓小平,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发动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束
期刊
反“偷渡外逃”  197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习仲勋担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主持广东省的日常工作。习仲勋上任初始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就是边境汹涌的偷渡逃港潮。上任三个月后,习仲勋即前往宝安视察。在沙头角中英街,习仲勋看到,香港那边很繁荣,内地却破破烂烂。  曾担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后来的一番话映照当时现实:“虽然我们的舆论整天宣传社会主义是‘天堂’,资本主义是‘地狱’,但是存在决定意识,老百姓看到
期刊
勇立潮头,坚定敞开“南风窗”  1980年,广东改革开放已经开局,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杨尚昆调中央工作,谁来接棒呢?  中央经过反复挑选和研究,最后确定由任仲夷、梁灵光去担此重任。  任仲夷自1977年2月受中央委派,从黑龙江省调至辽宁省这个深受林彪、“四人帮”干扰的“重灾区”,主持省委工作以来,大力拨乱反正,政绩斐然,人们有口皆碑。  他冲破重重阻力,把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女英雄张志新这个冤
期刊
带团出访欧洲五国  1978年5月,谷牧率领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西欧五国进行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高规格的出访团。由谷牧率领的这个代表团,成员中有钱正英(水电部部长)、彭敏(国家建委副主任)、张根生(农林部副部长)、叶林(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王全国(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杨波(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  第一次出访西欧,即使是中央政府的官员亦不免出洋相。有一位不敢吃冰淇淋,大家问他为什么?
期刊
1971年9月6日,对林彪、叶群、林立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天。他们从两条渠道获悉了毛泽东南巡谈话的绝密情报,林立果、叶群陷于惊恐之中。9月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T达“一级战备”的命令,9月8日晚,林立果乘256号专机回北京,同周宇驰、王飞、江腾蛟等人秘密谋划着暗杀阴谋……  密报惊魂  1971年8月15日,78岁高龄的毛泽东,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十一次南巡。林彪对毛泽东的南巡,对中央召开三中全
期刊
深得周恩来的信任  1961年,周荣鑫被调到教育部任副部长,1962年调国务院任代理秘书长,1964年经人代会批准任秘书长。周荣鑫出任国务院秘书长时只有40多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部长,他的虚心和对老同志的尊重爱护使他得到了各方面的信任。  周荣鑫上任后,下令取消了政协礼堂,即每个星期六给干部和其家属们安排的电影晚会。那时,每个星期六晚上,政协礼堂都会上映最新的国内外电影,而到社会上公映往往会在半年到
期刊
视察引起个人崇拜风  1977年9月22日下午,华国锋在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吴德的陪同下,先后视察了红星养鸡场和实验猪场。  在视察结束时,北京市实验猪场主任程少平请华国锋题词。华国锋兴致勃勃地挥笔题词:“总结经验把机械化养猪养鸡事业发展起来满足人民需要。”  10月4日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传达华国锋视察北京市红星养鸡场和北京市实验猪场时所作的关
期刊
庐山会议后,林彪因委屈、郁闷而想找毛泽东谈话,为此,他甚至去找一向不对眼的江青帮忙,但最终未能见到毛泽东。吃闭门羹后他放弃努力,对毛泽东心生怨恨,最后不惜冒和毛泽东摊牌的风险决意和毛泽东对抗到底,这就是庐山会议以来林彪的心路历程……  林立果的“教导队”和“战斗小分队”  制定完《“571工程”纪要》,开罢“三国四方”会议,整个三四月份,林立果在上海呆了较长时间。同以往来去匆匆、风风火火不同,这一
期刊
红二代出身军旅12年  1951年3月8日,任志强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红色高干家庭。业内和坊间普遍认为,开发商中像任志强这么敢说可谓绝无仅有,这与其家庭背景,以及因此造成的性格有极大关系。  有关任志强的父亲身份一直比较神秘。2009年左右有过一轮网络猜议,最终确定的信息是任志强的父亲为任泉生。据2007年任泉生去世时新华社的消息称,任泉生1918年7月生于山东省掖县,1937年参加革命,曾是新四军干
期刊
毛泽东十分信任周恩来  粉碎林彪集团后,毛泽东积极支持周恩来领导全国批判林彪集团的罪行,纠正一些“左”倾错误。但他也经常重申“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不喜欢看到“右”的倾向。  在批林初期,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信任大于不满意。1971年10月,经毛泽东批准,撤销了由林彪集团控制的军委办事组,成立了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毛泽东指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毛泽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