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生物学家向人们讲述他观察到的蚂蚁驮稻草的情形。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比它大100多倍,小小的蚂蚁竟能搬动这么大的东西!生物学家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只蚂蚁在地面上艰难爬行。
“然后,我看到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这条缝太宽,蚂蚁爬不过去。但不必为蚂蚁担心,它自有它的法子。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我以为它驮着的是妨碍它行走的负担,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看事情,需要从多方面去思考。一滴水,在阳光下,很快就会干涸,如果融入大海,会尽情展现晶莹剔透;一片叶,秋风飘落,很快就会枯黄,只有守候枝头,才能呈现生机与活力。压力也好,负担也罢,表面来看,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阻力,如果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种动力与推力。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重点在于分析出关键语句的含义:
生物学家说,蚂蚁跨过鸿沟,靠的就是背上的沉重的“负担”,这告诉我们负担也可成桥梁。阻碍与成功、负担与桥梁,均是一念之差,到底是什么,关键在于你如何转化。人生总有困难、挫折、磨难等阻碍我们前行的力量,我们应将负担变成承受负担的桥梁。将你人生的绊脚石搬到脚下,它就成了助你成功的垫脚石。智慧的人能在二者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而将挫折化作动力,将成功举在头顶。于是,立意也就清晰了——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负担有时候也是桥梁。
生物学家说,“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这告诉我们,善于借助外力,成功更容易。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于是,我们可以围绕着“相互借力”来展开写作。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能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闭塞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惹起世人的无限遐想……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著就“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巨龙,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解的题目,没关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扬长避短,巧借它物,两两结合,相得益彰。文章开篇运用排比句式点出中心,接着用三个问句加强语气再次紧扣中心。在论证过程中,选用了蒲松龄、沃森和克里克等名人的例子,也列举了中国的发生历程,材料翔实,颇有说服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啊!有没有搞错,又7:00了!这个该死的定点收音机,总是在我梦见吃东西的时候吵醒我。屈指一数,1、2、3、4、5,才睡了5个小时,又要去上学,唉!初三,夜未央!走在街上,刺骨的寒风吹来,倒叫我清醒了不少。
刚一进班,哇,大家都来了,一个个在那儿闷头看书,以至于我这个小有知名度的人进班,愣是没有一个人看见。坐下来,喝口水,同桌才如梦方醒地叫道:“哟,你来了,我怎么没有看见你进来?”那时,你正研究AgNO3+CuSO4呢,哪会看见我呀!
这时,数学老师笑眯眯地进来了,我已经有经验了,看她只能看脸,决不能往下看,否则会吓死你。果然,我只看到脖子,就看见了白花花的——卷子。她的双手呢?噢,在腰间——啊!就是说,就是说,上半身的厚度全是卷子?Oh,My God!这回死定了!一会儿,陆陆续续,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英语老师,每人抱着一摞卷子,笑眯眯地进来了。只有语文老师早自习没来——卷子是在语文课上发的。
今天夜里又要……唉!
还不止这些,班主任老师还不时地找我谈话,“最近怎么样?要努力呀!就这一年了,咬咬牙,拼过来。”“这次测验你考得可不好,这几天又放松了吧?下一次一定要比这次分高,不然我可要联系你的家长了。”……
唉!初三,难啊!
好容易下课了,21:30分,刚回到宿舍,电话铃又响了。“喂,是我,妈妈。最近怎么样?学习跟得上吧?初三了,再好好学一年就行了,不然,前两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有没有搞错,我刚下晚自习,还有一书包的卷子呢!这又有一大串炮弹似的问话。初三,难道就是这个样子? 初三,夜未央。心绪不宁。
“你忘了自己的信念了吗?”镜中人和我面对面,“要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谁说的?
对呀!我的信念,我的座右铭,怎么到关键时刻都忘了呢?
花了一个晚上,我整理好了情绪。
当起床铃响起时,我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笑——以微笑面对初三,面对压力。
当我翻开作业本和试卷,虽然有刺眼的分数,但我总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当我听着课堂上一次次精彩的回答,总能从中汲取到养分;当我惊叹Mr Zhao口吐莲花,在跃跃欲试中我渐渐全听懂了……还有,那次,当我和一群男生赛跑拿了倒数第一时,我也笑了,因为——我已尽了全力了。
悲观的人看见的是玫瑰的刺,而乐观的人看见的是玫瑰的花。我的初三宣言就是:在压力中茁壮成长!
这是一篇像流水账一样的文章,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有三:一是生活化的语言,读来真实有趣,大量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一个压力下成长却不失阳光的初三学生的形象;二是主题集中,从早上的生活到晚上的学习,都围绕着初三的压力展开,中心明确。难能可贵的是,在烦琐的学习生活中感悟到“在压力中茁壮成长”,心态阳光。
-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王进喜
-珠玑-
枫叶,使露珠红红地闪烁;荷花,使露珠有着苍白似泪滴的透明。露珠借助不同的事物,使自己给人以不同的美感,成功地实现了自身价值。每一个成功者,不是单纯地靠自己一味的努力拼搏,或多或少都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正如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从那颗被人遗忘的苹果中将有限抽象为无限,把一条定律谱写给星辰,因而,我们眼中的牛顿高拔出众。(选自习作《借力》)
-故事-
压力效应
香港启德机场位于市中心,飞机掠过闹市的时候,乘客能清楚地看见住家阳台上晒的衣服。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数十年直至关闭都没有出现过大灾难。深究其原因,有人说正因为危险,所以全世界的飞行员都小心翼翼,不容许自己有一点差错,启德机场因此才成为最安全的机场之一。
责编:胡蕊
一个生物学家向人们讲述他观察到的蚂蚁驮稻草的情形。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比它大100多倍,小小的蚂蚁竟能搬动这么大的东西!生物学家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只蚂蚁在地面上艰难爬行。
“然后,我看到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这条缝太宽,蚂蚁爬不过去。但不必为蚂蚁担心,它自有它的法子。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我以为它驮着的是妨碍它行走的负担,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看事情,需要从多方面去思考。一滴水,在阳光下,很快就会干涸,如果融入大海,会尽情展现晶莹剔透;一片叶,秋风飘落,很快就会枯黄,只有守候枝头,才能呈现生机与活力。压力也好,负担也罢,表面来看,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阻力,如果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种动力与推力。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重点在于分析出关键语句的含义:
生物学家说,蚂蚁跨过鸿沟,靠的就是背上的沉重的“负担”,这告诉我们负担也可成桥梁。阻碍与成功、负担与桥梁,均是一念之差,到底是什么,关键在于你如何转化。人生总有困难、挫折、磨难等阻碍我们前行的力量,我们应将负担变成承受负担的桥梁。将你人生的绊脚石搬到脚下,它就成了助你成功的垫脚石。智慧的人能在二者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而将挫折化作动力,将成功举在头顶。于是,立意也就清晰了——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负担有时候也是桥梁。
生物学家说,“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这告诉我们,善于借助外力,成功更容易。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于是,我们可以围绕着“相互借力”来展开写作。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能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闭塞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惹起世人的无限遐想……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著就“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巨龙,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解的题目,没关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扬长避短,巧借它物,两两结合,相得益彰。文章开篇运用排比句式点出中心,接着用三个问句加强语气再次紧扣中心。在论证过程中,选用了蒲松龄、沃森和克里克等名人的例子,也列举了中国的发生历程,材料翔实,颇有说服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啊!有没有搞错,又7:00了!这个该死的定点收音机,总是在我梦见吃东西的时候吵醒我。屈指一数,1、2、3、4、5,才睡了5个小时,又要去上学,唉!初三,夜未央!走在街上,刺骨的寒风吹来,倒叫我清醒了不少。
刚一进班,哇,大家都来了,一个个在那儿闷头看书,以至于我这个小有知名度的人进班,愣是没有一个人看见。坐下来,喝口水,同桌才如梦方醒地叫道:“哟,你来了,我怎么没有看见你进来?”那时,你正研究AgNO3+CuSO4呢,哪会看见我呀!
这时,数学老师笑眯眯地进来了,我已经有经验了,看她只能看脸,决不能往下看,否则会吓死你。果然,我只看到脖子,就看见了白花花的——卷子。她的双手呢?噢,在腰间——啊!就是说,就是说,上半身的厚度全是卷子?Oh,My God!这回死定了!一会儿,陆陆续续,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英语老师,每人抱着一摞卷子,笑眯眯地进来了。只有语文老师早自习没来——卷子是在语文课上发的。
今天夜里又要……唉!
还不止这些,班主任老师还不时地找我谈话,“最近怎么样?要努力呀!就这一年了,咬咬牙,拼过来。”“这次测验你考得可不好,这几天又放松了吧?下一次一定要比这次分高,不然我可要联系你的家长了。”……
唉!初三,难啊!
好容易下课了,21:30分,刚回到宿舍,电话铃又响了。“喂,是我,妈妈。最近怎么样?学习跟得上吧?初三了,再好好学一年就行了,不然,前两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有没有搞错,我刚下晚自习,还有一书包的卷子呢!这又有一大串炮弹似的问话。初三,难道就是这个样子? 初三,夜未央。心绪不宁。
“你忘了自己的信念了吗?”镜中人和我面对面,“要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谁说的?
对呀!我的信念,我的座右铭,怎么到关键时刻都忘了呢?
花了一个晚上,我整理好了情绪。
当起床铃响起时,我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笑——以微笑面对初三,面对压力。
当我翻开作业本和试卷,虽然有刺眼的分数,但我总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当我听着课堂上一次次精彩的回答,总能从中汲取到养分;当我惊叹Mr Zhao口吐莲花,在跃跃欲试中我渐渐全听懂了……还有,那次,当我和一群男生赛跑拿了倒数第一时,我也笑了,因为——我已尽了全力了。
悲观的人看见的是玫瑰的刺,而乐观的人看见的是玫瑰的花。我的初三宣言就是:在压力中茁壮成长!
这是一篇像流水账一样的文章,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有三:一是生活化的语言,读来真实有趣,大量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一个压力下成长却不失阳光的初三学生的形象;二是主题集中,从早上的生活到晚上的学习,都围绕着初三的压力展开,中心明确。难能可贵的是,在烦琐的学习生活中感悟到“在压力中茁壮成长”,心态阳光。
-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王进喜
-珠玑-
枫叶,使露珠红红地闪烁;荷花,使露珠有着苍白似泪滴的透明。露珠借助不同的事物,使自己给人以不同的美感,成功地实现了自身价值。每一个成功者,不是单纯地靠自己一味的努力拼搏,或多或少都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正如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从那颗被人遗忘的苹果中将有限抽象为无限,把一条定律谱写给星辰,因而,我们眼中的牛顿高拔出众。(选自习作《借力》)
-故事-
压力效应
香港启德机场位于市中心,飞机掠过闹市的时候,乘客能清楚地看见住家阳台上晒的衣服。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数十年直至关闭都没有出现过大灾难。深究其原因,有人说正因为危险,所以全世界的飞行员都小心翼翼,不容许自己有一点差错,启德机场因此才成为最安全的机场之一。
责编: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