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2种常用除草剂50%丁草胺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对花生产生药害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对花生茎叶处理后都表现出各种药害症状,一般药后2 d开始显症,药后5~10 d症状加重,浓度大时可导致死亡,浓度小时可慢慢恢复。
关键词 除草剂;50%丁草胺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花生;药害;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14-02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1],是仅次于油菜的第二大油料作物。针对花生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草害,农户广泛应用化学防治,而花生对农药敏感,若使用不当,或者前茬作物上的农药残留,易使花生出现药害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不同程度地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初步探讨了2种常用除草剂对花生产生药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2],旨在为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龙花172(龙岩市农科所提供)。农药品种为50%丁草胺乳油(杭州颖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1%草甘膦异丙胺盐(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内进行,采用盆栽試验,棚内温度白天(28±2)℃、晚上(22±2)℃,相对湿度75%±5%,在直径约17 cm的盆钵中点播花生,每钵2株,在花生3片复叶时用药[3]。各种药剂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大田推荐用量设置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成倍递增,即大田推荐用药量浓度的1、2、4、8、16倍[4](50%丁草胺乳油各浓度编号为A1、A2、A3、A4、A5;41%草甘膦异丙胺盐各浓度编号为B1、B2、B3、B4、B5),并设清水喷雾为对照处理(CK)。采用市下牌手持喷雾器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每处理浓度设3次重复,以滴水为度[5]。
1.3 植株株高、鲜重、干重的测定
将施药20 d后的花生植株连根拔出,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测量株高和鲜重,并计算出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将花生植株套好标签,放入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待冷却后测量干重,计算干重抑制率[3]。计算公式如下:
株高抑制率(%)=(对照株高-处理株高)/对照株高×100;
鲜重抑制率(%)=(对照鲜重-处理鲜重)/对照鲜重×100;
干重抑制率(%)=(对照干重-处理干重)/对照干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药害症状表现
由于作用机理和剂型不同,不同的药剂会对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物造成不同的药害症状,如黄化、褪绿、矮化、坏死、落叶、畸形叶等[2]。
2.1.1 施用50%丁草胺乳油后。花生幼苗在用药第2天出现药害症状,如A3、A4、A5剂量高的部分植株1/4叶缘和叶尖出现轻微不规则锈斑,个别叶片稍卷曲。到施药后第3天,所有剂量的植株都表现出药害症状,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现越明显。到施药后5 d,所有剂型药害达到顶峰,在A4和A5 2个浓度作用下,中下部所有叶片都表现药害症状,大部分叶片褐色,有的干枯脱落,心叶严重皱缩,畸形,3/4边缘出现焦枯状,植株停止生长。随着天数的增加,着药叶片开始慢慢恢复生长,心叶长出,A1和A2在药后15 d左右,A3、A4和A5在药后20 d左右,植株叶片基本恢复正常。
2.1.2 施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后。施药第2天,除B1、B2外,其他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即零星斑点,叶片稍微变黄。施药后第4天,B1、B2心叶生长点首先发黄,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叶变多并卷曲,药后10 d左右叶片颜色逐渐从叶柄处向叶尖处慢慢恢复正常,15 d左右颜色恢复正常绿色,但仍然卷曲;B3、B4、B5在施药后第4天中下部叶片出现严重的锈斑状,多数锈斑叶片中间穿孔,慢慢干枯脱落,心叶出现严重褪绿黄化,叶缘向内卷曲,植株停止生长。用药后18 d左右,B3心叶开始生长,呈现慢慢恢复的趋势,但B4、B5整株干枯死亡。
2.2 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量的影响
采用盆栽的方法,使用2种除草剂50%丁草胺乳油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花生茎叶后对花生株高、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见表1、图1、图2、图3。可以看出,2种除草剂对花生株高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41%草甘膦异丙胺盐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处理B1~B5抑制率分别为19.06%、39.06%、53.34%、47.63%和60.00%;50%丁草胺乳油抑制率较弱,不同浓度处理A1~A5抑制率分别为9.51%、9.51%、11.43%、19.51%和37.14%。2种除草剂对花生的鲜重和干重的影响随浓度的变化而不同,低浓度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A1浓度处理时,鲜重和干重抑制率为-5.78%和-1.59%,B1和B2浓度处理时对鲜重和干重都有促进作用,其鲜重抑制率分别为-10.88%和-0.62%;干重抑制率分别为-19.52%和-7.57%,比CK高。随着浓度的增加,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也增加,A2~A5的鲜重抑制率为5.55%、9.35%、41.53%和53.99%,干重抑制率为1.59%、8.37%、47.81%和 47.01%;B3~B5的鲜重抑制率为50.14%、100.00%和 100.00%,干重抑制率为39.04%、100.00%和100.00%。
3 结论与讨论
2种除草剂对花生茎叶处理后都表现出各种药害症状,如黄化、褪绿、矮化、坏死、落叶、畸形叶等。一般药后2 d症状表现明显,药后5~10 d表现出非常严重的症状,浓度大时甚至停止生长直至死亡,浓度小的药剂处理后随时间的变化植株能慢慢恢复。
试验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都能引起花生苗期药害,且速度快,症状明显;而50%丁草胺乳油1倍用量及41%草甘膦异丙胺盐1倍、2倍用量的株高明显低于对照,其鲜重和干重却高于对照,从拔出的整株苗来看,三者的根系明显比对照发达,这可能是造成鲜重和干重高于对照的原因,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仅研究了2种除草剂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他农药对花生苗期的影响、花生药害机理、药害对后期产量的影响等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张猛,王金信,段敏,等.两种二苯醚类除草剂对花生苗期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1):58-62.
[2] 夏静,朱永和.农药的药害研究初报(3)[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80.
[3] 张猛,段敏,彭学岗,等.4种除草剂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结瘤的影响[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2):29-32.
[4] 李新安,李广领,谢兰芬,等.生物炭处理对花生咪唑乙烟酸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9(12):69-72.
[5] 周华光,刘桂良,梁文勇,等.八种农药对芋艿的药害研究初报[C]//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67-669.
关键词 除草剂;50%丁草胺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花生;药害;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14-02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1],是仅次于油菜的第二大油料作物。针对花生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草害,农户广泛应用化学防治,而花生对农药敏感,若使用不当,或者前茬作物上的农药残留,易使花生出现药害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不同程度地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初步探讨了2种常用除草剂对花生产生药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2],旨在为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龙花172(龙岩市农科所提供)。农药品种为50%丁草胺乳油(杭州颖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1%草甘膦异丙胺盐(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内进行,采用盆栽試验,棚内温度白天(28±2)℃、晚上(22±2)℃,相对湿度75%±5%,在直径约17 cm的盆钵中点播花生,每钵2株,在花生3片复叶时用药[3]。各种药剂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大田推荐用量设置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成倍递增,即大田推荐用药量浓度的1、2、4、8、16倍[4](50%丁草胺乳油各浓度编号为A1、A2、A3、A4、A5;41%草甘膦异丙胺盐各浓度编号为B1、B2、B3、B4、B5),并设清水喷雾为对照处理(CK)。采用市下牌手持喷雾器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每处理浓度设3次重复,以滴水为度[5]。
1.3 植株株高、鲜重、干重的测定
将施药20 d后的花生植株连根拔出,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测量株高和鲜重,并计算出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将花生植株套好标签,放入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待冷却后测量干重,计算干重抑制率[3]。计算公式如下:
株高抑制率(%)=(对照株高-处理株高)/对照株高×100;
鲜重抑制率(%)=(对照鲜重-处理鲜重)/对照鲜重×100;
干重抑制率(%)=(对照干重-处理干重)/对照干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药害症状表现
由于作用机理和剂型不同,不同的药剂会对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物造成不同的药害症状,如黄化、褪绿、矮化、坏死、落叶、畸形叶等[2]。
2.1.1 施用50%丁草胺乳油后。花生幼苗在用药第2天出现药害症状,如A3、A4、A5剂量高的部分植株1/4叶缘和叶尖出现轻微不规则锈斑,个别叶片稍卷曲。到施药后第3天,所有剂量的植株都表现出药害症状,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现越明显。到施药后5 d,所有剂型药害达到顶峰,在A4和A5 2个浓度作用下,中下部所有叶片都表现药害症状,大部分叶片褐色,有的干枯脱落,心叶严重皱缩,畸形,3/4边缘出现焦枯状,植株停止生长。随着天数的增加,着药叶片开始慢慢恢复生长,心叶长出,A1和A2在药后15 d左右,A3、A4和A5在药后20 d左右,植株叶片基本恢复正常。
2.1.2 施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后。施药第2天,除B1、B2外,其他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即零星斑点,叶片稍微变黄。施药后第4天,B1、B2心叶生长点首先发黄,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叶变多并卷曲,药后10 d左右叶片颜色逐渐从叶柄处向叶尖处慢慢恢复正常,15 d左右颜色恢复正常绿色,但仍然卷曲;B3、B4、B5在施药后第4天中下部叶片出现严重的锈斑状,多数锈斑叶片中间穿孔,慢慢干枯脱落,心叶出现严重褪绿黄化,叶缘向内卷曲,植株停止生长。用药后18 d左右,B3心叶开始生长,呈现慢慢恢复的趋势,但B4、B5整株干枯死亡。
2.2 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量的影响
采用盆栽的方法,使用2种除草剂50%丁草胺乳油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花生茎叶后对花生株高、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见表1、图1、图2、图3。可以看出,2种除草剂对花生株高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41%草甘膦异丙胺盐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处理B1~B5抑制率分别为19.06%、39.06%、53.34%、47.63%和60.00%;50%丁草胺乳油抑制率较弱,不同浓度处理A1~A5抑制率分别为9.51%、9.51%、11.43%、19.51%和37.14%。2种除草剂对花生的鲜重和干重的影响随浓度的变化而不同,低浓度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A1浓度处理时,鲜重和干重抑制率为-5.78%和-1.59%,B1和B2浓度处理时对鲜重和干重都有促进作用,其鲜重抑制率分别为-10.88%和-0.62%;干重抑制率分别为-19.52%和-7.57%,比CK高。随着浓度的增加,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也增加,A2~A5的鲜重抑制率为5.55%、9.35%、41.53%和53.99%,干重抑制率为1.59%、8.37%、47.81%和 47.01%;B3~B5的鲜重抑制率为50.14%、100.00%和 100.00%,干重抑制率为39.04%、100.00%和100.00%。
3 结论与讨论
2种除草剂对花生茎叶处理后都表现出各种药害症状,如黄化、褪绿、矮化、坏死、落叶、畸形叶等。一般药后2 d症状表现明显,药后5~10 d表现出非常严重的症状,浓度大时甚至停止生长直至死亡,浓度小的药剂处理后随时间的变化植株能慢慢恢复。
试验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都能引起花生苗期药害,且速度快,症状明显;而50%丁草胺乳油1倍用量及41%草甘膦异丙胺盐1倍、2倍用量的株高明显低于对照,其鲜重和干重却高于对照,从拔出的整株苗来看,三者的根系明显比对照发达,这可能是造成鲜重和干重高于对照的原因,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仅研究了2种除草剂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他农药对花生苗期的影响、花生药害机理、药害对后期产量的影响等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张猛,王金信,段敏,等.两种二苯醚类除草剂对花生苗期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1):58-62.
[2] 夏静,朱永和.农药的药害研究初报(3)[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80.
[3] 张猛,段敏,彭学岗,等.4种除草剂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结瘤的影响[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2):29-32.
[4] 李新安,李广领,谢兰芬,等.生物炭处理对花生咪唑乙烟酸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9(12):69-72.
[5] 周华光,刘桂良,梁文勇,等.八种农药对芋艿的药害研究初报[C]//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6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