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 是生命的优雅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er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构筑物,一个纯粹的几何空间,更是一处心灵栖居的场所。正如《庄子·齐物论》中的描述,“天地与我并在,万物与我为一”。
  诗意生活、美学栖居,超越于现实的物欲和功利,它是人类精神的舞蹈。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每一幢房子里都凝结着人类美学的新发展。而地产建筑的美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和环境方面,生活美学理念的引入和应用也在推动着行业一场新的美学升级。这场美学升级的背后,是地产建筑正从注重实用的“适居”向强调生活体验的“宜居”发展。
  19世纪初叶德国伟大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诗叫做《轻柔的湛蓝》,在这首诗中他说:“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大地上”。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诗意的栖居这句话道出了生命的深邃与优雅。
  此次,2013芒果画报美学生活榜以“美学栖居”为主题,既来源于这首经典的诗句,同时,也是希望在当下诗意缺乏、人被异化、创造乏力的时代环境中,以“美学的栖居”来找到建筑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存在的可能,实现自我回归到美好的生活本真。八位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及地产界的领导者们,齐聚白沙源茶馆,诉说对建筑的别样情怀,交流在这个城市拥挤、空间饱和的时代里,关于宜居生活、美学栖居的体验与感悟。
  俗话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感知于万物。建筑从艺术美学到生活美学、从关注自然到关切人文,人们总是像关注某件艺术作品一样,审视着我们身边的各种建筑,而建筑艺术中表现的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也体现了现代人对美好栖居生活的营造。
  “美,引导人民的生活”,中国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刘伟先生,回忆起了刚进入建筑行业时这句让他感动的话,他认为,美是一种提升,让我们从每日柴米油盐等具体的事务中暂得脱开,所以美特别强调非功利性,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的状态,正是这种“无用”,促使了精神的提升。
  “没有文化记忆的建筑和城市是苍白的。”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秘书长、湖南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殷昆仑先生希望,在建设活动中,不应仅仅关注建筑的功能和美观,还要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城市建设。
  美的去功利化,亦得到了湖南景观研究所所长王小保先生的赞同,他表示,有些东西看似一种无形、一种浪费、一种奢侈,但这其实恰是人心最需要的。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功利的东西多了,往往就把房子打造成为了一个填充式的抽屉,每个抽屉装着一个功能,甚至我们回家也变成一种填充,这样的生活很难有美感。
  在徐天舒女士的眼里,提倡我们应当回归到自身的价值,美学栖居,一方面是环境更加诗意,另一方面,则是把自己对物质的欲望控制下来。“有品质的生活,不是由物质造成的,相反,我们把欲望降低一点点,把自己的环境收拾得干净一点点,然后有绿树、有清风、有流水,这就是美。”
  针对“美学栖居”话题,各地产界的领头者们也各自从行业的角度阐述了的美的营造与现实因素间的矛盾与困境。尤为难得的是华悦城总经理王岳先生的发言既见美学见地,又富人文情怀,他认为,在将来,城市建筑的最终状态应该是大密大疏,大建筑与小街区兼容并包,建筑与树木相得益彰。城市的立体化和综合体发展,将催生出建筑发展讲究美学生活的一个新阶段。
  20 世纪以来,伴随着人们对技术的狂热不断升温,自然悄然离我们而去,当“住宅成为居住的机器”的同时,也标志着人本主义的陨落。如今,“美学栖居”、“诗意生活”概念的兴起,与其说是创建理想的生存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或许在未来,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意境与美学感受又将成为人们的返璞追求。
其他文献
周彦,艺术批评家,现为美国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教授现当代中国美术史  “艺术是什么?哲学是什么?思想又是什么? 80年代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接受和創造之间有这么种东西,既不漂亮又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种宣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圈里,说到周彦这个名字,艺术家们都如雷贯耳。  他参与策展了曾经发生“艺术第一枪”的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并参与编写了代表着80年代最为权威的艺
期刊
亮轩,台湾著名作家,1942生于重庆北碚,5岁到台湾,父亲为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马廷英。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评论集等20余部,其文字世界精彩绝伦。  “爸,好久不见,您大去之后,已经有三十二个年头了。我也老了,头发比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要白,却总忘不了小时候接到过一封您从国外寄来的短信,其中有一句话,您说司马光平生不打诳语。我记住了,但总做不到,年近古稀,不打诳语的,真没见过,可我自己决定,从此
期刊
除了一些属于创伤儿童的记忆之外,学习与成长仍然充满着兴味。  中师附小在当时算是明星学校,里面的外省子弟人数较多,老师、校长大多受过日式教育。附小以音乐、美育著称,刚好这两项我都稍有天赋。  一年级的音乐导师萧碧珠是台中著名的钢琴家,她当时判定我为绝对音感,因为每回听音考试我总是拿一百分。虽然我没有步上此道,但音乐一直是我的狂喜与至乐。音乐的能量是属灵的,它勾起了我最深的表达欲望,而这些欲望通常是
期刊
拍摄这天,郑国霖早早到了影棚。前一天工作到凌晨三点,只睡了几个钟头的他双眼布满红血丝,尽显疲态,不得不先喝两杯浓咖啡提神。  可拍摄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守时而准点进行。化妆师堵在半路上,晚到了半个多钟头,这期间,我们急得一直打电话,郑国霖却不紧不慢,耐心地坐在沙发上,喝着茶,吃着巧克力,闲话家常,笑容满面,自始至终也没有催过半句。  拍摄结束,郑国霖看着片子满意地点头称赞,说“总算没白等”。做演员二十
期刊
自2002年到现在,许多文化人士来过书院游学讲学。有一位学者给书院题了四个字:“世外桃源”。  那时候他们可能很惊喜,有了这种感受。因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这里一点嘈杂的市声都没有。风来了有林涛呼鸣,再就是各种动物的声音。如果住在一研部的三楼,从窗子往北看,就是无边无际的松林和海湾,再就是从渔港码头到桑岛――这之间有一艘白色的交通船来来往往,大约每个小时一趟。人每天处在这种环境里,真的恍恍惚惚会觉得
期刊
背上画夹去流浪  谭演湘现在上午睡到自然醒,下午有朋友就聊聊天喝喝茶,真正绘画是在晚上,一般在凌晨两点以后睡。因为夜间安静,尤适合画工笔。这是一个并不算用功的自由畫家的生活。谭演湘自称是一个懒惰的人。27年前年前,他跳出循规蹈矩的生活,选择艺术,在迷茫和艰难中硬是淌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画画,只是帮助他过上了想过的自由生活。换句话说,艺术并非彼岸,而是脚下的这条渡船,坐在船上,随江飘荡,任意东西,就已
期刊
武汉沦陷,岳阳城破,数十万日寇直逼长沙,中国国民党将领薛岳,带领百万勇士誓师血战。从汨罗江大截击、浏阳河绝地反击再到血战岳麓山、狙击天心阁……一幕幕抗战的画面震撼人心,这部取得了超高收视率的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可谓是打响了湖南经视开年第一枪。  近几年,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类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甚至不乏夸张、雷人的剧情,如手榴弹炸飞机、手撕日本兵等。失真的剧情和过度英雄化的角色不免让人感觉乏味,而《
期刊
去往长沙市第一福利院,正赶上过完年后头一天上班。到达时刚过十二点,趁午休匆匆给老人送中饭的女儿,骑着电动摩托车停在我们前面。锁上车胎,女人拍了拍落在身上的长沙初雪,给我们指了社工部的方向,抱着保温桶跑进了颐养园。  社工部的工作人员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办公室的地上堆满了饼干、中老年奶粉、电热毯、被单等吃用,满满当当像个打烊后等待盘点的超市。  四个高一学生站在一旁兴奋地聊着天,似乎已经等了好一会儿
期刊
傅月庵,本名林皎宏,资深编辑人。现安于旧书店中收书,读书,做公益,写书评。著有《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天上大风》、《生涯一蠹鱼》等。  烦恼总是有的,即使小小一家旧书店。  1946年春天。台湾台北。佐久间町。  半年忐忑之后,《日侨留遣注意事项》终于公布。能留的、该走的,大家心里有数。即使总督府文官宿舍区,昔日宁静祥和早不知哪里去了?哀叹啜泣的,是拥挤共居,面对一屋子家具器物,半生财产不知如何
期刊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延陵书院院长徐敏的《香严悟道偈的诗学解释》,觉得很有意思,在他的解释基础上说几句。  文章介绍了背景资料:  本篇的主人公香严智闲禅师,乃是沩仰宗的第三号人物,在沩仰宗的排名仅次于沩山灵佑和仰山慧寂。  香严本来和沩山同在百丈禅师门下,他文化好,辩才也高,但是还没有开悟。百丈圆寂后,香严就遵照百丈遗命前去依止沩山。  沩山对香严说:“听说你在百丈先师那里问一答十,问十答百,但这些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