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创设情境,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愿望。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教学“平行线”时,先从北京奥运会说起:2008年北京召开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这次奥运会上精彩的比赛充满悬念,隆重的开幕式更让人激情四射!在开幕式上,最神秘、最精彩的是火炬被点燃的那一刻。那你们知道火种是怎样采集来的吗?大家一起看看吧(放火种采集录像)!太阳光照射下来,反射之后会相交于一点。交点的温度很高,火炬就被点燃了。现在,我们从每组光线中各留下两条,每组光线的位置关系是不一样的。一种情况是相交,另一种情况是平行,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平行线。可见,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辅助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不仅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其认知能力,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点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身,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情境本身要蕴含丰富的信息量,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出示课本上主题图:看!小动物们出来做操了!穿红裤子的小猪在第几排第几个?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掌握“指出物体的位置”和“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的技能。在主题图上增设了一排小动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问题“现在的队伍中,谁是第1排第1个呢?小熊还在第2排第3个吗?”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思考:第1排第1个位置的变化而引起其他坐标位置的变化。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规律的欲望,达成了数学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游戏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认知停靠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将所教的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以学生亲身体验和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找到认知停靠点,提供有效服务,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情境的真正价值。正如一位学者所作的一个精辟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四、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的情感培育提供有效激活点
“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数学情境也体现为一种人文情境,指向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本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必须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亲密交谈,循循善诱,可使学生进入和谐、丰富的氛围之中,体验到积极、温暖的情绪,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激活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智慧的生成。前面创设的几个情境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空间切入,启迪联系生活,探寻数学学习的意义;后面则以活动为主线,数学活动化,顺应了儿童的兴趣心理,孩子们在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说一说自己家的房号、找到电影院里的座号等活动中愉快、放松地学习,在师生、生生平等交流中自然地生成了积极、持久的数学情感,因而乐学不疲!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认知停靠点,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点,为学生的情感培育提供有效激活点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要坚持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以便最大化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愿望。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教学“平行线”时,先从北京奥运会说起:2008年北京召开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这次奥运会上精彩的比赛充满悬念,隆重的开幕式更让人激情四射!在开幕式上,最神秘、最精彩的是火炬被点燃的那一刻。那你们知道火种是怎样采集来的吗?大家一起看看吧(放火种采集录像)!太阳光照射下来,反射之后会相交于一点。交点的温度很高,火炬就被点燃了。现在,我们从每组光线中各留下两条,每组光线的位置关系是不一样的。一种情况是相交,另一种情况是平行,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平行线。可见,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辅助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不仅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其认知能力,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点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身,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情境本身要蕴含丰富的信息量,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出示课本上主题图:看!小动物们出来做操了!穿红裤子的小猪在第几排第几个?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掌握“指出物体的位置”和“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的技能。在主题图上增设了一排小动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问题“现在的队伍中,谁是第1排第1个呢?小熊还在第2排第3个吗?”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思考:第1排第1个位置的变化而引起其他坐标位置的变化。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规律的欲望,达成了数学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游戏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认知停靠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将所教的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以学生亲身体验和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找到认知停靠点,提供有效服务,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情境的真正价值。正如一位学者所作的一个精辟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四、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的情感培育提供有效激活点
“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数学情境也体现为一种人文情境,指向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本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必须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亲密交谈,循循善诱,可使学生进入和谐、丰富的氛围之中,体验到积极、温暖的情绪,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激活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智慧的生成。前面创设的几个情境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空间切入,启迪联系生活,探寻数学学习的意义;后面则以活动为主线,数学活动化,顺应了儿童的兴趣心理,孩子们在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说一说自己家的房号、找到电影院里的座号等活动中愉快、放松地学习,在师生、生生平等交流中自然地生成了积极、持久的数学情感,因而乐学不疲!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认知停靠点,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点,为学生的情感培育提供有效激活点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要坚持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以便最大化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