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学鼓琴”说起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外音乐教育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平衡身心发展,丰富人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不能简单看成是某一音乐技能的学习。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就像学习工艺、书法、手工、绘画等,目的和心态标准都是一样的,是为了充实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发展。如果学习最后成为炫耀、攀比的工具,就背弃了初衷,对孩子的发展也起不了积极作用。家长要理性地培养孩子,应该懂得成长的自然规律并遵循它。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外教育音乐学习
  
  一、“孔子学鼓琴”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关于“孔子学鼓琴”的典故: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
  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
  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
  这一典故不仅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好学、善学的品质,也给我們树立了一个领会音乐真谛的榜样。
  通过“孔子学鼓琴”及音乐能力培养的要求,学习音乐的过程大致可以理解成如下三个层面:
  1.读谱——熟悉作品、掌握结构,是最基本的步骤,实现后面步骤的基础。
  2.酝酿——熟练环节,反复琢磨,提高技艺,领悟内涵,把握韵致。
  3.心得——成熟阶段,跳出技艺表现的局限,理解音乐内涵与意境,心随乐动,得心应手,音乐自然地从心中流淌。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重要实施手段之一的“校外音乐教育”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起始年龄越来越小,三岁以上的孩子超过半数都参与其中。每到晚上或双休日,各类培训机构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有人满心欢喜、兴趣盎然,有人愁眉不展、黯然无趣。
  朗朗曾谈到美国琴童:“……学琴真的是很轻松、很快乐的,家长的心态也是很平和的。也许是价值观的不同,这里的大多数家长并不在乎孩子学琴的结果,却注重孩子学琴的过程。……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练琴,但他们不会间断学琴,更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会从一开始就找个好老师,甚至一周上两到三次的钢琴课,其目的就是给孩子提供练琴和接触音乐的机会。……走上专业道路的孩子很少很少,而能够让音乐永远扎根在心灵的人却有很多很多。让音乐做孩子的朋友,让音乐伴随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共识。”
  不难看出,校外音乐教育的重心在过程,孩子是不是享受音乐则是重中之重!反观当前之状况,大多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又有几人能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二、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感受音乐是为了给心灵一片享受宁静的天空,而不是平添许多不安和混乱。相信大家对父母强势逼迫孩子练琴的事时有耳闻;比赛中不满于排名家长破口大骂、老师大打出手的闹剧时有发生;孩子不想疲于练琴,损毁乐器甚至弄伤自己的事也时有发生……接受校外音乐教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级拿奖?还是一定要培养成音乐家?
  热衷于校外音乐教育的家长中,不少抱有太多的功利心。在他们眼里,考级、获奖就是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这一心态直接导致考级高了,艺术修养却原地踏步,对音乐本身的热爱更是一片苍白。正如许多学生英语考试得高分,却依然摆脱不了“哑巴英语”的尴尬一样——脱离了内心体验,语言就只是一堆僵化的字符,难以形成生动的表达;一心只想过级、得奖,忽视了过程的快乐,校外音乐教育就只是生搬硬套的僵化模式,学习过的乐曲成了过耳清风,左耳进右耳出,不会在心底停留片刻,又如何能感受音乐的美?
  假如那些“考级拿奖”心切的家长,冷静下来,想想孩子是如何在“音乐之路”前行的,就很容易了解由于引导不当,孩子真正迷失在“音乐之路”的到底是什么!
  
  三、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
  
  创造力是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之一。良好的艺术活动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科学理论的学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以及其他社会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爱因斯坦、普朗克、哈恩三人在一起,就是一支高水平的室内乐演奏小组——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哈恩进行伴唱;伽利略是天文学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科学巨匠和艺术大师……这些横跨科学与艺术世界的巨人,让我们深信艺术与想象力、创造力有着某种密切联系。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感受音乐的同时享受内心的自由和快乐,这比任何形式上的第一都值得珍惜。校外音乐教育的前提是学有余力,兴趣主导,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绝不能从家长的意愿出发,压制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不能和考级获奖挂钩,任何缺乏兴趣的被动学习,不仅是事倍功半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会造成心理负担,影响身心全面发展。校外音乐教育不能本末倒置,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才会使其受益终身。
  
  四、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音乐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少年儿童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时候,许多孩子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长时间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
  经验告诉我们:简单粗暴的人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单一,情感层次丰富的人,则会根据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表达不同的情绪。古今中外名曲,不同的地方小调,有的辉煌壮观、积极向上,有的意蕴深远、淡雅飘逸……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弱,弱到几许;强,强到几成;快,不可偏激;慢,则不得拖沓……绝大多数接受校外音乐教育的孩子,具有鲜明的分寸感,风格迥异的音乐,就是一道道锻炼自控能力的习题,训练他们如何约束自己、表现自己。参加合奏、合唱训练的孩子则更懂得和谐的意义,明白合作的重要。
  作为教师,教授音乐技能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我不反对高强度密集训练,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事,没有大量的练习,就不可能掌握一种技能;我也不否认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荣誉会让学习更加快乐。但是,必须牢记,会多少技术、拿了多少证书不是校外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明白一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为之不懈努力的恒心,需要必胜的信心。学习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乐记•乐本篇.蔡仲德注译.中国出版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272. 278.314.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多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合三维目标,再现生活,走进文本,还原情感,蕴情阅读,借助情感之动力,阅读之功能,使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感 教师 学生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偏重于认知过程,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理解,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独立见解,繁琐的理性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教学过程忽视“情感”,把情感因素置于语文教学之
期刊
[摘要] 笔者经过近2年的实践,对物理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以学生分组讨论为本,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学生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讲授式教学法在对学生传授
期刊
[摘要] 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利用生活废旧物品作为DIY活动器具,能真正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进行“废物DIY”,让幼儿在无拘无束中感受生活,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开朗、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关键词] 废物DIY 幼儿 生活 教育 创造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旧中国时期就对
期刊
[摘要] 习惯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  [关键词] 学生 习惯 养成    有谚语曾说:“播种意识,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而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这是我当班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投身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力求取得又好又快的教学效果,而端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态度则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紧贴生活 写真 写小 写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中学作文教学还是举步维艰,随便做一个小小的调查都会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存有畏难情绪,一个班里乐于写作能写好作文的學生只有寥寥数人。笔者认为,要想扭转学生写作的被
期刊
[摘要] 笔者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引导教学,用合理的构想引领教学,用新颖的案例引路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 文学作品 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往往重视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期刊
[摘要]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需要完成一种蜕变:舍弃一种思想,使之变得简单清纯;整合一下教学内容,使之变得简单易学;开放一些教学空间,使之变得简单易教。如此,语文课方能轻装上阵,因为能由简单至复杂是一种进步,而能从复杂到简单,则是一种升华。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简装版” 学生    一队行于沙漠,众皆步伐沉重,唯一人快乐地走着。人问:为何如此惬意?其笑曰:我所携最少。此时,第六感是
期刊
[摘要] 现在很多教学由传统的“重预设,轻生成”演变为“重生成,轻预设”,片面强调生成的动态性而忽视了预设的基础性。其实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僵化的,而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只有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让两者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如果在预设时能做到科学性、灵动性、生本性,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催化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成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科学性 灵动性 生本性 预
期刊
[摘要] 学生中大量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正确的教育方式去解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开启学生的心灵。只有正确应用技巧与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信任 倾听 赞赏 批评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学生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效课堂”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本文以《〈论语〉选读》教学为例,论证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高效课堂”的实现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师素养 “问课” 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内最有效、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涵养上有超常收获,并在道德人格方面获得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