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经过近2年的实践,对物理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以学生分组讨论为本,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学生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讲授式教学法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方面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训练、培养学生的智能方面却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新一代人才的要求。为此,近两年来,我对物理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以学生分组讨论为本,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初步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把一课堂分为3段来教学。第一段,在简短引入新课之后,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中指定的内容,经过思索以后在小组里进行议论找出思考题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阶段约花10分钟左右时间。第二段,通过教师启发、点拨、归纳、由师生共同活动,主要由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着重弄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加深理解、记忆。这阶段约花20分钟时间。第三段,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求当堂强化概念,巩固新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阶段约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初步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下面,笔者就以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本)第二册(人教版)实验十二“多用表的使用”中有关欧姆表这节课,谈谈这种教法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即阅读、思考、议论阶段。先花两分钟时间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立式大型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一只未知电阻值,让学生看到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比伏安法测电阻法方便(前一节课就是讲伏安法测电阻),引起了学生对欧姆表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在这简短的引入之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下列3个问题:(1)欧姆表的内部构造怎么样的?(2)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3)怎样使用欧姆表?(注:这些问体在课前预习作业中有布置,课堂中主要是分组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教材内容,经过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的思考题答案。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还具有普遍性。如“欧姆表的刻度是否均匀?”“欧姆表是怎么样进行刻度的?”“电池用久了电动势和内阻要发生变化,但使用时仍要调零,怎么会有相当大误差呢?”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思考问题的结果。如果由教师来讲述上面3个思考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跟着教师走,他们是不会想得很多、很深的。
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即进行课堂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的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主动与教师共同整理、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系统,此时,教师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到全班进行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讨论的。因此,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也就特别高。如果课堂上讨论3个思考题时,学生举手要求上黑板来发言,根据电路图说明欧姆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经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在黑板上把板书整理好,总共只花了约10分钟,就将书本上主要内容讲完了。为了加深对欧姆表的理解,我把学生中提出的问题也提到全班进行讨论,经过大组讨论,这些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学生课堂上能发表各种见解,这是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表现,也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發挥其主体作用条件的结果。
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即运用、反馈、巩固阶段。这是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是应用物理定律定理及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阶段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两个练习:(1)计算题。如图,当R=700欧时,若表棒A、B短路正好使表头指针指在满刻度。现在保持R不变,接上Rx=1700欧,指针正好半偏,求表头内阻Rg(电池内阻不计)。
(2)每个小组发一只万用表及几只电阻,让学生练习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这两个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计算,进一步让学生知道I与Rx是不成反比关系的,因而欧姆表刻度是不均匀的,练习后,我又指出1.7千欧即为该表的中心值,在刻度表面以前先要测出其中心值,便于刻度。(2)学会用半电流法测表头内阻。(3)学会使用万用表侧测电阻阻值。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有以下6点体现:
1.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阅读思考题,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启发思维。
2.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解答疑难,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搜集典型和共性的疑难以便统一答疑
3.组织帮助学生穿线结网,整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主持课堂大组讨论时,教师相当于一名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
4.把握学生思想脉络,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启发思维巩固记忆发展学生技能。
5.精讲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设计练习题,指导解题技巧实验、技能,组织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在上课时,为了能充分体现出上述6点内容。除了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法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的掌握教学进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地安插在第二阶段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每一个教学阶段中,教师都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紧扣教材。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议论、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对教材的系统整理消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巩固,从而能更有效地落实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牢固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在落实教材所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进行的,而能力又是以学生学习、掌握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在3个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实际上可以使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由浅入深的历经3次反复。如在本节课中,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对欧姆表原理有了初步感知,虽然是初步的,甚至还存在模糊之处,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在探索,在“发现”。因此,印象较深,在第二阶段进行讨论、知识整理,学生对欧姆表的原理有了进一步理解。再经过书面练习和动手实验,使所学的新知识得到了巩固。就这样,欧姆表原理在一堂课内就经过感知、理解、再实践的3个认识阶段,从而达到夯实基础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学生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讲授式教学法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方面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训练、培养学生的智能方面却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新一代人才的要求。为此,近两年来,我对物理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以学生分组讨论为本,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初步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把一课堂分为3段来教学。第一段,在简短引入新课之后,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中指定的内容,经过思索以后在小组里进行议论找出思考题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阶段约花10分钟左右时间。第二段,通过教师启发、点拨、归纳、由师生共同活动,主要由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着重弄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加深理解、记忆。这阶段约花20分钟时间。第三段,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求当堂强化概念,巩固新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阶段约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初步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下面,笔者就以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本)第二册(人教版)实验十二“多用表的使用”中有关欧姆表这节课,谈谈这种教法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即阅读、思考、议论阶段。先花两分钟时间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立式大型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一只未知电阻值,让学生看到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比伏安法测电阻法方便(前一节课就是讲伏安法测电阻),引起了学生对欧姆表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在这简短的引入之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下列3个问题:(1)欧姆表的内部构造怎么样的?(2)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3)怎样使用欧姆表?(注:这些问体在课前预习作业中有布置,课堂中主要是分组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教材内容,经过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的思考题答案。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还具有普遍性。如“欧姆表的刻度是否均匀?”“欧姆表是怎么样进行刻度的?”“电池用久了电动势和内阻要发生变化,但使用时仍要调零,怎么会有相当大误差呢?”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思考问题的结果。如果由教师来讲述上面3个思考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跟着教师走,他们是不会想得很多、很深的。
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即进行课堂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的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主动与教师共同整理、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系统,此时,教师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到全班进行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讨论的。因此,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也就特别高。如果课堂上讨论3个思考题时,学生举手要求上黑板来发言,根据电路图说明欧姆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经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在黑板上把板书整理好,总共只花了约10分钟,就将书本上主要内容讲完了。为了加深对欧姆表的理解,我把学生中提出的问题也提到全班进行讨论,经过大组讨论,这些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学生课堂上能发表各种见解,这是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表现,也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發挥其主体作用条件的结果。
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即运用、反馈、巩固阶段。这是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是应用物理定律定理及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阶段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两个练习:(1)计算题。如图,当R=700欧时,若表棒A、B短路正好使表头指针指在满刻度。现在保持R不变,接上Rx=1700欧,指针正好半偏,求表头内阻Rg(电池内阻不计)。
(2)每个小组发一只万用表及几只电阻,让学生练习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这两个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计算,进一步让学生知道I与Rx是不成反比关系的,因而欧姆表刻度是不均匀的,练习后,我又指出1.7千欧即为该表的中心值,在刻度表面以前先要测出其中心值,便于刻度。(2)学会用半电流法测表头内阻。(3)学会使用万用表侧测电阻阻值。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有以下6点体现:
1.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阅读思考题,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启发思维。
2.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解答疑难,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搜集典型和共性的疑难以便统一答疑
3.组织帮助学生穿线结网,整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主持课堂大组讨论时,教师相当于一名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
4.把握学生思想脉络,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启发思维巩固记忆发展学生技能。
5.精讲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设计练习题,指导解题技巧实验、技能,组织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在上课时,为了能充分体现出上述6点内容。除了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法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的掌握教学进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地安插在第二阶段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每一个教学阶段中,教师都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紧扣教材。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议论、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对教材的系统整理消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巩固,从而能更有效地落实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牢固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在落实教材所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进行的,而能力又是以学生学习、掌握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在3个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实际上可以使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由浅入深的历经3次反复。如在本节课中,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对欧姆表原理有了初步感知,虽然是初步的,甚至还存在模糊之处,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在探索,在“发现”。因此,印象较深,在第二阶段进行讨论、知识整理,学生对欧姆表的原理有了进一步理解。再经过书面练习和动手实验,使所学的新知识得到了巩固。就这样,欧姆表原理在一堂课内就经过感知、理解、再实践的3个认识阶段,从而达到夯实基础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