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共和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校”。其校史上记录着一个与这所学校紧密相关的人,他就是第一任副校长兼副政委张学思将军。
张学思(1916—1970),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是东北大帅府里走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张作霖有14个子女,最出名的是长子张学良和四子张学思。张学思本可以好好做大帅府中的公子哥或在东北军中任要职,但他却走上了与众兄弟姐妹不一样的道路:1933年4月,18岁的张学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67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3年9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7年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53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后受党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1944年,28岁的张学思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30岁的张学思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1946年2月至1948年6月任东北大学(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1949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张学思,授权他创办共和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周恩来说:“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有了培养海军干部的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嘛!”
张学思受命组建海军学校之后,废寝忘食地奔波于北京、沈阳、大连、丹东和莫斯科之间,甚至曾七过家门而不入。这期间,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并以海军总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与张学思亲切地交谈起来。毛泽东听说张学思正在筹建共和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说:“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好好干吧!”
参加开国大典之后,张学思与新任命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有过多次接触。萧劲光是张学思的老领导,在东北解放战争和四保临江战役中,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张学思向萧劲光汇报了筹建海军学校的情况,并真诚地提请由萧劲光亲自担任校长。而当时,中央军委已决定由张学思担任海军学校的校长。于是,张学思建议说:“建军和建校历来都是一致的。新组建的海军学校校长最好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这样许多事情都比较好办。”他打报告请军委任命萧劲光兼任校长,他自己则改任副校长。不久,聂荣臻代总长将张学思赴苏联考察后拟就的“关于组建海军学校”的报告呈送到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1949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并任命萧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李东野为政治部主任。1950年2月1日正式开学。这所学校从酝酿筹备到正式诞生,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1952年更名为“第一海军学校”,1986年定名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大连海军学校的学员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招收一批在讀的本科二年级以上大学生,直接编入大连海校的速成班(两年制),以便满足海军建设对干部的急需。二是从全国高中毕业生中通过“高考”的形式招收普通班学员(4年制),这在全国开了一个先例。三是从陆军部队招收一批部队学员,根据文化程度分别编入速成班和普通班,对于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部队学员,则编入预科班,待达到高中水平之后,再升入普通班。四是从安东海校选拔一批表现优秀的学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内高级知识分子极少,办海军学校师资力量奇缺。张学思决定从地方院校招聘教师。这一举动在20世纪50年代时的中国不免引起异议。有人指出,这岂不是违背以工农为骨干、以陆军为基础的建军路线吗?而张学思则认为,海军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军种,要求有高文化、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干部队伍。建军路线也是在实践中完善的,还应该补充包括吸收大量知识分子和团结、教育旧海军人员这一条。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师资来源,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充分肯定——
一是从苏联海军院校中聘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学思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一道秘密赴苏联考察。借这个机会,张学思为海军学校聘请了87名苏联海军专家。二是从全国各高校公开招聘。在教育部干部司的具体协助下,大连海校先后从清华、北大和湖南大学聘请了慈云桂、曹修懋、余潜修等30多位著名教授。三是从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中挑选了几十名留英留美人员,其中还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的郭成森、卢东阁等人。
军人最大的愿望是保家卫国。1953年3月,张学思被任命为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带职赴朝鲜战场见习。在炮火连天的朝鲜,他坐敞篷吉普车跑遍了朝鲜海岸,了解朝鲜人民军用鱼雷快艇击沉美国巡洋舰以及机帆船布雷的战例,还与其他指挥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海岸防御和防登陆作战方案。美国方面觉察到中朝军队做好了充分的防登陆战准备,未敢发动第二次登陆作战,最后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1956年,为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两年后,张学思毕业回国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二年9月,张学思亲自随舰到西沙群岛考察。1963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远洋货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途中沉没。根据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政治氛围,多数人都认为是遭遇了水中鱼雷的攻击,只有张学思根据情报资料反复核实,提出了疑问。他受命与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出海,最后经过实地调查,确认是触礁沉没。在北京怀仁堂汇报“跃进号”沉没事件经过的会议上,周恩来高度赞扬了海军的工作,还特别提到了张学思是一个精通业务、有能力、有水平的好参谋长。
1970年,张学思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监狱。在狱中,张学思备受摧残,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世,年仅54岁。1980年,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作出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决定。
(责任编辑:北鸣)
张学思(1916—1970),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是东北大帅府里走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张作霖有14个子女,最出名的是长子张学良和四子张学思。张学思本可以好好做大帅府中的公子哥或在东北军中任要职,但他却走上了与众兄弟姐妹不一样的道路:1933年4月,18岁的张学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67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3年9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7年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53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后受党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1944年,28岁的张学思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30岁的张学思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1946年2月至1948年6月任东北大学(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八个月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1949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张学思,授权他创办共和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周恩来说:“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有了培养海军干部的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嘛!”
张学思受命组建海军学校之后,废寝忘食地奔波于北京、沈阳、大连、丹东和莫斯科之间,甚至曾七过家门而不入。这期间,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并以海军总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与张学思亲切地交谈起来。毛泽东听说张学思正在筹建共和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说:“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好好干吧!”
参加开国大典之后,张学思与新任命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有过多次接触。萧劲光是张学思的老领导,在东北解放战争和四保临江战役中,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张学思向萧劲光汇报了筹建海军学校的情况,并真诚地提请由萧劲光亲自担任校长。而当时,中央军委已决定由张学思担任海军学校的校长。于是,张学思建议说:“建军和建校历来都是一致的。新组建的海军学校校长最好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这样许多事情都比较好办。”他打报告请军委任命萧劲光兼任校长,他自己则改任副校长。不久,聂荣臻代总长将张学思赴苏联考察后拟就的“关于组建海军学校”的报告呈送到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1949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并任命萧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李东野为政治部主任。1950年2月1日正式开学。这所学校从酝酿筹备到正式诞生,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1952年更名为“第一海军学校”,1986年定名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大连海军学校的学员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招收一批在讀的本科二年级以上大学生,直接编入大连海校的速成班(两年制),以便满足海军建设对干部的急需。二是从全国高中毕业生中通过“高考”的形式招收普通班学员(4年制),这在全国开了一个先例。三是从陆军部队招收一批部队学员,根据文化程度分别编入速成班和普通班,对于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部队学员,则编入预科班,待达到高中水平之后,再升入普通班。四是从安东海校选拔一批表现优秀的学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内高级知识分子极少,办海军学校师资力量奇缺。张学思决定从地方院校招聘教师。这一举动在20世纪50年代时的中国不免引起异议。有人指出,这岂不是违背以工农为骨干、以陆军为基础的建军路线吗?而张学思则认为,海军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军种,要求有高文化、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干部队伍。建军路线也是在实践中完善的,还应该补充包括吸收大量知识分子和团结、教育旧海军人员这一条。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师资来源,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充分肯定——
一是从苏联海军院校中聘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学思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一道秘密赴苏联考察。借这个机会,张学思为海军学校聘请了87名苏联海军专家。二是从全国各高校公开招聘。在教育部干部司的具体协助下,大连海校先后从清华、北大和湖南大学聘请了慈云桂、曹修懋、余潜修等30多位著名教授。三是从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中挑选了几十名留英留美人员,其中还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的郭成森、卢东阁等人。
带着任务上朝鲜战场
军人最大的愿望是保家卫国。1953年3月,张学思被任命为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带职赴朝鲜战场见习。在炮火连天的朝鲜,他坐敞篷吉普车跑遍了朝鲜海岸,了解朝鲜人民军用鱼雷快艇击沉美国巡洋舰以及机帆船布雷的战例,还与其他指挥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海岸防御和防登陆作战方案。美国方面觉察到中朝军队做好了充分的防登陆战准备,未敢发动第二次登陆作战,最后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1956年,为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两年后,张学思毕业回国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二年9月,张学思亲自随舰到西沙群岛考察。1963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远洋货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途中沉没。根据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政治氛围,多数人都认为是遭遇了水中鱼雷的攻击,只有张学思根据情报资料反复核实,提出了疑问。他受命与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出海,最后经过实地调查,确认是触礁沉没。在北京怀仁堂汇报“跃进号”沉没事件经过的会议上,周恩来高度赞扬了海军的工作,还特别提到了张学思是一个精通业务、有能力、有水平的好参谋长。
1970年,张学思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监狱。在狱中,张学思备受摧残,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世,年仅54岁。1980年,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作出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决定。
(责任编辑:北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