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雕塑是现代陶艺的重要分支,融合了现代造型理念和时代精神,既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又将中华民族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融入其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丰富的情感遐想。本文通过作品“思”浅谈紫砂雕塑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探索紫砂雕塑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 紫砂雕塑;嫦娥奔月
当今世界正广泛兴起现代陶艺之风,紫砂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给人以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同时,它又融合现代造型理念和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紫砂雕塑作为现代陶艺的重要分支,既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又将中华民族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融入其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丰富的情感遐想。
1 造型工艺
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的重要门类,艺人以雕、刻、塑的手法创作出生动可观的作品。雕塑是三维空间的实体,立体感是其重要特征。雕塑通过形体展现动势、情绪和生命力,雕塑作品偏向于主观,带有一定的想象色彩,表达艺人的主观精神和审美情趣。雕塑的创作题材多种多样,神话历史人物、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鸟等都是雕塑的常见题材。
雕塑作品“思”(见图1)由段泥制作,色泽偏黄,渲染出婉约清丽的月色之美,契合雕塑“嫦娥奔月”的造型题材,色彩让人们通过视觉感应产生相应的审美情感,产生朦胧的思念之情。作品整体由三部分构成,月桂树、月亮、美女人像。一轮弯月悬挂于夜空,如镰如钩,一名窈窕优雅的女子静静坐于月亮之上,两手半撑着,她抬头望向远方,似在思念着什么,一棵苍劲古拙的月桂树将月亮承托起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工艺精致,月亮边缘锯齿清晰,月桂树树干茁壮,显出古老之感,以抽象的曲线造型描述桂树的枝叶,柔韧而有力量,表现出枝繁叶茂之感,又恍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月亮与月桂树相互映衬,营造出婉约柔美的意境。女子身材窈窕、四肢纤细、姿态优雅,头发随意地盘卧,发尾下垂,她百无聊赖地静坐于月亮之上,虽只有侧脸,但仍能看出五官的俏丽,她全身衣着简约随意、无刻意修饰,纯洁中不乏慵懒性感之美,举目眺望的姿态又流露出寂寞之意,惹人生怜。此雕塑将人物、桂树和月亮的外形特征勾勒得惟妙惟肖,又通过色彩和造型的结合运用表现出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升华了艺术形象,形神兼备的构造更是赋予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可谓完美无缺。
2 文化背景
文化是抽象的,唯有通过具体的实物才能传承下来,给后人带来精神的感召力。艺术品便是传承文化的良好载体。作品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作为题材,经过适当的想象和再加工,采用现代化的艺术语言将“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所表达的内涵承载其中,独具匠心。雕塑名称为“思”,“思”字恰当地点明了作品的主旨。
“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故事内容大致为:嫦娥为人所逼,吃下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颗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清冷的月宫,从此与丈夫天涯不相见。民间广泛认为,这一美丽的故事表达了思念之情。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着“思念”的象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人总是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因此,这一题材也被自然而然地冠上“思念”的情感之名。其实,故事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1)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永恒的渴望,古代先民笃信人为修炼成仙可长生不老,融入了传统道家思想;(2)反映了汉代男为阳、女为阴的阴阳观念和生殖崇拜理念,汉代阴阳五行思想盛行,认为月亮是促进万物繁衍生息的感应者,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是男为阳、女为阴思想的典型体现;(3)反映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星辰的热情,道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慢慢步入科学化,嫦娥奔月象征着古代人们探索宇宙的梦想;(4)反映了世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先秦两汉的记述中,月宫一直是嫦娥窃药后化身蟾蜍的栖身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故事美化,将嫦娥塑造成美丽动人的形象,演变成一个婉约凄美的故事,可见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3 结 语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雕塑意境唯美,富于文化内涵,令人沉醉。传统神话故事是紫砂雕塑创作的常用题材,此雕塑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追求简约的审美观念,以更为开放的美术设计观呈现出崭新的造型意象,给人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深厚的文化熏陶。身为当代紫砂艺人,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融合东西方文化,为紫砂雕塑创作注入永恒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紫砂雕塑;嫦娥奔月
当今世界正广泛兴起现代陶艺之风,紫砂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给人以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同时,它又融合现代造型理念和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紫砂雕塑作为现代陶艺的重要分支,既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又将中华民族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融入其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丰富的情感遐想。
1 造型工艺
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的重要门类,艺人以雕、刻、塑的手法创作出生动可观的作品。雕塑是三维空间的实体,立体感是其重要特征。雕塑通过形体展现动势、情绪和生命力,雕塑作品偏向于主观,带有一定的想象色彩,表达艺人的主观精神和审美情趣。雕塑的创作题材多种多样,神话历史人物、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鸟等都是雕塑的常见题材。
雕塑作品“思”(见图1)由段泥制作,色泽偏黄,渲染出婉约清丽的月色之美,契合雕塑“嫦娥奔月”的造型题材,色彩让人们通过视觉感应产生相应的审美情感,产生朦胧的思念之情。作品整体由三部分构成,月桂树、月亮、美女人像。一轮弯月悬挂于夜空,如镰如钩,一名窈窕优雅的女子静静坐于月亮之上,两手半撑着,她抬头望向远方,似在思念着什么,一棵苍劲古拙的月桂树将月亮承托起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工艺精致,月亮边缘锯齿清晰,月桂树树干茁壮,显出古老之感,以抽象的曲线造型描述桂树的枝叶,柔韧而有力量,表现出枝繁叶茂之感,又恍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月亮与月桂树相互映衬,营造出婉约柔美的意境。女子身材窈窕、四肢纤细、姿态优雅,头发随意地盘卧,发尾下垂,她百无聊赖地静坐于月亮之上,虽只有侧脸,但仍能看出五官的俏丽,她全身衣着简约随意、无刻意修饰,纯洁中不乏慵懒性感之美,举目眺望的姿态又流露出寂寞之意,惹人生怜。此雕塑将人物、桂树和月亮的外形特征勾勒得惟妙惟肖,又通过色彩和造型的结合运用表现出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升华了艺术形象,形神兼备的构造更是赋予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可谓完美无缺。
2 文化背景
文化是抽象的,唯有通过具体的实物才能传承下来,给后人带来精神的感召力。艺术品便是传承文化的良好载体。作品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作为题材,经过适当的想象和再加工,采用现代化的艺术语言将“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所表达的内涵承载其中,独具匠心。雕塑名称为“思”,“思”字恰当地点明了作品的主旨。
“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故事内容大致为:嫦娥为人所逼,吃下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颗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清冷的月宫,从此与丈夫天涯不相见。民间广泛认为,这一美丽的故事表达了思念之情。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着“思念”的象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人总是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因此,这一题材也被自然而然地冠上“思念”的情感之名。其实,故事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1)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永恒的渴望,古代先民笃信人为修炼成仙可长生不老,融入了传统道家思想;(2)反映了汉代男为阳、女为阴的阴阳观念和生殖崇拜理念,汉代阴阳五行思想盛行,认为月亮是促进万物繁衍生息的感应者,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是男为阳、女为阴思想的典型体现;(3)反映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星辰的热情,道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慢慢步入科学化,嫦娥奔月象征着古代人们探索宇宙的梦想;(4)反映了世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先秦两汉的记述中,月宫一直是嫦娥窃药后化身蟾蜍的栖身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故事美化,将嫦娥塑造成美丽动人的形象,演变成一个婉约凄美的故事,可见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3 结 语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雕塑意境唯美,富于文化内涵,令人沉醉。传统神话故事是紫砂雕塑创作的常用题材,此雕塑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追求简约的审美观念,以更为开放的美术设计观呈现出崭新的造型意象,给人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深厚的文化熏陶。身为当代紫砂艺人,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融合东西方文化,为紫砂雕塑创作注入永恒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