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课件制作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2、科学性原则。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选原则。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
1、“偷梁换柱”法。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
2、“盗亦有道”法。由“偷梁换柱”我们又想到了“盗”。盗不也是偷吗?非也!那么什么是“盗”呢?首先来了解一下时下较为流行的Flash动画。Flash动画和其他素材不太一样,他包含作者的创意和艰辛的劳动。制作一个优秀的Flash动画所需的时间往往比你建立一个网页的时间要长,所需的技术含量也比网页要高,因此很多作者在完成Flash动画后都加上了版权信息并且打包保护起来,防止别人修改。更有甚者,你只能看不能下载。
3、合作开发。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
(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发布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发布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也可用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
1、误区之一: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误区之二: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3、误区之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南和县史召一中)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课件制作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2、科学性原则。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选原则。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
1、“偷梁换柱”法。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
2、“盗亦有道”法。由“偷梁换柱”我们又想到了“盗”。盗不也是偷吗?非也!那么什么是“盗”呢?首先来了解一下时下较为流行的Flash动画。Flash动画和其他素材不太一样,他包含作者的创意和艰辛的劳动。制作一个优秀的Flash动画所需的时间往往比你建立一个网页的时间要长,所需的技术含量也比网页要高,因此很多作者在完成Flash动画后都加上了版权信息并且打包保护起来,防止别人修改。更有甚者,你只能看不能下载。
3、合作开发。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
(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发布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发布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也可用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
1、误区之一: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误区之二: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3、误区之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南和县史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