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85-01
我们对近三年来术前心电图检查存在心肌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至2008三年,手术病人中存在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改变、前壁心肌缺血、下壁心肌缺血、侧壁民肌缺血,共计96例。伴有高血压2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心功能不全4例、偶发室早或房早9例、房颤4例、心功能Ⅰ~Ⅱ级者93例,Ⅲ级者3例。术前均行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肺功能治疗一周以上。行胆囊摘除术者57例、前列腺气化电切术者12例、全子宫切除术者6例、剖宫产术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4例、下肢骨拆内固定术4例。
1.2 麻醉方法:病人入室后开放静脉,以10ml•kg-1•h-1输入生理盐水及羟乙基淀粉注射液,30分钟后改6ml•kg-1•h-1。测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对伴有心功能不全及房颤病人行中心静脉(CVP)监测。上腹部手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老年病人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加气管插管全麻术,下腹或下肢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均应用术后镇痛。
1.3 用药情况:本组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者68例,在麻醉苏醒期给予艾司洛尔47例,苏醒期血压较高者给予尼卡地平18例,对术中血压较高者应用乌拉地尔者16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者3例。采用硬膜外(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者28例,术中血压升高者给予乌拉地尔3例,其他未用任何药物。
2 结果
96例病人围术期血压维持平稳、心率控制较好,心电图未出现异常变化。
3 讨论
心肌缺血使手术的危险因素加重。术前检查尤为重要,尽可能的控制病人的心率、血压、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完善的麻醉方式及充分的镇痛是防止心肌缺血加重的关键。术中根据心电图及病人情况,合理应用β阻滞剂、钙阻滞剂、硝酸甘油等药物。
β阻滞剂能抑制围术期心动过速,降低心肌氧耗,有利于改善缺血状态,降低外周血压从而减少收缩期左室壁张力,促使血流从心外膜向心内膜下再分布改善和维持整个心肌血液供应,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心肌缺血的药物[1]。在全麻醉苏醒期特别是吸痰及拨除气管导管时应用艾司洛尔控制病人心率,尽量提前拨除气管导管,以减少吸痰及拨管时对病人的应激反应。
钙阻滞剂对心肌呈负性肌力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而致后负荷降低,使心肌耗氧减少,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可解除冠脉痉挛,并具有明显的抗再灌注性心功能抑制作用[1]。我们对于术中或全麻苏醒期血压升高者给予间断应用尼卡地平以降低血压,并减慢心率。
硝酸甘油能扩张全身大小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室壁张力而降低心肌氧耗。有利于冠脉血流从心外膜流向心内膜,可刺激生成侧枝,也可使已有的侧枝开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但可能发生代偿性心动过速[1],我们只是在术前有心肌缺血症状,术中持续少量的静脉泵入。
大量文献证明临床浓度的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舒张收缩功能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与减少自由基有关[2]。全麻时采取气管内插管,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我们采取盐酸罗哌卡因实施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阻滞完善,常规吸氧,血压稳定。术中观察病人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胡燕华等[3]的研究表明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本组病人全部实行术后镇痛,也是防止冠脉痉挛的措施之一。
我们认为对于心肌缺血病人只要术前进行认真的准备,改善心脏功能,术中控制心率,保持血压的平稳,充分供氧,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参考文献
[1] 杨静,李立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监测和治疗.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19-721
[2] Javadov SV,Lim KH,Kerr PM,et al.protection of hearts fromrerfusion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msition.Cardiovasc Res,2000,45:360-369
[3] 胡燕华,曹庆博,孙雪华等.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385-387
作者单位:834600 新疆额敏县人民医院
我们对近三年来术前心电图检查存在心肌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至2008三年,手术病人中存在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改变、前壁心肌缺血、下壁心肌缺血、侧壁民肌缺血,共计96例。伴有高血压2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心功能不全4例、偶发室早或房早9例、房颤4例、心功能Ⅰ~Ⅱ级者93例,Ⅲ级者3例。术前均行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肺功能治疗一周以上。行胆囊摘除术者57例、前列腺气化电切术者12例、全子宫切除术者6例、剖宫产术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4例、下肢骨拆内固定术4例。
1.2 麻醉方法:病人入室后开放静脉,以10ml•kg-1•h-1输入生理盐水及羟乙基淀粉注射液,30分钟后改6ml•kg-1•h-1。测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对伴有心功能不全及房颤病人行中心静脉(CVP)监测。上腹部手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老年病人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加气管插管全麻术,下腹或下肢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均应用术后镇痛。
1.3 用药情况:本组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者68例,在麻醉苏醒期给予艾司洛尔47例,苏醒期血压较高者给予尼卡地平18例,对术中血压较高者应用乌拉地尔者16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者3例。采用硬膜外(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者28例,术中血压升高者给予乌拉地尔3例,其他未用任何药物。
2 结果
96例病人围术期血压维持平稳、心率控制较好,心电图未出现异常变化。
3 讨论
心肌缺血使手术的危险因素加重。术前检查尤为重要,尽可能的控制病人的心率、血压、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完善的麻醉方式及充分的镇痛是防止心肌缺血加重的关键。术中根据心电图及病人情况,合理应用β阻滞剂、钙阻滞剂、硝酸甘油等药物。
β阻滞剂能抑制围术期心动过速,降低心肌氧耗,有利于改善缺血状态,降低外周血压从而减少收缩期左室壁张力,促使血流从心外膜向心内膜下再分布改善和维持整个心肌血液供应,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心肌缺血的药物[1]。在全麻醉苏醒期特别是吸痰及拨除气管导管时应用艾司洛尔控制病人心率,尽量提前拨除气管导管,以减少吸痰及拨管时对病人的应激反应。
钙阻滞剂对心肌呈负性肌力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而致后负荷降低,使心肌耗氧减少,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可解除冠脉痉挛,并具有明显的抗再灌注性心功能抑制作用[1]。我们对于术中或全麻苏醒期血压升高者给予间断应用尼卡地平以降低血压,并减慢心率。
硝酸甘油能扩张全身大小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室壁张力而降低心肌氧耗。有利于冠脉血流从心外膜流向心内膜,可刺激生成侧枝,也可使已有的侧枝开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但可能发生代偿性心动过速[1],我们只是在术前有心肌缺血症状,术中持续少量的静脉泵入。
大量文献证明临床浓度的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舒张收缩功能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与减少自由基有关[2]。全麻时采取气管内插管,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我们采取盐酸罗哌卡因实施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阻滞完善,常规吸氧,血压稳定。术中观察病人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胡燕华等[3]的研究表明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本组病人全部实行术后镇痛,也是防止冠脉痉挛的措施之一。
我们认为对于心肌缺血病人只要术前进行认真的准备,改善心脏功能,术中控制心率,保持血压的平稳,充分供氧,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参考文献
[1] 杨静,李立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监测和治疗.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19-721
[2] Javadov SV,Lim KH,Kerr PM,et al.protection of hearts fromrerfusion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msition.Cardiovasc Res,2000,45:360-369
[3] 胡燕华,曹庆博,孙雪华等.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385-387
作者单位:834600 新疆额敏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