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即是困难、麻烦的代名词。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学习难度更高,学生不仅需要面对枯燥、繁琐的数学概念、公式,还需充分调动自我思维、运算技能等。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游戏教学呢?
一、导入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事物的感知以直观、具体为主,对繁杂、抽象的事物及理论知识等认知能力不够,因而很难提起兴趣进行钻研探讨。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采取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较好弥补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趣味数学游戏导入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愉悦氛围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位置与顺序”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区分“上”与“下”的位置,对其概念的理解及把握程度均比较好,但是对“左、右”“前、后”的方位名词理解则比较困难或未能理解透彻。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数学知识探讨。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搭配进行“位置与顺序”活动表演,让学生在生动的表演活动中加深对“左、右”“前、后”等方位与顺序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待学生初步掌握位置与顺序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告知学生上下楼梯应靠右行走,在看图时,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参照,将其理解为下楼的同学靠左行走,上楼的同学靠右行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表演,这样学生很快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能快速轻松地把握抽象知识。通过以上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也被充分激活出来。
二、开展互动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是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核心思想内容之一,强调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能力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高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合作、互助意识的培养通常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首先,采取抽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告知学生比赛的相关规则及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开展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单纯凭借个人力量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合作起来,只有共同协作才能高效、快速完成比赛任务。当学生学习到“购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教会学生认清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而后采取平均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最后让学生展开购物游戏比赛。比赛规则:各组导购员1名,剩余学生均为顾客,每位学生手中仅有十块钱代金币,每位学生购物不低于3件,将购买物品价格列出式子,而后导购员对付款钱数进行相应计算,并找零给顾客,限时10分钟,交易量最高的组别视为获胜。在交易计算活动中,其他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帮忙一起进行计算,但是若计算出现错误,则判定该组出局。在宣布比赛规则后,各组队员纷纷行动起来开始挑选商品,并尽最大可能用尽自我手中的十块钱代金币,以有效规避找零环节的出现,进而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在比赛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各组之间的结果进行清点,最后将比赛结果公布,同时对比赛过程环节进行相应点评。通过以上游戏活动,学生即清楚掌握元、角、分的换算规律,又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体会数学游戏内涵,让学生于游戏中快乐成长
在数学教学当中,采取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把握游戏内涵,学会思考,掌握数学知识。此外,通过数学游戏教学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均比较强烈,采取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使其在游戏中愉快学习、快乐成长。游戏教学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更全面把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游戏环节:“24点游戏”。在上课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各4人,每组扑克牌各一副,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每人手中每次可以出4张牌,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方法使4张牌的结果等于24,快速并正确算出结果者4张牌归其所有,最后牌多者获胜。通过以上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活动气氛中理解和把握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将趣味性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在游戏中收获知识,提升自我数学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一、导入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事物的感知以直观、具体为主,对繁杂、抽象的事物及理论知识等认知能力不够,因而很难提起兴趣进行钻研探讨。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采取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较好弥补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趣味数学游戏导入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愉悦氛围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位置与顺序”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区分“上”与“下”的位置,对其概念的理解及把握程度均比较好,但是对“左、右”“前、后”的方位名词理解则比较困难或未能理解透彻。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数学知识探讨。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搭配进行“位置与顺序”活动表演,让学生在生动的表演活动中加深对“左、右”“前、后”等方位与顺序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待学生初步掌握位置与顺序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告知学生上下楼梯应靠右行走,在看图时,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参照,将其理解为下楼的同学靠左行走,上楼的同学靠右行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表演,这样学生很快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能快速轻松地把握抽象知识。通过以上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也被充分激活出来。
二、开展互动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是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核心思想内容之一,强调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能力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高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合作、互助意识的培养通常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首先,采取抽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告知学生比赛的相关规则及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开展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单纯凭借个人力量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合作起来,只有共同协作才能高效、快速完成比赛任务。当学生学习到“购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教会学生认清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而后采取平均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最后让学生展开购物游戏比赛。比赛规则:各组导购员1名,剩余学生均为顾客,每位学生手中仅有十块钱代金币,每位学生购物不低于3件,将购买物品价格列出式子,而后导购员对付款钱数进行相应计算,并找零给顾客,限时10分钟,交易量最高的组别视为获胜。在交易计算活动中,其他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帮忙一起进行计算,但是若计算出现错误,则判定该组出局。在宣布比赛规则后,各组队员纷纷行动起来开始挑选商品,并尽最大可能用尽自我手中的十块钱代金币,以有效规避找零环节的出现,进而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在比赛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各组之间的结果进行清点,最后将比赛结果公布,同时对比赛过程环节进行相应点评。通过以上游戏活动,学生即清楚掌握元、角、分的换算规律,又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体会数学游戏内涵,让学生于游戏中快乐成长
在数学教学当中,采取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把握游戏内涵,学会思考,掌握数学知识。此外,通过数学游戏教学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均比较强烈,采取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使其在游戏中愉快学习、快乐成长。游戏教学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更全面把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游戏环节:“24点游戏”。在上课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各4人,每组扑克牌各一副,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每人手中每次可以出4张牌,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方法使4张牌的结果等于24,快速并正确算出结果者4张牌归其所有,最后牌多者获胜。通过以上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活动气氛中理解和把握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将趣味性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在游戏中收获知识,提升自我数学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