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题解题技巧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的热点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問。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不考查关于修辞的概念、术语,着眼于“运用”。多数情况下,修辞手法的考查体现在仿写语句、描述性的图文转换,扩展语句、句式变换等题型当中,偶有单独命题者,如2016年江苏卷单独命题考查“借代”手法的使用,2016年山东卷考查了比喻、拟人手法。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修辞手法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比喻、排比
  比喻就是“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比喻有三种:一是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用“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二是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三是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排比,就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内容有关联的短语、句子等排列在一起。排比有三种:一是句子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二是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三是单句排比,即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单句组成排比句。
  比喻、排比多体现在仿写语句这种题型之中,解题时要根据例句特点,体现出比喻、排比的特征、效果等。
  例:(2015年高考山东卷第17题)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着眼于画线部分与前句的关系,“水潭”在后面的三句里,有“明镜”“佳酿”“墨池”三个比喻词,可用排比方式将其并列,构成比喻兼排比的整句,从而达到题干要求。
  参考答案: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2.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拟物。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单独考查,更多的是融入图文转换、扩写语句当中。
  例:(2016年高考山东卷第17题)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根据题意,弄清危害,如“使理想付诸东流,会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而且明知是错误还不改正”等,答案里融入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即可。
  参考答案: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如“眼镜”代指戴眼镜的人;用具体代抽象,如“笔杆子”代替会写文章的人;用专名代泛称,用“雷锋”代指品德高尚的人。
  例:(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17题)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A项,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B项,“尧舜”代指圣贤之人,以专名代本体。C项,“干戈”“玉帛”分别代指“战争”“和平”,以具体代抽象。D项,“西施”代指美人,也是以专名代本体。
  参考答案:A
  4.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正对。上下旬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旬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例:(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18题)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根据语意、对偶(对仗)的要求,进行组合。春联,根据颜色组合;端午联根据活动情景组合。
  参考答案:春联: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联: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5.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句,只问不答,其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更加突出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2014年高考江西卷第20题)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这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语言运用题,它涉及春节习俗,描写、议论,句式选择,设问、反问、排比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解题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来写,所以切入的角度要小,通过春节时的一个典型“小场景”表现出春节特点的“大意蕴”;二是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先确定具体的情感,然后可以把疑问句(设问、反问)和排比句放在描写的内容之中,既可以集中描写后抒情,也可以边描写边抒情。
  参考答案:春节期间,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息。听!不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到底是什么令人们如此激动和高兴呢?走上前一看,只见人群中央几个人在舞龙。他们穿着红黄相间的戏服,头上戴着大红的绸巾,在锣鼓声中舞动着熠熠生辉的金龙,引得人们一片喝彩。小孩子穿着新衣在人群中追逐打闹;大人围成一圈齐声鼓掌欢呼;老人则坐在一边,摸着胡须连连点头称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金龙在人的摆动下追逐着彩球,欢呼声不断,锣鼓声不断,远处的鞭炮声也在持续。好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啊。
  [针对训练]
  1.某市求实中学高三(6)班,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需要在黑板上写一副对联,以彰显主题,营造氛围。现在上联已写好,请你拟出下联。
  上联:恪守诚信展现人格风采
  下联:____
  答案:履行承诺描绘美好明天
  2.依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段话。要求:使用相同修辞手法,字数大致相同。
  示例:月光,薄如蝉翼,穿一身素洁的裙裾,沿着苜蓿尖上的第一朵霜花飘然而来,用苍凉将大地与往事缓缓覆盖。
  答案:春雨,细如柔丝,着一袭光洁的流苏,顺着青草根部的第一个分蘖翩然而至,用圣洁将村庄与未来慢慢笼罩。
  3.扩展下面的语句,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得改变原意,70字左右。
  家,保护着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我们在家的庇护下为未来而努力。
  答案:家,像一棵大树庇护着不懂事的我们,夏日为我们提供阴凉,冬日为我们遮挡寒风。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站在大树的枝头,唱着自己的梦之歌,在大树的庇护下努力奋斗。
  4.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花与风的对话。要求:采用引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一夜风雨,果园里掉落了许许多多花瓣儿。
  花瓣儿挺生气,责怪风说:“风啊风,你自个儿居无定所,到处游逛,我可只想长在树枝上,哪儿也不愿去。你不该将我刮到地上来。”
  风说:
  花瓣儿说:“你不要推脱罪责。古人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花明明是被你吹下来的,你休想赖账!”
  风说:____
  确实,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有得也有失。
  答案:(风说)说实在的,我虽然轻轻刮过你的脸,可你掉落下来,却怪不得我,这也是你自己的花期已满。(风说)可是,古人也说过呀:‘花无百日红’;另外,对果树来说,落花可不是件坏事呀,我看还值得庆贺一番呢1
  5.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地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答案:金光闪闪的太阳高挂枝头,繁茂的树林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一对小鸟唱着歌儿离开家园去完成旅行婚礼。镰刀似的月亮缠绕着一缕云带,归来的鸟儿透过朦胧的月色,看着被剪去秀发的棵棵树桩,张大嘴巴,惊讶不已!
  6.高二年级某班班会讨论“在校学习期间,该不该严格限制学生看小说”的问题,正反两方展开了辩论。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话语进行辩驳,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句不超过50字。
  第一组:
  正方:我们可以像鱼儿一样,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难道你喜欢沉浸在枯燥的题海?
  反方:(1)____。
  第二组:
  正方:(2)____。
  反方:不正确地为机器添加润滑油,不但不会让它更好地运转,相反会让它出故障进而毁坏。
  答案:(1)第一组反方:优秀的文字是缤纷的海洋,现实中更多的却是符号的泥沼,你怎知你不是在沉沦中越陷越深。(2)第二组正方:用文学替我们频繁运转的大脑加一些润滑油,不是更能提高我们的运作效率吗?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是由层次组成的。云是有层次的,山是有层次的,塔是有层次的,房屋是有层次的,树和竹林是有层次的,人是有层次的。有时候,层次决定视野,层次决定影響,层次决定价值……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明确思想内涵,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所感所思确定文章的立意。这道题的所供材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总说世界是由层次组成的;二是分说各种各样的层次及其表现形式;三是层次的影响与作用。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层次的意思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层意思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写作时,要摆出现象,追根溯源,认清本质,由此及彼,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既要表达深刻的生活体验,又要写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就文体而言,此题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但是想写好都不容易。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无论叙事还是记人,都要凸显“层次”这一主题,但关键是要写出具体可感的情节。要注意对文章主题意义的挖掘,注意对语言文采的提升,注意选材既要相对集中又能与众不同,角度力求新颖。同时,要注意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写议论文,要有鲜明突出的中心观点,要明确表达自己对“层次”的深刻理解。在论述过程中要力求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说深说透,同时也要注意思考的辩证。当然,写议论文还要注意论证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应重点从某一角度切入,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具体的立意角度主要有:层次与价值;从“层次”看人生;“低层次”与“高层次”;提升人生层次;心有多大,层次有多高……
其他文献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儿子赶紧辍学说相声,朋友只当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5岁的郭麒麟放弃中考,真的跑到德云社小剧场演出了。一时间,郭麒麟“掇学从艺”引起广泛热议。在德云社15周年庆典专场上,郭德纲对此事作出了回应:辍学是儿子自己的意愿,我只是尊重他的决定。儿子说相声有天赋,他现在俨然就是个老艺人,甚至在人民大会堂演
期刊
【知识梳理】  词语是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通过上下文语境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散文阅读的考查中也就成了重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分析散文结构、概括散文主题、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评价散文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全都离不开对文中
期刊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特别强调谋篇布局的重要性,说它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并且还专门辟出“附会篇”一章探讨了谋篇布局的总体方法:“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也就是说,谋篇布局应该综概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连贯,决定写什么或不写什么内容。把各部分都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然繁多,但是层次还是非常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
期刊
诗歌是诗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诗歌中凝集了丰富的情感。诗人一般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为了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笔者将诗歌中的景物进行了分类,根据这些分类可以很好地从宏观上对景物进行洞察,这样就会为赏析诗歌扫清障碍。诗歌中的景物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壮景。所谓壮景就是比较壮阔的景象,这些景象一般都比较阔大与高远,便于诗人抒发豪迈的情怀。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的开篇“吴楚东南坼
期刊
[考点阐释]  高考文言文阅读有个重要的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属于语法范畴,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致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等(其中的“成分省略”,是相对于结构成分完整而言的)。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这一条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项(尤其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和“文言断句”)中,间接作考查的——比如对于省略句,翻译时必须将省去的内容补全;当
期刊
有人说,在考场上选写记叙文是一种冒险。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就考生而言,出于考试需要,此前漫长的备考中准备的多是议论文一套把式,而记叙文因其写作要素具有随机性,备考难度相对较大,一般不如议论文准备起来更有效。身临考场,正常情况下应在做完前面琐碎的基础题和几篇阅读题后才轮到作文,不说此时考试时间已过大半,单是从前面题海中跋涉出来精力也已消耗大半,再平心静气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直至下笔成文至800字
期刊
【考纲解读】  “之乎者也与,若乃焉何其,因为则所以,外加而且于。”除去“外加”二字,剩下的就是《考试说明》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文言实词考查“理解”一样,能力层级为B。所谓“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并解释某个文言虚词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式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隐性考查是指在文言翻译中,也需要
期刊
【考纲解读】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语文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一种考查形式,是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型之一,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赋分3分。  此类题能力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考生备考复习时的一个难点。做这类试题,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去分析和思考,力求做到在思想内容方面事理通达,在表达形
期刊
一、傳记阅读  1.抓事件:根据文本,勾勒传主人生事件。  2.抓精神:由传主的人生轨迹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  3.抓评价:由传主进入作者,找到作者的观点,或提炼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抓手法:探讨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与语言特色等艺术手法。  5.探价值:探讨作品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二、访谈阅读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
期刊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它有多种称谓和提法,比如周作人所说的“抒情诗的小说”“随笔风的小说”,瞿世英、郁达夫所说的“散文小说”,郑伯奇所说的“随笔式的小说”,施蛰存所说的“随笔体的小说”,师陀所说的“散文体的小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