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病症特点、治疗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月我20例我院确诊的PA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其中18例患低钾血症。19例卧位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40。14例立位ARR>40.其中17例实施单侧腹腔镜下肾上腺结节切除术,2例实施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实施开腹单侧肾上腺结节切除术。17例患者经检测诊断为腺瘤,2例为增生,1例无病理检查结果。结论:随机血浆ARR是诊断PA的主要基本指标,ARR>40作为切点对诊断原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醛固酮瘤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 醛固酮增多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82-0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并发高血压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并进一步抑制了肾素活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与正常及高血浆肾素活性的高血压病人相比,原醛症曾被认为是伴有较低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但近年来先后有报道,在原醛症病人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 14% ~ 35%;蛋白尿的发生在原醛症病人中也多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国内文献报道,分别有22.3%~40.1% 和2.7%~9.2%的醛固酮瘤患者发生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0.1岁。发病年龄28-61岁,平均35岁。其中6例有高血压家族病史。
1.1.2临床病症
1高血压、低血钾情况:9例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7例以低血钾为主要症状,4例高血压、低血钾并发。3级高血压12例,2级高血压6例,1级高血压2例。高血压病程5天-10年,平均数3年。2例入院前无高血压病史,经检测为血压高。低钾症状病程2天-10年,平均2年。1例无低钾症状,入院时检查血钾低。16例入院前曾检查血钾低,其中8例低血钾症病史大于半年。2低钾症状:肢体乏力14例,夜尿增多7例,低钾麻痹6例。3其他症状:肢体麻木4例,肢体疼痛3例,口干、喝水多2例,低钙导致抽搐1例,昏厥1例。
1.1.3实验室检查
血钾1.4~4.4mmol/L,中位数为2.5mmol/L; 11例<2.8mmol/L ,测定3例患者的卧位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 这3例患者血浆醛固酮检测结果都正常,其中有1例血管紧张素II高于正常水平,进行手术后有8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其中6例病症为腺瘤,1例为增生。手术前安体舒通试验数据表明血压明显下降;其余患者术后有所改善,但没有恢复正常水平,术前安体舒通试验显示血压下降不明显。
1.1.4 影像学检查
对20例患者都进行CT和MRI、肾上腺彩超检查。彩超结果表明8例为肾上腺占位者,其中6例为PA患者;CT检查显示12例为肾上腺增生及结节病灶者,其中10例为PA患者。
1.1.5住院手术情况
17例实施单侧腹腔镜下肾上腺结节切除术,2例实施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实施开服单侧肾上腺结节切除术。
1.2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PS13.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构成比、频数分析方法描述,片太重分布资料用中位数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做x?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并发高血压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并进一步抑制了肾素活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原醛症曾经被认为是伴有较低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但近年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原醛症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 14% ~ 35%;在原醛症患者中蛋白尿的发生也多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国内文献报道,分别有22.3%~40.1% 和2.7%~9.2%的醛固酮瘤患者发生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PA是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而造成的,其主要症状高血压、低血钾。PA引发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有:1由于醛固酮有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的功能,导致细胞外液量变多,血容量升高;2醛固酮促使钠从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使小动脉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上升,再加上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内钠离子和水增加,使管壁轻稍微膨胀,管腔变窄,外部压力增大。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PA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
原醛诊断步骤分三步:①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可能的原醛患者;②进行原醛的确诊检查;③进行原醛的亚型分型及定位诊断。对于PA的早期诊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高血压患者血钾偏低或诱发性的低血钾;经较长时间药物治疗仍无效果;高血压特别严重;高血压的年轻患者。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在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中PA的发病率高达9%和15%,而在轻度高血压中仅为2%,此次试验患者中3级高血压占60%,应注重这部分患者的PA排查,若进一步检查中患者表现为高血醛固酮、螺内酯试验阳性、低肾素活性,则可判定为PA患者。本组病例中病程超过2年者达75.4%,最长达10年,说明大部分病例早期没有被正确诊断为PA患者,从而导致治疗的延误。因此,早期的正确诊断对临床上PA治疗十分关键。PA的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或MRI等。这次试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B超特异性为65.4%,敏感性为81.7%;CT特异性为93.9%,敏感性为94.70%。
应实施腹腔镜手术摘除单侧肾上腺瘤的肾上腺,治愈率达到75%-90%。术前应采用安体舒通控制血压,准备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手术后血钾多在七天内恢复。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如血压仍有小幅升高,可加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改善不理想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致肾损害以及动脉硬化有关。术前及后一周,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天,一周后逐渐停药。
参考资料:
[1]吕朝晖,郑蕾,田 慧。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特点的临床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5):419-421.
[2]吴景程,汤正义,张 炜,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血管和肾功能指标的改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8-50
[3]杨志尚;何辉;贺大林;赵军;龙清志;;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剜除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09期
[4]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杨志寅;低血钾危象处理流程[N];健康报;2010年
关键词:原发性 醛固酮增多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82-0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并发高血压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并进一步抑制了肾素活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与正常及高血浆肾素活性的高血压病人相比,原醛症曾被认为是伴有较低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但近年来先后有报道,在原醛症病人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 14% ~ 35%;蛋白尿的发生在原醛症病人中也多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国内文献报道,分别有22.3%~40.1% 和2.7%~9.2%的醛固酮瘤患者发生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0.1岁。发病年龄28-61岁,平均35岁。其中6例有高血压家族病史。
1.1.2临床病症
1高血压、低血钾情况:9例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7例以低血钾为主要症状,4例高血压、低血钾并发。3级高血压12例,2级高血压6例,1级高血压2例。高血压病程5天-10年,平均数3年。2例入院前无高血压病史,经检测为血压高。低钾症状病程2天-10年,平均2年。1例无低钾症状,入院时检查血钾低。16例入院前曾检查血钾低,其中8例低血钾症病史大于半年。2低钾症状:肢体乏力14例,夜尿增多7例,低钾麻痹6例。3其他症状:肢体麻木4例,肢体疼痛3例,口干、喝水多2例,低钙导致抽搐1例,昏厥1例。
1.1.3实验室检查
血钾1.4~4.4mmol/L,中位数为2.5mmol/L; 11例<2.8mmol/L ,测定3例患者的卧位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 这3例患者血浆醛固酮检测结果都正常,其中有1例血管紧张素II高于正常水平,进行手术后有8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其中6例病症为腺瘤,1例为增生。手术前安体舒通试验数据表明血压明显下降;其余患者术后有所改善,但没有恢复正常水平,术前安体舒通试验显示血压下降不明显。
1.1.4 影像学检查
对20例患者都进行CT和MRI、肾上腺彩超检查。彩超结果表明8例为肾上腺占位者,其中6例为PA患者;CT检查显示12例为肾上腺增生及结节病灶者,其中10例为PA患者。
1.1.5住院手术情况
17例实施单侧腹腔镜下肾上腺结节切除术,2例实施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实施开服单侧肾上腺结节切除术。
1.2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PS13.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构成比、频数分析方法描述,片太重分布资料用中位数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做x?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并发高血压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并进一步抑制了肾素活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原醛症曾经被认为是伴有较低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但近年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原醛症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 14% ~ 35%;在原醛症患者中蛋白尿的发生也多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国内文献报道,分别有22.3%~40.1% 和2.7%~9.2%的醛固酮瘤患者发生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PA是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而造成的,其主要症状高血压、低血钾。PA引发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有:1由于醛固酮有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的功能,导致细胞外液量变多,血容量升高;2醛固酮促使钠从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使小动脉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上升,再加上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内钠离子和水增加,使管壁轻稍微膨胀,管腔变窄,外部压力增大。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PA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
原醛诊断步骤分三步:①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可能的原醛患者;②进行原醛的确诊检查;③进行原醛的亚型分型及定位诊断。对于PA的早期诊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高血压患者血钾偏低或诱发性的低血钾;经较长时间药物治疗仍无效果;高血压特别严重;高血压的年轻患者。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在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中PA的发病率高达9%和15%,而在轻度高血压中仅为2%,此次试验患者中3级高血压占60%,应注重这部分患者的PA排查,若进一步检查中患者表现为高血醛固酮、螺内酯试验阳性、低肾素活性,则可判定为PA患者。本组病例中病程超过2年者达75.4%,最长达10年,说明大部分病例早期没有被正确诊断为PA患者,从而导致治疗的延误。因此,早期的正确诊断对临床上PA治疗十分关键。PA的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或MRI等。这次试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B超特异性为65.4%,敏感性为81.7%;CT特异性为93.9%,敏感性为94.70%。
应实施腹腔镜手术摘除单侧肾上腺瘤的肾上腺,治愈率达到75%-90%。术前应采用安体舒通控制血压,准备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手术后血钾多在七天内恢复。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如血压仍有小幅升高,可加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改善不理想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致肾损害以及动脉硬化有关。术前及后一周,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天,一周后逐渐停药。
参考资料:
[1]吕朝晖,郑蕾,田 慧。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特点的临床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5):419-421.
[2]吴景程,汤正义,张 炜,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血管和肾功能指标的改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8-50
[3]杨志尚;何辉;贺大林;赵军;龙清志;;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剜除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09期
[4]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杨志寅;低血钾危象处理流程[N];健康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