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肱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循证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围手术期采用循证护理者22例(Ⅰ组),采用常规护理者18例(Ⅱ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t=-3.470,P=0.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907,P=1.775;t=-7.919,P=1.458;t=-0.890,P=0.379)。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 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对患者康复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54-02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复位固定不可靠、功能恢复较差等问题。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本院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4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循证护理与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康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2.4)岁。左侧16例,右侧24例。交通伤18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19例。按照Neer分型[2]:三部分骨折者25例,四部分骨折者1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者10例,合并骨质疏松者30例。按术后护理方式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围手术期采用循证护理者22例纳入Ⅰ组,采用一般护理者18例纳入Ⅱ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肱骨近端闭合性骨折;(2)采用切开复位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3)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4)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5)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者;(2)合并同侧肢体多处骨折者;(3)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血液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精神病患者;(4)病理性骨折者。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沙滩椅仰卧位,患肩垫高约20°,头偏向健侧。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分离保护头静脉。牵开三角肌,切断锁骨下缘部分三角肌止点,暴露肱骨头。找到大、小结节并用丝线贯穿固定肌腱止点。取出肱骨头,清理关节腔内的碎骨块。确定假体位置后植入假体,将固定大结节和小结节的丝线在假体上结扎后以骨水泥固定。将取出的肱骨头碎块植于大、小结节与肱骨干结合部。重建肩袖止点,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并确定肩关节的稳定性。术后使用抗生素48 h,24 h后拔除引流管,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开始进行肩部肌肉收缩及肩关节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逐步进行肩关节主动锻炼。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小组已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
  1.2.3临床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3]评定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并发症 Ⅰ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Ⅱ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循证护理途径
  3.1确定问题 由于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多数体质较弱,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经护理人员认真分析,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问题有: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等,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行之有效的关键。
  3.2查阅资料 寻找循证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确定检索相关词( 高龄患者、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查找相关证据资料。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将患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获得最佳的研究实证,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4 循证护理实践
  4.1重视心理护理 循证支持: 引起骨折的因素多为突发事件,患者缺乏对创伤的心理准备,骨折早期,意外的创伤及治疗护理所致的疼痛,使患者情绪剧变,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 骨折中后期,患者因长期卧床,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的心理反应; 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患者会悲观绝望、厌世甚至轻生,这种负性情绪对骨折愈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护理干预: 老年人体质较差,心理负担重,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耐心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指导、鼓励患者,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的预后和手术相关知识,向患者具体讲解肩关节置换术的优点,使患者对手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减轻或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4.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循证支持: 根据文献资料发现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比年轻人明显增高,切口疼痛及低氧血症可加重高血压、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故而及时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及血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为医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护理干预: ①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 24 h 要心电监护,尤其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切口变化,并详细记录,给予吸氧,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差,疼痛后加重,遵医嘱在疼痛剧烈前给予镇痛药,安装有镇痛泵的患者注意正确使用镇痛泵。②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尤其对低蛋白血症患者要严密观察伤口渗出情况。
  4.3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循证支持: 卧床使患者呼吸肌运动障碍,呼吸量减少,咳嗽动作减弱,大量的肺部分泌物沉积,排出不畅,可引起坠积性肺部感染; 卧床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6% ~8%,留置导尿者更易发生,如频繁更换导尿管、导尿管堵塞或护理不当易诱发尿路感染; 尿液的pH 值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偏碱性尿液容易堵塞导尿管,而发生尿路感染。护理干预: 术后尽早采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等呼吸训练,定时翻身、叩背,加强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勤漱口、勤做深呼吸,尽量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雾化吸入,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病房内使用紫外线消毒 1 ~2 次/周,保持室内通风 2 次/d。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禁止患者及陪同家属吸烟; 鼓励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加强护理导尿管,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一般患者更换尿管间隔时间在 28 d 左右,更换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多饮水保证患者饮水量达 2 000 ml/d以上,多排尿以生理性内冲洗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严密观察尿液 pH 值,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4.4体位护理 由于早期置换的肱骨头周围的软组织尚未修复,关节未稳定,如患者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不当均可造成肩关节脱位。为此,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后,在其麻醉感觉未消退之前,护士应帮忙将其枕头去掉,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头偏向一边。保持手术肩关节上臂置于软枕上。患者麻醉感消失后,护士要帮助患者进行平卧位姿势,术后6 h 后患者身体机能正常、生命特征平稳后,可以保持半卧位或健侧卧位姿势。术后可给予平卧位,禁止术侧卧位。站立时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使患者感到舒适,并减轻切口疼痛。
  4.5加强功能锻炼 循证支持:术后第1~2天由于肩周肌肉受到破坏,需要支具加以保护,防止肱骨头半脱位。但是手、前臂和肘关节能够主动活动,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预防肌肉萎缩。术后3d肩部肿胀减轻,为预防粘连同时避免活动过度造成组织损伤,在小范围内被动活动肩关节,逐步增加频次和强度,期间下地行走防止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第5天时患者在医护人员的严格指导下做肘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术后第6天开始 方法:在第6天时进行卧位锻炼,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增加肩关节外展、内收角度,因患肢在进行旋转活动时,肌肉受到扭转,可能发生肌肉断裂或撕裂,因此在我们的方案中,术后2周内不进行旋转活动。术后14 d时纤维组织已愈合,肿胀明显消退,可除掉支具,进行更积极的锻炼。
  5 讨 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肱骨的关节部、大小关节与肱骨干之间的互相移位大于45°或大于10 mm [1]。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老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疼痛,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粉碎的程度、骨折疏松及肱骨头血运破坏的程度[5]。
  对于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为肱骨头提供主要血供的旋肱前动脉多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引起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而老年患者还同时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骨折复位困难等问题,导致无法进行有效内固定,若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疼痛、畸形愈合、骨不连及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很高,而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可解决这些问题[2]。吴昊等[3]在对比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例中发现,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在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时,应注意手术时机、假体高度、后倾角、处理骨缺损肩袖及功能锻炼等问题,以保证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但人工肱骨头置换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潜在问题,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认为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证包括:(1)肱骨头劈裂骨折;(2)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发生粉碎性骨折半脱位;(3)压缩性骨折累及关节面超过40%;(4)Neer四部分骨折及骨折移位或半脱位[4]。
  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患者的意愿,将科学有效的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过确立问题、查阅文献、寻求实证、评价证据、制定措施、检测实证结果六步骤中促进了护士去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从而确保了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经济化、合理化的护理服务[5]。应用于临床实践明显降低了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工作时间、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与团队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也为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1]郝建彬,吕福润.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64例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1438-1440.
  [2]刘鹏程,李纲,张晓岗,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1):1346-1349.
  [3]吴昊,查振刚,林宏生,等.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560-564.
  [4]朱仰义,章年年,余春华,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J].中医正骨,2012,24(11):45-46.
  [5]徐建鸣,郑文燕.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9.
  作者简介:李玲(1987-),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大专,护师,主要从事骨与关节损伤临床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贾鹏(1977-),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与关节损伤临床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2009-2012年丹寨县涂阳病例,初治涂阴病例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和二月末涂阳原因及耐药发生。方法:根据结核病控制策略实施方案,对可疑症状者筛查、涂片、治疗、督导管理。结果2009-2012年丹寨县疾控中心共收治涂阳病人232人,复治涂阳病人115人,初治涂阴病人394人,初治涂阳二月末未转阴23例,复治涂阳二月末未转阴4例,初治涂阴二月末涂阳病人1例,初治涂阳治愈率8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之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我院2009年-2011年无张力腹股沟疝修复术后复发患者共有21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患者复发的因素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有10例患者复发因素为自身原因,7例患者复发因素为手术原因,4例患者复发因素为混合原因,对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无患者再复发。结论: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二次肝胆道结石手术在肝胆道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于2009年5月到2012年6月实施的40例肝胆道结石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基于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症变化进行了跟踪记录,进一步总结了二次肝胆道结石手术在治疗肝胆道结石中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肝胆道结石患者在经过二次肝胆道结石术后均有一定的临床病症变化,二次切除术后并发症为4例,但经过及时处理都病愈出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0 年1 月-2012年12 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156 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 403 例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 而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两组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后使用带锁髓内钉的临床处理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8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对照组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都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也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各项统计均具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2);观察组患者的WBC计数、HR以及R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SaO2以及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6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 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 36 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0 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术,12 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4 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 2 例,尿路感染 1 例,切口感染 1 例;59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1 例切口感染经引流后二期愈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6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内科及重症监护病人作为样本,收集并培养其痰液,收集了637株致病菌株,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在对所有的菌株进行分析后,主要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占37.1%;位居第二位的是真菌感染,占31.8%;革兰阳性球菌为第三位,占3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将164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人。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法,即奥美拉唑40mg/d+阿莫西林1000mg/d+甲硝唑400mg/d的三联疗法;实验组采用序贯疗法,即奥美拉唑40mg/d
期刊
摘 要:目的 对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给予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法;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患者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效果以及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日用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日用量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