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兴趣与创新意识平台-专业理论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企业实习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轻纺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优势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推动轻纺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轻纺污染治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xtile Colleg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Goal of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ZHANG Xinxin, DONG Xiaoli, ZHANG Xiufang,
XUE Mang, MA Chun, MA Hongchao, SUN Dedo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34)
Abstract To develop students' basic theory and skills -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ain line, to build"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platform -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platform - 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 internship training platform,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textile categor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ext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extile pollution; innovation ability
0 概论
轻纺行业包括制浆造纸、皮革、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诸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度高、排量大、毒性强的废水,还有大量废气和废渣。废弃物排放不仅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治理困难大,而且造成资源浪费,阻碍着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轻纺行业生死存亡问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环境工程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具备通过研究解决高深而困难的理论问题的能力,还要更多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强化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二为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既能推动轻纺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1 体系建设目标
本着服务污染控制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为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同时考虑到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多人也都从事与轻工、纺织行业有关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工作,以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轻纺行业污染治理为特色,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立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采取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拥有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环境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技术,能够适应污染控制企业的工艺设计、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2 体系建设内容
2.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要求,以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兴趣与创新意识平台-专业理论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企业实习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重组,增加企业工程师或企业家讲座,加强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优化实践环节,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专业实验学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侧重轻纺污染治理方面的实验内容。
2.2 教学融入创新成果
依据行业发展动态,瞄准行业先进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将创新成果融入教学过程。比如光催化氧化是污染控制研究前沿,本专业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受瞩目的科研成果。瞄准其较好的应用前景,将“光催化氧化”加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使科研创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增加在企业开展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2.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实验教学模式按“两阶段、三层次”进行。“两阶段”是指基础实践阶段和工程实践阶段;“三层次”是指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按基础技能训练实验、综合能力培养设计性实验及创新能力个性化实验三个层次对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总体上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注意各层次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2)积极开展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建设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采用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模式,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3)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大学生创新兴趣小组,逐步实现实验室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放,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实验机会。同时鼓励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做创新实验、及早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毕业设计或参加科研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2.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从企业和行业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同时选派专职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教育水平,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扩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的规模和内容;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力度,由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并由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及实习实践等活动。
3 实施方案及研究方法
结合轻纺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利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图1)。
图1 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在专业兴趣与创新意识平台,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班导师,尽快建立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专业自豪感;一方面在专业导论课程授课过程中,在多媒体课件基础之上,多添加一些图像、视频等内容,采用不同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工程项目与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将结合,同时对轻纺类企业常用的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一批基础牢固、特色鲜明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应用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探索出与实验内容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一方面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大学生创新兴趣小组,以教师的科研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一系列科技竞赛为载体,强化研究性学习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企业实习实训平台,一方面扩大专业暑期就业见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及学生的参与人数,提高现有基地的质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派遣年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进修,全面提升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环节应用。选送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工程岗位顶岗实训,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增强工程创新指导能力,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
4 结语
教学体系的建立可辐射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共享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服务于轻纺行业相关专业(如轻化工程、纺织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的污染治理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同时对纺织染整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清洁生产工艺、造纸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支撑,满足了多个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639),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LX1209、JGLX1211)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轻纺污染治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xtile Colleg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Goal of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ZHANG Xinxin, DONG Xiaoli, ZHANG Xiufang,
XUE Mang, MA Chun, MA Hongchao, SUN Dedo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34)
Abstract To develop students' basic theory and skills -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ain line, to build"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platform -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platform - 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 internship training platform,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textile categor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ext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extile pollution; innovation ability
0 概论
轻纺行业包括制浆造纸、皮革、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诸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度高、排量大、毒性强的废水,还有大量废气和废渣。废弃物排放不仅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治理困难大,而且造成资源浪费,阻碍着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轻纺行业生死存亡问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环境工程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具备通过研究解决高深而困难的理论问题的能力,还要更多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强化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二为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既能推动轻纺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1 体系建设目标
本着服务污染控制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为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同时考虑到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多人也都从事与轻工、纺织行业有关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工作,以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轻纺行业污染治理为特色,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立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采取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拥有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环境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技术,能够适应污染控制企业的工艺设计、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2 体系建设内容
2.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要求,以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兴趣与创新意识平台-专业理论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企业实习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重组,增加企业工程师或企业家讲座,加强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优化实践环节,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专业实验学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侧重轻纺污染治理方面的实验内容。
2.2 教学融入创新成果
依据行业发展动态,瞄准行业先进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将创新成果融入教学过程。比如光催化氧化是污染控制研究前沿,本专业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受瞩目的科研成果。瞄准其较好的应用前景,将“光催化氧化”加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使科研创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增加在企业开展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2.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实验教学模式按“两阶段、三层次”进行。“两阶段”是指基础实践阶段和工程实践阶段;“三层次”是指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按基础技能训练实验、综合能力培养设计性实验及创新能力个性化实验三个层次对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总体上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注意各层次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2)积极开展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建设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采用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模式,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3)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大学生创新兴趣小组,逐步实现实验室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放,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实验机会。同时鼓励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做创新实验、及早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毕业设计或参加科研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2.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从企业和行业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同时选派专职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教育水平,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扩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的规模和内容;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力度,由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并由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及实习实践等活动。
3 实施方案及研究方法
结合轻纺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利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图1)。
图1 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在专业兴趣与创新意识平台,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班导师,尽快建立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专业自豪感;一方面在专业导论课程授课过程中,在多媒体课件基础之上,多添加一些图像、视频等内容,采用不同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工程项目与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将结合,同时对轻纺类企业常用的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一批基础牢固、特色鲜明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应用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探索出与实验内容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一方面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大学生创新兴趣小组,以教师的科研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一系列科技竞赛为载体,强化研究性学习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企业实习实训平台,一方面扩大专业暑期就业见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及学生的参与人数,提高现有基地的质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派遣年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进修,全面提升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环节应用。选送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工程岗位顶岗实训,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增强工程创新指导能力,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
4 结语
教学体系的建立可辐射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共享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服务于轻纺行业相关专业(如轻化工程、纺织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的污染治理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同时对纺织染整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清洁生产工艺、造纸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支撑,满足了多个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639),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LX1209、JGLX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