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与各位班主任一起讨论关于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德育工作管理者,相信每位班主任也和我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在看着我校德育工作走上更合理、科學、规范的道路。
关于我校德育工作,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需要认清德育是什么?德育要造就什么样的人?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称为德育。换句话说,德育是人的社会化、人的自然化和谐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明确一点,找到学生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这种需要对他们将来有没有价值,德育工作需要搞清楚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这是本质。
二、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德育工作者也需要文化建设
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家的一个观念。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五最:1.最受学生喜爱 学生有话了找谁,敢找谁,意味着受学生欢迎的程度。2.最善于学习的人 人格、学术魅力。爱学生、尊重学生、研究学生。3.最善于表达的人 能说会道--语不惊人,死不休。4.最具有思想的人 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5.最有组织能力的人 活动的组织策划。
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提升育德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会“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
三、影响育德能力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许多学历相同、教龄相近、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相似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那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1.育德观念因循守旧,育德方法简单粗暴,不少教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发展需要与潜能了解不多,过于放大学生缺点而忽视学生的长处,教师的育德观念与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差距较大,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出了问题,犯了错误,缺乏足够的心理素质,依然沿用过去高高在上,训斥、体罚的方法教育学生,无法取得学生的认同,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让学生感动。
2. 育德过程缺少感情投入,言语表达缺乏说服力。当学生违纪时,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面对,事实不查,过程不问,原因不讲,盛气凌人,一味指责,甚至动手就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发生师生冲突;或者用空洞、浅薄的大道理说教,学生无动于衷;或者教师的谈话没有力度,被学生无理顶撞,弄得哑口无言,失去为师的尊严。这些现象充分暴露出一些教师自身道德情感体验的贫乏,道德情感语言的干枯和道德情感材料占有的匮乏。
3.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过多地让学生反省所犯错误的原因,却很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一旦学生承认错误,教育过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教师留给学生的也就是“知道自己错了,下次不许再犯”之类的话语。这种育德既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的行为,也不能对学生今后的行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育德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师的育德能力不是与时俱来的,也不是看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获得的,而是在育德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我从事教育教学近三十年,主管德育工作三年,反思过去,感悟颇多。我认为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育德观念是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育德理念。德育教育是人性教育,“以人为本”只有融入教师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充分体现出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强,这有利于其自身约束能力及自觉性的提高。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冒犯,用诚恳、委婉的态度教育学生,善于以包容的心态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现在的不少学生自律、自立、自爱、自尊的意识相对淡薄,个人主义思想相对突出,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但这一代学生也有他们的长处,那就是思想活跃,知识广博,敢于创新,兴趣爱好广泛,正义感强等。变化了的德育对象,为我们教师冲破原有束缚,大胆创新,开创德育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2.培育自我道德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根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把握主流文化,才有资格,有底气教育青少年。教师的育德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从道德认知角度看,教师要有适应当代道德发展总体趋势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德育敏感性。道德教育必须具备知识基础和理论批判能力。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突下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经常面临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困惑。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洞悉当代变迁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辨别美丑、辨别对错、区分善恶的能力,抵制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2.从道德行为角度看,在新道德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自觉投身于现代道德风尚的建设中。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处事方法、人格品性,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不仅要把道德的种子播撒人间,还要让道德风尚的力量见证于自身。
3.善于总结创新德育方法和技巧是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途径。善于从育德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不断的自我追问,自我反思,是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关键。掌握多种育德方法,因人施教。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对学生道德的敏感性和有效监控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犯了错误,不仅要帮助找出错误原因,还要告诉学生应怎样做,避免学生在出现问题时浑然不知,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在道德语言的运用中,不仅要艺术运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强化语言感染力和巧妙性,教师谈话中如果蕴涵高超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就容易被学生认同和接纳。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及生活中的一个微弱的火花。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道德思想渗透,要把学生当作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主体,教给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用情感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经历、感悟,构建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注入现代文明的气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入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之中。
当然,德育教育还需全社会都来关心和讨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关于我校德育工作,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需要认清德育是什么?德育要造就什么样的人?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称为德育。换句话说,德育是人的社会化、人的自然化和谐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明确一点,找到学生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这种需要对他们将来有没有价值,德育工作需要搞清楚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这是本质。
二、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德育工作者也需要文化建设
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家的一个观念。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五最:1.最受学生喜爱 学生有话了找谁,敢找谁,意味着受学生欢迎的程度。2.最善于学习的人 人格、学术魅力。爱学生、尊重学生、研究学生。3.最善于表达的人 能说会道--语不惊人,死不休。4.最具有思想的人 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5.最有组织能力的人 活动的组织策划。
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提升育德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会“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
三、影响育德能力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许多学历相同、教龄相近、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相似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那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1.育德观念因循守旧,育德方法简单粗暴,不少教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发展需要与潜能了解不多,过于放大学生缺点而忽视学生的长处,教师的育德观念与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差距较大,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出了问题,犯了错误,缺乏足够的心理素质,依然沿用过去高高在上,训斥、体罚的方法教育学生,无法取得学生的认同,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让学生感动。
2. 育德过程缺少感情投入,言语表达缺乏说服力。当学生违纪时,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面对,事实不查,过程不问,原因不讲,盛气凌人,一味指责,甚至动手就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发生师生冲突;或者用空洞、浅薄的大道理说教,学生无动于衷;或者教师的谈话没有力度,被学生无理顶撞,弄得哑口无言,失去为师的尊严。这些现象充分暴露出一些教师自身道德情感体验的贫乏,道德情感语言的干枯和道德情感材料占有的匮乏。
3.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指导,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过多地让学生反省所犯错误的原因,却很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一旦学生承认错误,教育过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教师留给学生的也就是“知道自己错了,下次不许再犯”之类的话语。这种育德既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的行为,也不能对学生今后的行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育德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师的育德能力不是与时俱来的,也不是看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获得的,而是在育德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我从事教育教学近三十年,主管德育工作三年,反思过去,感悟颇多。我认为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育德观念是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育德理念。德育教育是人性教育,“以人为本”只有融入教师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充分体现出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强,这有利于其自身约束能力及自觉性的提高。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冒犯,用诚恳、委婉的态度教育学生,善于以包容的心态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现在的不少学生自律、自立、自爱、自尊的意识相对淡薄,个人主义思想相对突出,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但这一代学生也有他们的长处,那就是思想活跃,知识广博,敢于创新,兴趣爱好广泛,正义感强等。变化了的德育对象,为我们教师冲破原有束缚,大胆创新,开创德育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2.培育自我道德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根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把握主流文化,才有资格,有底气教育青少年。教师的育德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从道德认知角度看,教师要有适应当代道德发展总体趋势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德育敏感性。道德教育必须具备知识基础和理论批判能力。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突下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经常面临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困惑。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洞悉当代变迁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辨别美丑、辨别对错、区分善恶的能力,抵制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2.从道德行为角度看,在新道德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自觉投身于现代道德风尚的建设中。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处事方法、人格品性,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不仅要把道德的种子播撒人间,还要让道德风尚的力量见证于自身。
3.善于总结创新德育方法和技巧是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途径。善于从育德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不断的自我追问,自我反思,是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关键。掌握多种育德方法,因人施教。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对学生道德的敏感性和有效监控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犯了错误,不仅要帮助找出错误原因,还要告诉学生应怎样做,避免学生在出现问题时浑然不知,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在道德语言的运用中,不仅要艺术运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强化语言感染力和巧妙性,教师谈话中如果蕴涵高超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就容易被学生认同和接纳。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及生活中的一个微弱的火花。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道德思想渗透,要把学生当作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主体,教给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用情感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经历、感悟,构建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注入现代文明的气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入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之中。
当然,德育教育还需全社会都来关心和讨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