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年头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这样说,我有三点感悟:。
其一,、数学是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产物,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伴随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不断扩充,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
其二,、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养。可以这样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过程。
其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不但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反映。而数学的工具性正是体现在数学的用模上,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活动,实际上就是建模与用模的活动。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建模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转变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模”的视角来处理教学内容。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建模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按照建模的思路编排的,如最明显的各种几何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运算中各种运算律的应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精心设计和选择列入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搜集信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愉悦体验。要立足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教师带头,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良好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探索,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结合实际,活改教材,使建模用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材上许多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稍有差距,根据需要对一些题目进行开发,使其成为建模的有效素材,必将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探究了“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后,结合实际让“数学回归生活”,我出了一道这样的训练题,“校园西墙角停了汽车和自行车,共35辆,数数车轮的话共有110个,你能知道汽车和自行车分别有几辆吗?”由于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会使学生感觉数学原来也可以这么亲近,从内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3.、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逐步地推进。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课堂上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让学生感受建模其实很简单,重过程、重参与,从小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
4.、教师必须有自己清晰的角色定位。
数学建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教学过程自觉地变成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而应不时扮演不同角色: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学生”——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裁判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总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學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自身具备数学模型的构建意识与能力,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使数学课堂彰显科学的魅力。
姓名:王龙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上第小区1-1-2310
联系电话:13935281631
邮编:037000
工作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云冈小学校
其一,、数学是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产物,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伴随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不断扩充,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
其二,、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养。可以这样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过程。
其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不但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反映。而数学的工具性正是体现在数学的用模上,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活动,实际上就是建模与用模的活动。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建模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转变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模”的视角来处理教学内容。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建模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按照建模的思路编排的,如最明显的各种几何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运算中各种运算律的应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精心设计和选择列入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搜集信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愉悦体验。要立足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教师带头,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良好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探索,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结合实际,活改教材,使建模用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材上许多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稍有差距,根据需要对一些题目进行开发,使其成为建模的有效素材,必将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探究了“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后,结合实际让“数学回归生活”,我出了一道这样的训练题,“校园西墙角停了汽车和自行车,共35辆,数数车轮的话共有110个,你能知道汽车和自行车分别有几辆吗?”由于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会使学生感觉数学原来也可以这么亲近,从内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3.、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逐步地推进。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课堂上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让学生感受建模其实很简单,重过程、重参与,从小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
4.、教师必须有自己清晰的角色定位。
数学建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教学过程自觉地变成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而应不时扮演不同角色: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学生”——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裁判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总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學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自身具备数学模型的构建意识与能力,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使数学课堂彰显科学的魅力。
姓名:王龙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上第小区1-1-2310
联系电话:13935281631
邮编:037000
工作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云冈小学校